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代嫁有风险,二次需谨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章 揭王诏(一)(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推什么推!小爷自己会走!”

    小安被医馆的人直接摔出了门,他气急败坏地指着医馆的牌匾,破口大骂。

    “吃人不吐骨头的黑心子庸医,等小爷发达了,就叫人把你这破医馆拆成渣子!”

    那大夫一左一右站了两个药童,冷哼道:“看病付钱天经地义,你这小夜叉又不是玉皇大帝,老夫凭什么做赔本买卖?”

    “我呸!都说郎中大夫一个个的是菩萨心肠,我看倒是上辈子穷死的要饭的!随便搭个脉就要一百文,你当自个儿是卖手的窑姐呢!”

    “你!口出狂言!”

    那大夫气得发抖,“你这小夜叉才是要饭的!老夫行医这么多年还没碰到过你这样的人,一百文诊金对谁都一样,为何其他人不像你这般蛮横不讲道理?分明自己口袋里没钱,才到老夫的医馆撒泼!”

    “没钱个屁!小爷今儿出门太急忘了带,赊个账明儿补给你就是。账都不让赊,没这一百文你就开不下去是不是?这劳什子破医馆趁早关门算了!臭庸医!”

    “你......老夫不与你做口舌之争!”他让两个药童关了门,“今日老夫就是不看病,也不让这小夜叉进门一步!”

    “庸医!有本事别关门啊!跟小爷对战对战,看看是你有理还是小爷有理!”小安狠拍了几下木门,火气越烧越旺。

    “小安哥哥。”大丫头抱着小八,走到小安身旁,“咱们换一家吧,总会有好心大夫的。”

    小八整个人已经没了活力,像失了水的花枝,蔫蔫的,抬起小手,吃力地扯了扯小安的袖子,“小安哥哥......不要生气......”

    小安伸手把他抱过来,轻声哄道:“来,哥抱。哥不气,刚刚那些话全都是气那庸医的。乖,咱们再找一家医馆。”

    小八缩在他怀里,“嗯。”过了一会儿,又迷迷糊糊问道:“小安哥哥,你为什么要画脸啊......”

    小安皱了皱鼻子,脸上的柴灰掉了一点,“怎么啦?”

    “每次都画得黑黑的......小八害怕。”

    “害怕就对了!这样吵架的时候吓死别人,多有气势啊!”他顿了顿,“你害怕的话,下次在庙里我就洗了,好不好?”

    “好......”

    “小八,喜不喜欢孙悟空?”

    “喜欢......”

    “那等你病好了,哥给你做一个孙悟空的大风筝怎么样?”

    “好......”

    “咱们去山头上放风筝,所有人都去怎么样?”

    病恹恹的眼睛明亮了一瞬,“好啊......”

    大丫头默不作声地跟着,听小安用各种方法跟小八说话,不让他睡过去。但这法子并不好用,聊天并不能治病,在县城里,只要没钱,那真的是寸步难行。

    医者父母心,但事实看来,银子才是最大的父母。

    “前面围那么多人干什么?有人发钱啊?”

    小安急忙挤过去,但是围的人太多,他跳了好几回都没看到前面是什么名堂。

    眼珠子一转,高声道:“诶?谁的银子掉了!”

    一群人唰地低身去找,小安便拉着大丫头,嗖的挤到了最前排。然后,对着密密麻麻的告示,呆若木鸡。

    小安怔了怔,拿手肘碰了碰大丫头,“你识字吗?”

    大丫头盯着那张羊皮卷看了半晌,尴尬地垂下脑袋,脸红着摇头。

    “唉,早知道让五丫头也跟着来了!”小安懊恼。

    不过幸好人群中也有识字的,便逐字逐句地念出来,碰到些生僻的说法,还贴心地解释清楚。

    “所以,真的来了位钦差大人啊?”小安凑过去,问那识字的老叟。

    “是也是也。而且,这位大人奉大王的诏令前来寻人,王诏还是大王亲自撰写的,让钦差大人千里迢迢带来。看样子,他应该是大王跟前的红人,且地位不低。”那老叟侃侃而谈。

    “这王诏也很有讲究,一般人都不能动,除非有大王的特许。还有,就算贴出来示众了,咱们也只能看不能碰,不然,揭了就得完成上面的事情。”

    “这什么瞎讲究?”小安低声埋怨,复又问道,“那他要寻什么人啊?”

    “方才不是说了吗?左手小臂上有一处红色胎记,年纪十七左右的男子。若寻到了,便赏白银五百两。这五百两要是到手了,那可是一辈子吃穿不愁啊!唉!也不知道这人是谁,出来让大家伙发发财不也挺好的吗?哟,该不会是什么江洋大盗吧?还是得罪了王室?哎?小伙子,你作何揭王诏啊?哎?你快下来啊!哎?你怎么还把王诏揣怀里啊?哎?哎!哎——”

    只见小安抱一个带一个,转眼就消失在人声鼎沸处。

    县府中,一双鸟儿在假山上驻足,停歇了片刻,又扑腾着翅羽飞走。

    徐重德将一壶上好的贡茶,双手奉给钦差大臣魏书黎,“魏大人,这是下官初右迁时,大王御赐的贡茶,下官一直舍不得喝,今日恰好孝敬大人。”

    魏书黎接过,先浅饮一口试温,接着再品了一口,赞许道:“嗯,色泽墨绿,香郁味甘,山阴族进贡的‘孔雀子’,确实好茶。”

    徐重德笑得狡黠,“原以为魏大人年轻有为,没想到,连品茶也是人中翘楚。”

    魏书黎不吃这拍马屁的一套,只抬了抬眼皮,道:“本官怎比得上徐大人?我朝去年的进贡单子里就没有孔雀子了,徐大人竟还有存余,可见徐大人深受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