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生余得许多情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8章(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他呼吸一滞,抱着她的手臂不禁收紧了些,她坐在他的腿上,二人开始彼此亲吻,缠绵悱恻。

    正意乱情迷之时,房间里的电话铃声突兀的响起,她下意识想接,却被他按住。

    然而铃声执着的响了一遍又一遍,刺耳的声音扫兴至极,萧瑜不耐烦的起身接起了电话,

    “谁?”

    梁瑾如影随形的跟了上来,细细密密的亲吻落在她的后颈。不知听筒那边说了什么,他只觉得怀里的人瞬间僵硬,抬眸看去,只见她脸上血色尽褪,没有半丝表情。

    萧瑜缓缓坐直身子,推开了梁瑾,梁瑾看到她放回听筒的手,指骨捏的发白。

    “怎么了?”他轻声问。

    萧瑜一双眼眸乌漆漆,深幽幽的望着他,从嗓子里挤出几个字:

    “热河,失守了。”

    梁瑾一愣,双唇蠕动了几下,还不等说什么,就见萧瑜拿起衣服头也不回的出了门。

    他下意识追了几步出门,急切问:“这么晚了你去哪里?”

    “小福园别墅,今夜莫等我了!”

    大半夜,萧瑜赶到小福园别墅的时候,屋内却是一片灯火通明。

    屋内谢景澜等人都在,各自坐在一旁沉默不语,烟灰缸里挤满了烟蒂,客厅中死气沉沉的静默着。

    这些年里,霍锦宁这些朋友,也是多了一些人,又少了一些人。

    年少时一腔热血,救国救民,总以为自己拼掉这条命终究能改变什么。现世残忍,处处碰壁,历经庸俗的考验,安逸的诱惑,娶了妻生了子,而立之年,还愿为昔日理想抗争,终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中国之弊病,乃百年沉珂,非一日能救,他们舍了青春,舍了年华,这条路不见光明,反而愈加坎坷。

    伪满国成立之初,日本即发表过所谓《满洲国建国宣言》,公然宣称“凡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四省均为满洲国领土,热河为满洲一部分。”从二月份热河告急,到今日确定承德失守,全境沦陷,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热河省主席率部不战而逃,日军以一百二十八名骑兵前头部队,兵不血刃,又拿下了一个省。

    谢景澜见她来了,勉强笑了笑,随手递给她根烟。

    萧瑜顿了顿,终是接过了。

    低头点上烟火,两点红光闪烁在烟雾缭绕里,谢景澜似悲似喜道:

    “可恨我们竟是一屋子书生。”

    若是武将,此时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在千里之外听到这样叫人心痛的消息,却无能为力。

    “楚荆已经决定了,他向《申报》递交了战地记者的申请。”

    萧瑜轻微一颤,哑声道:“好。”

    她下意识的抽了几口烟,肺部骤然吸入焦灼的气体,她被呛得猛烈咳嗽,直到咳出了眼泪。

    目之所及身上这套黄绿色的德式军装,是何等的讽刺。

    她走向站在窗边静默不语的霍锦宁,他淡淡瞥了一眼她指尖的洋烟,只简短说了句:

    “少抽些。”

    她突然想起了许多许多年以前,他二人一同远渡重洋留学念书。巴黎和会的最终结果传来的那天晚上,他们租住的公寓里挤满了等候消息的华人留学生。最后左盼右盼,直等到了德国所占据的山东半岛主权被让渡给了日本人的失望结果。

    一群血气方刚的少年失声痛哭,有人甚至当场写血书立誓。

    年少时人云亦云,霍锦宁立志实业救国,她也跟着热血,霍锦宁出国留学,她也跟着赴美。但那一晚,是她头一次那样深切的感受到,千里之外发生了一件与你眼前生活无关紧要的事,却能叫人如此痛彻心扉。

    彼时霍锦宁说,谁也不能帮我们,谁也不能救我们,想要把今日之耻还回去,想要把今日之恨报回去,除富国强民外,别无他法。

    于是他们离开北洋政府,支持南方革命,推翻了军阀统治,拥立南京政府,寄希望于新生的政权和领袖能够带来全新的中国。

    然而经年以后,那个晚上的悲恸依然在重演。

    她轻声问:“你在想什么?”

    她迫切的希望他能说什么,他能回答什么,他能告诉她接下来他们该如何做?

    霍锦宁静默望着窗外沉沉夜色,许久没有回答。

    直到萧瑜指尖那根香烟燃尽,他才终于开口:

    “长城以北,一寸土地都不属于我们了。”

    长城以南,沃野千里,一马平川。

    他们如今,只剩长城一线了。

    这道屏障,抵御过匈奴,抵御过蒙古,抵御过清兵,如今,还能不能再次抵御住东洋外敌?

    萧瑜觉得自己的指尖被烟蒂烫了一下,浑身一颤。

    如同被什么咬了一口,血液从小孔里潺潺流出,四肢渐渐冰凉。

    霍锦宁苦笑了一下,将手边一个黑色丝绒的首饰盒递给她:

    “本来,想送你的。”

    萧瑜打开,只见里面静静躺着一条绿松石钻石项链,一如既往的繁复奢华,她几乎永远不会戴上的款式。

    不知从何时起,每年生日的时候,他都会送她一样珠宝首饰做礼物,十年如一日,那是对她六岁起便再不能穿裙子留长发的补偿。

    “今后,就不必了。”

    她郑重的合上了盒子。

    此刻开始,这一天不再是该庆贺的日子,而是国人心中永恒的耻辱。

    直到一切能血债血偿还回去的那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