返回

清穿之四爷别闹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2章 幺贰贰(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天, 胤禛心情格外的好,虽然没到见人就笑的地步, 却也是将玉珠搂了个满怀, 亲香了好一阵儿。

    “爷,可是有什么喜事儿?”玉珠好奇。

    胤禛照着玉珠就是“吧唧”一口,笑语嘶磨着:“倒是有个不错的信儿同你说, 你先猜猜?”玉珠嗔笑,都是跟着儿子学的。

    “恩,我猜猜啊,是升官还是发财?”玉珠促狭的挑逗着胤禛:“难不成是又得了美人?”胤禛大笑了几声:“美人在怀, 哪还来得什么美人儿?”玉珠娇俏的眨了眨眼,心里嘀咕着, 算你有良心!

    “爷快说, 什么事?”

    胤禛索性也不卖关子了, 直接对玉珠说:“汗阿玛应允了到园子里转转。”

    玉珠惊诧:“到圆明园嘛?”可以见到康熙了, 她还有点小兴奋, 虽然康熙掌管着生杀大权, 但是能见到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哪怕只是偷偷地瞄上一眼, 也是值得的,虽然她是个四爷党, 可是对康熙皇帝的伟业壮举还是非常了解的,擒鳌拜,定江山, 收台湾,打蒙古,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说来清朝的前半段还是非常光荣的,要她来说从哪开始平庸的,无非就是盲目自大的乾隆,唉,如锦是她儿子了,不说也罢。再往后,真正走向衰退的还是道光吧,以致发生屈辱的历史,现代还在有人骂着大清朝,也确实是罪有应得的,但是康熙雍正的丰功伟绩,真真儿叫玉珠钦佩。

    胤禛点头:“本以为汗阿玛公务繁忙,没想到我一提,他便同意了。”他不是意外,而是抱着期待的心理,人越是期待,对结果的要求就会越高,得到了庆幸,得不到反而会得到双倍的失望。玉珠接道:“这都是爷的一片孝心。”胤禛心里得意,面上不显,笑着点头:“就你的嘴儿甜。”

    康熙去圆明园的那天虽然没有大排场,但满园子的人也是提起了精气神儿。

    “你的日子过得不错啊。”康熙转了几个地方,有胤禛农耕的园子,垂钓的池塘,教导孩子读书的书斋,倒也不是羡慕,就是感叹。

    “儿子在教孩子们读书,书中的道理也要贴近生活的嘛,就像汗阿玛时常教导儿子们,要多读书,要务实。”胤禛是谦虚的,无疑也是骄傲的,但他并不自大,在康熙面前,他永远都是一个孝顺恭敬的儿子。

    康熙点头:“说的不错,你的两个儿子呢?叫出来!”一提起儿子的儿子,康熙很难想不到胤禛家的两个双胞胎,听说聪明又机灵,虎头虎脑的,招人喜欢呢。康熙听说得多了,见的次数可不多,虽说新年不敷衍,总要是去宫里头拜年的,可无奈呀,第一年的时候,弘历起了水痘,第二年的时候,弘昼闹了肚子,等到了第三年,好容易两个孩子都是没病没灾儿的,偏偏康熙病了。好说歹说去年拜年的时候,终于见上了第一面,西藏那边闹事儿,也没过个安生年。

    “都候着呢,儿子差人去叫。”家里有对儿优秀的儿子,很难拦着不往外显摆,胤禛自然也有这样的心理。

    “汗玛法万福金安。”弘历和弘昼穿的是一样款式的衣裳短袖长袍,一个灰蓝色,一个浅绿色,圆圆的脑袋,两个不是一模一样,却也是格外相似的光头小阿哥给康熙磕了个响头,一个瞧着机灵顽皮,虎头虎脑的,另一个则是稳重儒雅,有几分小大人的架势,都是好孩子,康熙点点头,老四是个有福气的,两个孩子从里至外都透露着一股聪明劲儿。

    “起吧。”

    “谢汗玛法。”

    弘昼起身,迎着光,有些刺眼,猛地眨巴了两下,脱口而出:“汗玛法为什么周围都冒着金光啊?”摸着后脑勺有点不理解,疑问的看向身边的弘历。

    弘历想了想,他这个弟弟啊,说他聪明倒也虎得很,说他笨吧,有时候又机灵的不像话,叫他自己都有些分不清他是装傻还是不经意的。沉思了片刻,弘历道:“汗玛法是光,要普照大地的。”

    两个孩子一本正经的童言童语,倒是逗坏了康熙,这俩孩子,一唱一和的,活似两个活宝。胤禛瞧着两个儿子的互动,心里不禁嘀咕着,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来来来,离近点儿,叫玛法好好看看。”笑了一场,倒是拉近了祖孙两代的感情,康熙眯着眼睛,享受着俩个孩子围在膝下的欢乐时光。

    “都读了什么书啊?”

    弘昼不吱声,弘历道:“现在读到《论语》了。”

    “你呢?”康熙一眼就逮住了想往后躲的弘昼:“你读得怎么样啊?”胤禛站在一旁,跟看笑话似的,他是老子,管不住弘昼,那就找他的老子来管他的儿子,孙猴子总归是翻不出如来的五指山的。

    弘昼扭捏捏捏的,嘟嘟着嘴,眼神一会儿瞟向弘历,一会儿递给胤禛一个眼色,心里指不定在呼救,怎么没人帮帮我啊!“我,我也读到《论语》了。”眼见着没人帮他,弘昼只好拧着脖子硬回答道。

    “噢?那朕出个题考考你?”康熙也看出来了,老四管不住这个混蛋小子,这是等着他派出援手呢,要说他们爱新觉罗家,不爱读书的,能说出名字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了,眼前的这一个,是不是读书的料姑且不说,机灵的程度真是不错的,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聪明孩子,康熙这就给弘昼盖了个聪明的帽子。

    “不爱读书,那你平日里都干什么呀?”康熙怎么会不知道小孩子能干什么,他五六岁的时候虽然是努力读书的,可是旁的事也没耽误,何况他还手把手的教过胤礽,玩的东西他算不是精通,也是个行家。

    弘昼歪着头,数着手指头一件一件的掰扯:“晨时起来跟着阿玛打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