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好些,到底有乡君的封号,祖母她们多少会顾忌一二。你就不一样了,我怕安家那边因上次的事情迁怒,怎么着也要让你进安家的门。倘若她们使什么阴招,你有苦说不出,只得咽了这口脏水。”
李锦瑟焉能不知,自己是个庶女,姨娘早就不在了。这些年在府中,她是尽量不惹人注意,不想被人记恨上。
唯一的心愿,便是将来给嫁一个心诚的男子,贫贱些也无防。
收拾好东西,几人去常氏的屋子里请安。常氏已换了一身素服,戴了抹额,手里拿着了一串佛珠。
几人进来,常氏眼皮子未抬。
李锦素已经习惯了,几人站着垂首不动,一副静听训责的模样。
好大一会儿,便听到柴妈妈的声音。说是在寺中偶遇锦宁侯夫人身边的妈妈,才知侯夫人也来山中小住,要带她们姐妹去请安。
常氏这才抬了眼皮,看了几人一眼。
“你们素日里在家,些许不当我这个做祖母的也就不说了。只一点,出门见客,对方还是侯府夫人,你们得时刻谨记一言一行都要守规矩。切莫因自己的一时之快,丢了我们李家的脸面。”
“是,孙女记下了。”
几人齐齐回着。
段雯秀的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母亲说得没错,李虔婆就是想给李锦笙攀侯府的高亲。自己千万要抓住这次机会,在侯夫人跟前露脸。
锦宁侯是封都显贵,自是不会与一般香客同住客房,侯府在大济寺后山有一处别院,离得倒是不远。
顾氏李锦素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那次陈皇后生辰,对方跟在锦宁侯老夫人的身后,通身的气派。再次见到,只觉更是盛气凌人。
因在寺中,姐妹几人都没有带什么颜色太过招人的衣裙,但料子都是不差的。表面功夫,常氏定是知道如何去做。
“人人都说李大人家的姑娘个个美如天仙,这话不假。”顾氏皮笑肉不笑地夸了李家姑娘的颜色。
无论嫡出庶出继女,都是好颜色。
要是李家会钻营一些,这些姑娘都是利器。
常氏一听,似是很欢喜,语气很谦虚,“我们这几个丫头也就是勉强能入眼,比起您府上的四姑娘,那是天壤之别。四姑娘不仅相貌出众,才情更是连陛下都夸赞的。”
她嘴里的四姑娘,是顾氏的亲女。顾氏的长女,贵为大皇子妃,更是京中命妇中的楷模。前次皇后生辰,大皇子妃也是去了,不过离得远,李锦素没看太清。
顾氏听了常氏的话,嘴角泛起笑意,不达眼底。眼神儿微抬,定在李锦素的身上,久久没有移开。末了,笑道:“李老夫人谬赞了,你家乡君好胆色,又有一颗孝义之心,贵妃娘娘夸过好几回。”
“哪里哪里,当不得侯夫人夸奖。这孩子就是一根筋,行事常惹人笑话。”常氏在顾氏面前,纵是年纪大了一轮,也只有伏低做小的份。
对位高者恭敬,对自己的骨肉却是百般作践。唯恐连贵妃迁怒,当着外人面说自家孙女是个笑话,真够可以的。
相信顾氏的心里,必定也是看不起常氏的作为。拿府上的亲生骨肉去讨好别人,在道德层面上,已经让人看不起了。
顾氏此次进寺,一个姑娘都没带。意思很明显,压根就不想让李家的姑娘们有机会和侯府的姑娘成为闺友。
偏生常氏看不清,脸笑得布满褶子,全是讨好。
段雯秀心里着急,怎么侯夫人话里话外提的都是三妹妹。这可不行,三妹妹有乡君的封号,还是嫡女,论身份自己是比不过的。
此时,又听得侯夫人道:“老夫人过谦了,我看着你这几个姑娘都是规矩人,个个水葱似的,看着就让人欢喜。”
她身后的妈妈端了一个托盘过来,上面摆着几支精巧的钗花。各各都是纯金打造,镶着珍珠,煞是好看。
“初次见面,想着姑娘家,定是喜欢这些玩意儿的。不值几个钱,就当给几个姑娘耍着玩。”
“夫人破费了。”常氏这话,暗示孙女们收下礼物。
那妈妈已经走了过来,先是走到李锦素的面前。李锦素没挑,随便拿了一支。接着便是李锦笙然后再是段雯秀,最后是李锦瑟。
看这顺序,便知在侯夫人心中,几人的地位。
然而李锦素却知,侯夫人此举,别有深意。虽然顺序没错,可备的礼一样,只能说明在对方的心中,她这个乡君与其他姐妹地位一样。
连家想落陈皇后的面子,真是用心良苦。
此时段雯秀站了出来,“这钗花好生精巧,雯秀喜欢得紧,谢谢夫人。”
侯夫人的眼神飘了过来,落在她的身上。又是一个有野心的姑娘。这样的做派和表现真真是太过常见,都有些不屑了。
纵是给庶子娶亲,也不会选这样的女子,没得乱了后宅,给自己添麻烦。
“这位是段姑娘吧,还是老夫人会教人,教得和李家的姑娘一样知书达礼。想必段经历泉下有知,定会欣慰。”
段雯秀脸一白,“祖母待雯秀如亲生骨肉,雯秀一日不敢忘。只盼祖母身体安康,福寿延年,若有病痛,雯秀愿以身代之。”
“真是个孝顺的孩子,老夫人有福气。”
常氏恶心得难受,还得挤出笑来。
“都是实诚孩子,让夫人笑话了。”
接着两人咸一句淡一句地拉着家常,段雯秀只得慢慢退了回去,心里似有千只爪子在挠,恨不得再好好表现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