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戚死了。
周围其他马贼打扮的胡人士兵见到大将的死状, 都动作一滞。
一军大将落马而亡,对士气与军心的打击是不可挽回的。
只一瞬间, 黄沙之上的气场就骤然起了变化。
胡军退缩了。
顾念在那一瞬间的战场中,捕捉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息。
她迅速地扫视一眼这条窄道, 终于是明白了这股气息所传递的意思。
——胜利。
他们已经得胜了。
胡军们虽还不肯松开手里的刀剑,面上的神色却都疲惫万分,竟是战意全无,早就没了刚刚那穷追不舍的气势了。
擒贼先擒王,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这元戚竟是被自己人所杀,叫人怎样会不生疑?在其他骑兵们的动作停歇时,一匹健壮的黑马突兀地嘶鸣起来, 载着马主人朝前飞驰而去。
束发高冠,大氅飞扬,男子身披黑色玄甲, 全速朝那个叛逃的胡军奔去。
顾念心下一惊,立马把扒开弓手们所制造的人墙一看:果然是陆晔!
受惊的弓手们立刻下意识地将手里的弓箭转向她这身可疑的黑披风, 不客气地吼道:“喂!你是什么人!”
四周的弓手都警惕地望向顾念:毕竟这儿月黑风高的, 突然从伏兵后面窜出个神秘人来, 总归叫人心中生疑。
她将盖在头上的披风又扯紧一分,甩手便亮出了将军令。
几个士兵狐疑地瞧了这令牌几眼,发觉这竟是他们苟梁大人的将军令, 这才把武器乖乖地缩了回去。
一个留着胡须,似乎是队长模样的青年弓手站出,恭恭敬敬地作揖道:“敢问大人姓名?”
顾念不答。
并不是少女故意摆架势, 而是此时场上的局势实在是太过紧张,她的双眼连一秒的功夫都空闲不得,紧紧追随陆晔的身影望去。
陆晔……是要去追秦墨之?!
不愧是多年征战的武将,如今这场上,陆晔对于局势的判断显然是最为敏锐的:这些丢了战意的小兵都无足轻重,抓住那个可疑的胡国士兵才是最为重要的!
胡国有意侵略金国的物证人证,越多越好。
可顾念清楚,如果秦墨之此时被抓了个现行,必定是会惹上大麻烦。
她有些犹豫。
秦墨之委托她传去的情报是真的:胡军确实在西峡谷出现了。不光如此,他还亲手杀了敌将元戚……
那,秦墨之就该是……金国派去的眼线才对?
顾念想到这儿时,不远处的二人竟是愈来愈近,马上便要并排而行了!
秦墨之似乎是几次想要甩掉陆晔,却都还是避不开紧随其后的追逐。少年身下的飞鸷马显然是恢复了全力,铁蹄迅猛,逼得愈来愈近了。
这一幕叫顾念看得心里紧张又挣扎,不知到底该怎样拦住他才好。
当然,注意到此处的也并不只有她一人。
就在顾念眼皮底下,溜去了一个手执弓箭的小兵。
黑夜无光,只有天上那银月还肯洒下些许微光,照亮着贫瘠空旷的沂安平原。而在他们方才所在的背坡,却连月色都顾及不到,两眼一抹黑,只能借着人影的轮廓勉强辨认。
顾念可以确认,刚刚在她身旁的背坡处,确确实实有一个小兵窜了过去。
而那小兵手里,分明是握着一柄弯弓。
她心下一怔,一双水灵的眸子透出深深的不安来,决意悄悄跟上那人一探究竟。
这坡下的土路又黑又暗,才让她刚刚潜行得十分成功,不料换做他人偷偷溜走,竟也是十分顺利。
顾念四下一望,却只是见着无边的黑暗在脚下逐渐扩散,根本寻不到那人的影子。
她跑得疲惫,却又心里奇怪:刚刚还在坡下跑着的人,怎么转眼就影都见不着了?
坡下……难道?!
顾念朝黄沙坡上小跑而去,陆晔借她的长披风早已从滑落到了玉颈之后,藏掖其中的青丝随着她奔跑的动作一起一伏,宛若水中游龙般轻盈。
陆晔和秦墨之这事本就麻烦……这个小兵千万别是去多管闲事的啊!
顾念爬到坡上,觉着浑身都像脱了力似的乏软。
而面前不远处陷入焦灼的两个男子却又看上去精力十足,两人长剑相撞,银花四射,一时间实力不分上下,难分伯仲。
秦墨之虽蒙着半张面孔,但毕竟两人也在陆府见过几回,总是怕被认出真容来的。他一边挥剑相抗,一边握紧缰绳,试图脱离这人的掌控。
胜利在望,陆晔怎会放他跑?他下手的力道愈来愈重,将面前的蒙面男子逼得无路可退,只得全力相挡。
而在这两人全身全心地投入于这场争斗中时,却又有一道狠厉的视线潜藏于黑夜之中,势要将这场僵局就此打破。
顾念察觉到那小兵站在高坡上,对着秦墨之的背影缓缓举弓时,便知道他要做什么了。
历史上多少精兵强将,都是遭人从背后暗算而死于非命。
而这些暗算者,有一些虽在后世背负了百年甚至千年的骂名,可大部分却都得以封功甚至授爵。如果只放眼当下,确实是好处多多了。
这个小兵显然敏锐非常,野心十足,想要拿这个蒙面的神秘人来换自己的功劳。
可是秦墨之怎么办?
顾念怔住了心思,脚步却丝毫不停,直直地奔向了那额上浸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