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豪门贵女复仇记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4章 玉佩(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理由很简单。秦大人一死,拥有丰富主考经验的大伯必然成了接替秦大人工作的最佳人选,换句话说,他就是最大的得益人。这样一来,任谁都会怀疑是不是大伯杀了秦大人。就算大伯想要重揽大权,你觉得,他会铤而走险,做得这么明目张胆吗?”

    “你的意思是,有人想要借此事嫁祸给大伯?”

    苏皓月沉吟了片刻,说道:“你只说对了一半。准确地说,不是嫁祸,是威胁。据我所知,大伯已经和三殿下珠胎暗结,此事很有可能就是三殿下为了将大伯紧紧捏在手心里,而布的局。”

    苏智这才反应过来:“怪不得呢!据说这次在陛下面前为大伯作保的,就是礼部尚书郑磊郑大人。我还在奇怪他为何会突然帮大伯说话,原来是大伯也上了三殿下的船,变成了他们的人了。”

    “大伯倒戈相向,背叛了五殿下。三殿下为了避免大伯再次倒戈,背叛于他,不得不未雨绸缪。杀掉秦大人,不仅能够让大伯重新成为会试主考,更多的则是要拿捏住大伯的把柄,将他与大伯之间的盟约暴露在五殿下面前,这样,大伯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只能死心塌地地供三殿下驱使。”苏皓月唇畔的笑意更深了:“三殿下这一招,还真是阴毒得很啊。”

    苏智听后,恍然大悟:“帮了大伯,却又将他推向深渊。这位三殿下,城府深不可测。”

    “这下,有的人恐怕要着急了。”

    苏皓月话音刚落,就听见紫鸢进来禀报:“小姐,五殿下邀请您三日后在博雅楼小聚。”

    苏皓月和苏智相视一笑:“说曹操,曹操到。”

    三日后,博雅楼。

    苏皓月到的时候,魏景琰已经在秋落英雅间内落了座。

    “几日不见,苏小姐愈发动人了。”魏景琰面上是一贯儒雅的笑容,黑曜石一般的眸子溢满了温和的光芒。

    苏皓月薄唇微挑:“殿下过奖了。不知殿下今日相邀,是有何事呢?”

    “哈哈,也没有什么大事。不过偶然看到了你编撰的竹影文集,读后觉得很感慨,这才特地邀请苏小姐出来聊一聊这本文集。”

    这个理由实在是太恰当不过了,这些时竹影文集风头正盛,而苏皓月作为此书的主要编撰人,也已经随着竹影文集名扬京都了。

    “哦?原来殿下也读了这本书。”苏皓月巧笑倩兮:“这书中的文章都是吴小姐的作品,殿下您觉得喜欢,也该找吴小姐探讨才对啊。”

    “打动本宫的,并不仅仅是文章,更多的则是苏小姐你的别出心裁。那桃花笺新颖别致,独有一股清香,更是闻所未闻,本宫一瞧,就知道是你的想法。”魏景琰笑容丝毫不减:“什么时候苏小姐得了空,也制一些这样的小笺,送与本宫可好?”

    “这桃花笺虽说费了些心思,但也不至于让殿下这样夸赞。”苏皓月说道:“殿下喜欢,皓月自然要将桃花笺双手奉上。”

    两人随意聊了聊吴若彤的文章,魏景琰突然沉沉地叹了一口气:“苏小姐,其实有时候本宫真羡慕你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情画意,品书论道,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一块儿起文社,出文集,真令人心向往之。”

    “殿下说笑了。殿下是要做大事的人,好端端又怎么来羡慕我这个胸无大志的小女子呢?”

    魏景琰剑眉紧蹙,继续说道:“世人都只能看到本宫的风光与荣华,又怎能了解到本宫的无奈呢?就拿你大哥来说吧,本宫一直对他的才学十分欣赏,也想要重用他。可他实在过于桀骜,有时连本宫都敢顶撞。本宫看在他父亲的面上,不与他多计较,可也无法心无芥蒂地信任他。”

    魏景琰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出自己对苏皓月的信任,从而博取苏皓月的好感,让她能帮自己做事。

    苏皓月像是十分理解魏景琰一般,说道:“殿下贵为皇子,有很多事情确实是不得不争。凝结势力,重用贤才,才能在朝堂中立于不败之地。殿下心怀天下,普通人自是不能与殿下相提并论的。”

    魏景琰看苏皓月的目光更加深情了,他说:“苏小姐,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的相遇是冥冥之中命运注定了的。我身边这么多人,可是最懂我的,只有你。”

    苏皓月微微垂下眼帘:“殿下,你也无需烦心。既然大哥不堪大用,那就不用也罢。不管大哥和大伯如何打算,皓月都会一直支持殿下的。”

    魏景琰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苏皓月话中的用意,他眸光微沉,问道:“听你这话,似乎别有深意啊。”

    苏皓月却不回答他,只说:“殿下精通音律,博雅楼内有一乐姬,十分擅长吹奏竹笛。不如就请她来为殿下吹奏一曲,也好消散一下殿下的烦心。”

    说罢,她便高声对门外的紫鸢说道:“去请舟漓姑娘来。”

    紫鸢应了一声,很快便去了。

    不一会儿,舟漓就款款走进雅间,冲苏皓月和魏景琰二人施了一礼:“奴家舟漓,为殿下和苏小姐献艺一曲。不知两位想听什么?”

    舟漓眉眼含笑,却又带着些若有若无的疏离,神态竟与苏皓月有三分相似。

    魏景琰不知道苏皓月为什么突然请来这个乐姬,但是人都来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他想了想,说道:“那就来一曲《临江白雪》吧。”

    舟漓将竹笛置于唇边,悠悠吹奏起来。

    这首曲子不过是很寻常的民间小调,舟漓的笛声婉转悠扬,十分动听。

    魏景琰根本无心听曲,他仔细打量着这个叫舟漓的乐姬,觉得她除了模样出挑些,似乎也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