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十年代锦鲤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40章 春天的春天(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1994年的春天, 正式拿到台弯省勺鱼岛户籍的陈志忠休了假, 前往父亲老家扫墓。

    他从勺鱼岛坐船去上海, 然后沿着黄浦江一路往上,最后到了青海。

    其实坐飞机或者火车更快,可是陈志忠更愿意看看“一条大河波浪宽”到底是什么模样。

    核验船票的工作人员看着他的身份证件就笑:“勺鱼岛人啊, 等你们那儿开放旅游了,我也过去看看。前两天我们船上还来过勺鱼岛的同胞。”

    陈志忠立刻笑, 学着那小海军接人待物时的风格, 赶紧说欢迎。

    其实这几个月的时间, 他跟同伴在岛上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协助自动脱离中.华.民.国户籍的人办理台弯省勺鱼岛户籍。

    因为台弯当局对于勺鱼岛迟迟没有反应, 又被曝出强行命令留守军人离开的丑闻,岛内现在针对当局的示.威.游.行愈演愈烈。

    失望透顶的民众有不少人放弃自己的护照,转而投向大陆。

    因为最起码的,大陆拿出了保家卫国的态度。

    主流媒体也开始唱衰当局首脑, 民众直接冲到总统府前要求其下台。

    火上浇油的是,去年年底有位海军上校被发现浮尸海面。最初军方给出的调查结果是自杀。

    结果在家属的强烈质疑下,最后军方不得不进行尸检,发现该上校死于他杀。

    这位以业务能力强, 性情耿直著称的海军上校生前三个月曾前往法国考察。

    1992年台弯和法国正式签单, 正式为台弯开建军舰。

    身为海总武获室执行长的上校察觉这桩高达一百多亿的军购交易疑点重重,怀疑其中存在不法内幕。

    结果在法国待了三个月回台后, 他的尸体被发现漂浮在宜兰外海上。

    因为军方最早从1988年开始考虑购买军舰时,首选目标是韩国, 后来中途才突然换成法国;加上法国人90年的时候,才造第一艘这种舰型,当局在8.9年10月份,光看过图纸的情况下,就敲定了这桩金额巨大的采购案,所以民众高度怀疑其中存在黑金交易。

    其实从陈志忠的角度来看,当初弃韩国而选择法国军舰十分正常,因为计划购买的韩国军舰性能也就是能对付朝鲜这样的国家。

    况且当初决定购买韩国军舰的时候,岛内民族情绪膨胀,不断抨击台方造船业,想要自己造。

    民众哪里清楚,其实岛内压根连那种级别的军舰都没能力自己造,必须得韩国提供技术支持。

    他们不明白的是,曾经胆敢截下苏联货船,扣着拒不归还的台弯海军,早就不是当初的模样。

    但是当局在光看图纸,连实物样品都没见到的情况下,就贸然对法国下这么大的订单,还搭上了地铁订单才费劲心思说服法国冒着得罪大陆的危险同意出售,里头有没有涉及到黑金交易,那就难说了。

    民众要求当局给出个确切的说法,当局却迟迟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

    这时候又爆出了当初负责军舰交易付款业务法国银行台籍干部于1992年坠楼身亡的新闻。

    军舰还没有开始制造呢,就已经莫名其妙死了两个人。民众普遍怀疑他的死因同样蹊跷。

    勺鱼岛跟军舰黑金交易的事情交织在一起,民众对当局失望到了顶点。

    难怪当局在日本人面前表现如此软弱,原来是军费全都被中饱私囊了,他们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压根就挺不直腰杆。

    这样的政府留着何用?继续让他们收刮民脂民膏,然后养肥他们自己吗?

    如此一来,无论是愤怒不已的民众还是跃跃欲试的在野党,都想让当局倒台,好选出一个能够维护台弯利益的政府。

    山雨欲来风满楼,不知道等待台弯的命运究竟是怎样。

    陈志忠想到了自己跟那个据说是外交世家出生的小海军聊天时对方所说的话。

    他认为乌克兰迫不及待的跟俄罗斯划清界限是件很蠢的事,无论从地缘还是历史角度上来说,乌俄两国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陈志忠总觉得那个叫邹鹏小海军意有所指,其实是在暗示台弯应该具备的态度。

    结果小海军一副莫名其妙的模样:“台弯跟大陆本来就是一家,都属于中国,非要硬比较的话那也是东西德,肯定会统一的。”

    陈志忠甩甩头,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这些事。

    他觉得父亲说的没错,眼下这位台弯当局首脑是典型的投机政客,根本不关心台弯的未来。

    政客与政治家其实都有私心,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一心捞政治资本,并不关心国家命运。

    陈志忠将目光放在两岸的风光上,借此来清扫心中的阴霾。

    大江两岸草木郁郁葱葱,江滩上的柳树抽出了新芽,鲜花也迎风微笑。风吹过来的时候,他闻到了花香。

    有张网捕鱼的渔船远远地朝他们招手打招呼,他看到翻腾跳跃的大鱼。

    船上的服务员像是怕他误会一样,特地强调:“我们这儿用的都是大网,8斤以下的鱼都会从网眼里头逃出去。我们每年都往湖里投放鱼苗的。国家说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光看眼前的利益。”

    陈志忠赶紧摆手:“你们做的很好,真的棒的不得了。”

    他们在勺鱼岛上都是按照大陆军方教授的方法进行生活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循环。

    就连上岛来采访的欧美记者都不得不承认他们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