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穿之懒皇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0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官家察觉爹爹的情绪波动,上前一步给爹爹顺着背, 非常诚实的回答, “孩儿觉得, 迁都燕京才能真正的把燕云之地融入大宋。而且燕京有天险可守,虽然孩儿不认为有天险就是绝对的安全, 但是有天险总比汴梁这边的地势要好。”

    亲爹娘被儿子理所当然又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理由惊到,呆愣片刻后对视一眼, 儿子说的好像很有道理?

    太上皇张口想和儿子说祖制不可为,又说不出口--再怎么考虑祖制,也大不过安全这一个理由不是?

    太上皇后也无法开口反对儿子的提议。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汴梁人, 不想动弹的老人家, 太上皇后非常不想迁都;身为当年的大周重臣, 后来支持定都汴梁的曹彬的后人,顾虑着娘家曹家在汴梁的几代人经营, 更不想迁都。可是燕京对比汴梁的优势放在眼前,儿子这般乖巧的看着他们, 如何说得出拒绝的话?

    完全不知道亲爹娘心中所想的官家误以为他们都同意了, 笑的特别开心。亲爹娘瞪眼,太上皇看着太上皇后, 你来说?太上皇后回看一眼, 我说不出来, 你来说。

    朝臣们是肯定不想动弹的, 等着儿子明天早朝的结果出来再说。

    老两口这般安慰自己, 恍恍惚惚的用完了晚饭, 一直到就寝的时候,还感觉自己在做梦;官家瞅着父母虽然一时间无法接受,却没有抗拒和抵制,想着他们肯定是不舍得离开汴梁,脑袋里转悠着怎么安慰安慰亲爹娘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寅时一过,天刚蒙蒙亮,官家心里装着他今儿要做的事情,自觉的爬起来洗漱。

    还不到巳时太阳就已经高挂在蓝天上,初夏的天气,已经是开始热了。生怕朝臣们也在烦恼着国库满了该怎么办的官家,不光没有睡过去,整个早朝还都是一副认真、精神的模样,把朝臣们看的非常欣慰。

    等到议事结束快要下朝的时候,官家瞅着一张张等待宣布退朝的面孔,慢慢吞吞、欢欢喜喜的宣布了他的“花银子”计划。

    “昔年隋文帝杨坚曾经因为国库满了一事说过一句话,‘宁积于人,无藏库府。’朕深以为然。如今我们的国库终于也满了,银子虽然是计划外得来,但它本来就应该是国库的银子,应该花在百姓的身上。”

    “把银子平分到每一个大宋人的手里不大可行,那我们就使劲儿的花,把以前想做却因为没银子不能做的事儿都给做了,立求在年底的时候把国库搬空。朕的计划是修路、办学、建设北方港口、迁都燕京、开凿燕京到扬州的大运河、、、。”

    官家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的侃侃而谈,把他预计中的各种大花费的事儿一一列出,把殿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范大人和包大人这些知道迁都、运河之事的重臣们。

    他们不知道该哭还没焐热的银子马上就要被花完,还是该震惊于官家的“立求在年底的时候把国库花完”的大气魄。天可怜见,大宋立国百年来,这好像还是第一次国库满了,虽然原因想起来就羞愧的慌。

    至于那些事先不知情的大臣们,更是被官家的一串儿花银子计划震惊的无以复加。燕京那是什么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虽然赎回了,可它还是紧挨着辽国。官家要把都城迁到燕京,合计着是要领着他们拿人头做防守。

    燕京通往江南的运河需要在洛阳中转,所以官家还要修建运河,这运河是那么好修的吗?想想隋炀帝修建运河的后果?就算他们对待修河工就和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这么大的工程怎么也要修个几年甚至十年以上。

    至于建设北方港口之类的事儿,若是平时他们确实是要反对一下,辩一辩、争一争,此刻却是都没心思顾及--对比迁都和开运河,其他都是芝麻小事儿。

    官家端坐着耐心的等待,面色平静,目中带笑。过了好一会儿,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琢磨明白了的大臣们,比如司马光大人,代表保守派首先站了出来。

    腹中打好了草稿,想要严词激烈的反驳,可是他瞅着官家嘴角那抹懒懒的笑容,大眼睛中无辜干净的眼神儿--严肃不起来。司马大人把想说的话儿憋在嗓子眼儿,小无奈的挤出来一句。

    “微臣认为,迁都和修建新运河的计划,请再商议。《汉书·元帝纪》有言,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对,人情所愿也。守乡不动才是正理。”

    官家没有说话,还是一副懒懒的表情,满脸都是欢喜的笑影儿。准备一起上阵反对迁都之事的保守派们一时间都是偃旗息鼓,心里委屈、无奈的呐喊着--我们在讨论严肃的国家大事,官家。

    没奈何,就算他们知道官家在耍赖皮,却是实在无法对着他的笑脸凶起来。

    苏轼大人看着保守派们憋屈的模样,在心里笑了笑,代表官家的老师,中间派一脉,站出来表态,“从燕京到扬州直接开凿运河,可能要花十多年的时间。若定下要迁都,微臣以为不必等运河的完成,越早准备起来越好。”

    蔡襄大人随即出列附和,“微臣附议。燕京有天险,还没有黄河水患,地理位置确实比汴梁好。”

    老师们的支持让官家小开心,嘴角的笑容放大,大眼睛闪闪放光。

    大臣们眼巴巴的瞅着他们的小官家,天真烂漫、纯净天然的俊俏少年郎发自内心的高兴模样儿,让他们情不自禁的想笑,想乐呵。

    有的人在心里暗自憋笑,脸上肌肉抖动;有的人在心里努力的提醒自己,要稳住,坚持住,不能被官家的小模样影响--官家的可爱喜人就和他的智慧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