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女配失去剧本加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5章 君臣(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大稷国庆和二十年,丁亥月甲戌日,西蜀皇帝薨。其下三位皇子两死一废,众臣拥立已逝贵妃之女靳凝即位,是为整个西蜀史上第一位女皇。

    女皇登基,集齐十五万大军再逼洛水,誓要攻下洛城之意。

    大稷皇帝镇守洛城,外有镇远大将军,暗有李抒言周旋。三番战事下来,十七王爷次次猜中其动机诡计,西蜀节节败退,未能破城。

    西蜀帐内,靳凝看着再度传来的败退消息,眸底微暗。大稷虽有皇帝坐镇,也不至于如此固若金汤。她次次布局皆被轻易看破,损兵折将,不合常理。

    而且这个手段风格,颇为熟悉。

    她脑海中跳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李抒言没死。

    除了李抒言,她实在想不出大稷还有谁谋略能胜她一筹!她看向壁上挂着的李抒言的宝剑,沉吟道:“通知埋伏在洛城内的人,朕给他们三日,查出李抒言死活。”

    靳凝的长指轻轻叩着案桌,阖着双眼:如果他真的没死,那这盘棋还会有趣得多。李抒言——这一招金蚕脱壳倒是玩得不错,连她都信了。

    随即,如靳凝所料,间谍传回消息:李抒言没有死。

    第二日,整个洛城都炸开了锅。坊间疯狂流传着一个谣言:十七王爷没死。他诈死是因为其已投入西蜀女皇手下,成为了新皇最得意的男宠!而且先前洛城之所以被人潜入,也是十七王爷暗中安排。其欲将此做为礼物进献给西蜀女皇以表诚心。

    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舆论一片倒,纷纷指责十七王爷卖国为奸。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深深蹙起了眉,看向身边的内官:“给朕查清楚,都是谁将老十七的消息泄露出去,又是何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还有,立刻在城内贴告示,澄清流言。朕不想再听到老十七卖国之言的半个字!”

    或许整个大稷,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老十七了。当年他还是太子,李抒言则是父皇晚年最偏爱的幼子。他生性对自己的十位兄弟无甚感情,对皇子间明争暗斗厌烦之极。

    可李抒言不一样,他从小便不爱与人说话,不会像其他人一边假笑一边话里藏刀。他每次见到他,也只是淡淡地叫一声太子哥哥,便无更多言语。他们之间,关系寡淡。

    可自裕华宫失火,他便找上门来。他黑漆漆的眼睛盯着他,说:“十哥好大喜功,是能够除去第一位皇子。”随即,他便将写好的策略递过来。

    “你为何帮孤?”

    “太子殿下是最合格的储君。至于路上的杂石,如果愿意,太子哥哥可以交给臣弟。”

    当时,李抒言九岁。他姑且相信,便与十七弟联手。然后,顺利成章地将其余十位皇子打倒,登基。他至今都还十分感慨李抒言的狠厉与果断。可以说,他的皇位有李抒言一半的助力。

    他登基为帝,欲封他为亲王赐予封号却被拒绝。他说得清楚:臣弟不插手朝政。

    李抒言比任何人都谨记功高震主四字,也明白人一旦站到高处就会惹来更多的麻烦。

    他允了。登基第二年,江湖动荡,他将其诏入宫中,闻其是否愿意代替他涉入江湖,护他江山。

    李抒言答应了。要求是他只做皇帝背后的一把刀,皇帝不可将他示于人前。

    他就这样什么封赏也不要,孤独的一个人独来独往。京中贵胄隐隐知晓十七王爷是陛下的一把利刃,又因他性格冷漠,少有人与其有交往。与他有交往的,永远是密不透风的江湖算计,投毒暗杀。

    皇帝完全放下心中芥蒂,是在一次他替皇帝挡了一刀,皇帝问他,你为何真心愿意帮朕?李抒言捂着流血不止的伤口,目光却不带一分杂质,道:“母妃教臣弟隐忍生存之道,陛下觉得有用吗?那些阴晦肮脏的东西,非隐忍就能躲掉。”

    “或许太子殿下不记得了。母妃曾言,她尚未受宠前,陛下救了她一命。虽可能是陛下的无心之举,于母妃于臣弟,却是大恩。”

    是了。他什么时候有恩于裕华宫那位,他都不记得了。他记得的是,裕华宫的那位宠妃每次看到他,都会冲她笑,规矩地说一声:“太子殿下。”

    他谋略或许确实比不及李抒言,可他辨人之术便从未错过:他与这位十七弟相处虽少,却知他绝对没有反心。

    他们一同在深宫中长大,看惯了世态炎凉,见多了栽赃陷害。他尚有太子之位傍身,可老十七,什么也没有。

    故而之前太子李叡提及要削权,他也只当一句戏言。老十七替他将所谓丧心病狂的事都做遍,背负骂名与仇恨,如果他这样还怀疑老十七,那他还真不配做这个皇帝,更不配做兄长。

    十七弟何错之有?他只是选择一条黑暗血腥的路,能让自己活下来。

    有时候,他也会想,如果十七弟未生在皇家,或者是在父皇盛年时出生的皇子,应该就不至于活得这么辛苦了罢。

    皇帝深吐一口气,收回眼中的多余的情绪,一挥手便示意内官下去办。内官领了旨意,才要退下便见门前站着的秦舒玥。她微微一笑,“劳烦公公留步,臣女有话要向陛下通禀。”

    她话才说完,房内便传来皇帝略沉的嗓音:“进来罢。”

    秦舒玥依言进去,行过礼,便对上皇帝深邃的眸子,“说罢,你来是为了老十七的事?”

    秦舒玥颔首:“陛下圣明。臣女是替十七王爷前来请求陛下,现下莫要管外头的流言。”

    皇帝眸微深,示意她说下去。秦舒玥深呼吸一口气:“十七王爷与臣女商量过,想来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