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女配逆袭的99种路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8章 不做王妃的贵女6(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夫君,这才过去一年,你就好了。若是被京里那些人精知道了,略微调查一番,你的谎言就包不住了。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不如这样……”

    祈祥听了方云的主意,频频点头,“就依娘子所言。”

    那个女子从此再也没出现在方云面前,方云把身边的一个陪房丫头安排到祈祥的院子伺候,祈祥红着脸过来道谢,似乎收了人,很对不起娘子似的。

    其实,说起来,像祈祥这样的男人,在古代社会里,也算是难得的了。一般的男子,多会坦然地收下妻子给的丫头,尤其是妻子不能同房、不能延续子嗣的情况下。

    ……

    十年后,祈祥接回来一个孩子。

    长得跟他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比他清秀些。孩子管祈祥叫“大伯”,祈祥跟外面的人说,这是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堂弟,过继个孩子给他。

    孩子见了方云格外羞涩,还有些惧意。但是,当方云让人给他做了几顿孩子爱吃的好吃的,又做了新衣,还带着他去拜了当地的名师后,那孩子就跟方云亲热起来。

    在祈祥请了人来见证了过继一事后,孩子改名叫做祈巍,亲亲热热地管祈祥夫妇叫着“爹、娘”。

    一个月后,这孩子在院子里就撒欢儿跑了,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的家庭。

    方云问起孩子的生母,祈祥淡然地说着,“嫁人了。嫁的她表哥,那男人对她不错。”

    再过了十年,四十多岁的祈祥已经成了边关大元帅,带兵一举歼灭了来进犯的敌军,让敌国从此一蹶不振,多少年内都没有了进犯中原的底气。

    祈祥立下了大功,就有嫉贤妒能者传了谣言回京城,说祈祥拥兵自重,边关将士只认大元帅,不认皇帝。

    好在皇帝不信谣言,不仅不信,还要重赏祈祥,甚至说要封王。

    消息传到边关,将士们很是兴奋,都替大元帅高兴,还有人说,“元帅夫人真是旺夫命啊。”唯有已经做了一品夫人的方云却神色凝重。她对丈夫说,“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如今边关安稳,您该告老还乡了。”

    “为何?”祈祥有些不解,“是皇上的意思,要给为夫封王,并非为夫自己所求啊。况且,为夫尚未半百,不到告老时候啊。”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如今边关安定,武将的用武之地可就没多少了。陛下这时候提封王,恐怕不是真心,而是试探。若您真应了这事,您自己想象,能打败一个国家的军队,能震慑三军,还年富力强的元帅,还成了王爷。这样一个王爷,是不是离皇帝,也不远了?”

    祈祥吓出一身冷汗,若非夫人提醒,他说不定真以为这是皇帝要给他的荣耀。

    方云怕他反复,就出言恫吓,“反正,我不能让你想错做错,让我和巍儿跟着没好下场。让这满院子的人都没好下场。当然,夫君要是真有那雄心壮志,我也不拦着。我这胆小怕事的,就先一根绳子吊死去!”

    她这么一说,祈祥倒是心情放松了,微笑着问,“娘子宁愿去死,也不要做王妃吗?”

    方云点头,“对啊,我就是宁死不做王妃!”

    开玩笑,好容易完成的任务,哪里有倒退回去的!原主宋如惠的第一个愿望就是,不做王妃啊。这兜兜转转,嫁给祈祥,还是要做王妃的话,这任务是不是就算没完成啊。

    祈祥起初是被巨大的荣耀弄得有点昏头,经妻子提醒后,便明白了。他给朝廷上了奏折,告老还乡,而且言明立刻交兵权,但是推拒了封王一事。

    皇帝收到奏折,十分满意,便给了祈祥好些赏赐。虽然没有封王,但是,也给了一个一等国公的勋爵,袭三代而斩。

    于是,方云也成了国公夫人,十分风光体面。

    只是,祈祥告老还乡没几天,又接到了圣旨,派他去西南边陲镇守。而原先西南大元帅则被调去了北方边关。

    这么一看,皇帝这是把两位守边关的大元帅换了个位置。一个武将离开了经营多年的地方,手下亲信换了一圈,那威信和影响力自然是大大下降。

    皇帝大约是觉得,祈祥还不到五十,还有用,难得一个帅才,不想让他荒废了,还想用他。

    祈祥拖家带口去赴任,到了南边第一年,就有了孙子,他很高兴,在祖先牌位下抱着孙子磕了头,告诉祖宗家里又有后了。

    南边虽然也是边陲,可是没有什么大敌,边境也就是有些小部族。

    祈祥带着家人四处走走看看,无意间,路过了破败的“庐林侯府”。祈祥想起来,地方官在迎接的时候,提起过,说当年的庐林王因过错被贬到此地。

    这些年,也不知为什么,京城那边还不依不饶,数次下圣旨过来,都没有什么好事儿,庐林王就一路从王爷被不断贬到了“庐林侯”,如今是三品侯。

    祈祥也是多年没见过这个人了,想起来,自己有这么好的娘子,还多亏人家当初割爱。索性就让下人买了些好茶叶、绸缎,带着家人,前去拜访。

    男主人不在家,出来见客的是当年的王妃,两家人一见,都心下感慨不已。

    方云最惊奇的是,王妃居然还在。前世里,王妃这个时候早死了。仔细一想,大约是因为自己选择离开,而不是像前身那样留下与王妃对抗,所以王妃也没有那么烦恼,大约心境放松了,又多活了好些年。

    在了解了情况后,方云知道,他家被贬后,两个侧妃纷纷离去。总有人说,庐林王一直有反心,侧妃娘家人怕受牵连,就把女儿接走了。

    侧妃和宠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