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 林苏终于从学习中解脱出来,人也轻松了, 不过也多了时间锻炼。
接下来就是报考志愿,然后等待录取。
现在高考分数没有人知道,全靠自己的感觉填报志愿, 到时候会择优录取,争取把每一个成绩好的学生都能录取上。
为了报考志愿的事情,林苏倒是想了几个学校,从粤省到魔都再到帝都的都有。
林家父母一听说她想选的是北方甚至是魔都那边的大学, 当即表示不愿意。
“那些地方都太远了, 爸妈也照顾不了你,再说, 咱们羊城这边好大学多了去了,爸妈又能时常见你,你以后有什么事情, 爸妈也能帮的上忙, 这挺好的啊?”
就连江塬,也是希望她尽量留在省内。
不过他又说:“如果你觉得哪个学校好, 那就去哪个学校, 不能因为我们的私心, 而放弃你的前途, 至于我, 我可以陪着你过去的。就是爸妈以后见你的机会没那么多。”
虽然现在已经开始在起步,但是江塬想好了, 只要林苏愿意,他也会跟着她的步伐,到时候在她身后,做她坚强的后盾,让她在学习之余,不会有任何的顾虑。
江塬过分的体贴,让林苏少不得感动。
手搂着他的脖子,“你这么体贴,弄的我我都感动的不知道该选哪个学校才好?”
嘴上说的轻松,其实林苏心里也是有压力的,毕竟这考试的成绩也不知道,连学校录取的分数也是不知道的,这么一来,怎么选学校啊?
她倒是想好读的专业,就选的中文专业,可能因为自己原来就是个写手,对写小说情有独钟,在这个年代大热的专业里,她决定就选这个专业,这样能多读书充实自己,就算以后当不了所谓的作家,但是也能写写小说,娱乐自己,丰富自己。
而林家人听说她选择的是中文专业,都是一面倒的支持,毕竟现在最热火的两个专业就是中文和历史了。
为了不让林苏有压力,林苏选专业的时候,林家尽量不给她做选择。
在他们眼里,林苏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爱哭爱闹的孩子了。她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这前面的路是她自己走的,所以他们尽可能给她更多的选择。
当然,身为长辈父母,他们还是会给林苏意见,将全国好的学校给她分析清楚,给她时间考虑。
最后林苏填了三个学校。
第一个,她选择了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第二个,则选择了暨南大学同样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因为三个志愿是不能空着的,所以林苏第三个志愿直接填了帝都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化。
像北大这样的院校,林苏是想都不敢想的,不过是不想让第三个志愿空着。
她自认为自己不是个聪明的人,也不过是因为很好的利用了穿书的本事,才能提前学习。她只希望,因为自己本身就是粤省的,省内大学录取本省的学生会多一些,加上她做题做的也不差,这两个学校,总有一个能录取的上吧?
可她并不知道,教育部里头,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里头,有这么一条明文规定:录取学生时要优先保证重点院校的录取。
所以,现在的三个志愿,并不是按照后世的那样从第一个志愿开始录取,然后递减,而是学生成绩好,就会优先录取到更加重点的院校当中。
江塬看过她填写的志愿书,看前面两个都是在本省的,倒是放心了不少。
林家父母见状,也说这两个学校都不错,还说一定会考上的。
林苏选学校的时候,并没有跟家里人商量,他们给了她选择的最大权利,不参与选择。
所以在林苏选出了专业之后,赵思敏才赵母那里知道,赵母从林家人那里听说,林苏选了三个她想都不敢想的学校。
而她还没选呢,都在观望,所有大学都好,但是她都不敢胡乱选,她怕万一落选了,那么她之前吹嘘的那些,就成了空话。
她宁愿选的差一点的学校,到时候还能挽回点面子,可以别人温齐,还能找借口说不想离家太远的借口。
可是选的学校太差,又觉得不大妥当,万一知道成绩本来就不差,要选了差的学校,那不是亏了吗?
正是因为这样纠结,赵思敏纠结了好些天,也没有选好学校。
赵母着急,就去给她打听了附近参加高考的学生,有人觉得自己考的还不错的,直接选了各种重点院校,有些人比较怂,选了保守的专业,甚至有人填选的是专科院校,对他们来说,能上大学就不错了,所以在学校方面也不会过分挑剔。
而赵母就这么一打听,直接打听到林家这边,林苏选了几个重点大学。
“这最后一个还是北京大学呢,看把她敢选的,也不想想自己几斤几两呢。”赵母一边说一边嫌弃着。
赵思敏脸色依旧没有好看。
虽然她一直贬低林苏,自以为高林苏一筹,可是从今年再次和她碰见之后看来,林苏在乡下这两年变化很大,而且那天高考从考场出来,她的样子是真的放松,没有半点故意的样子,反观她,很多知识准备了,可是试卷上却没有,她都忍不住想要怀疑,这些出题的人是不是偷偷透露了什么给林家人了?
可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实际的,就算林家的能力再大,也弄不来这高考题目的。
“敏敏,你想好填哪个学校了吗?这林苏都敢填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你学的比她好,也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