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鱼年:公主不为妾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8章 [一六八](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庆鱼年:[一六八]

    自从魏璟睿走了之后,周锦鱼便和魏华年时常拌嘴,日子过得平淡且有趣。

    在那之后,山谷中时常收到魏璟睿的飞鸽传信。

    那是他在渝寨送回来的,周锦鱼心下觉得好笑,这小子果然去找那个阿婉姑娘了。

    魏璟睿说他此时在渝寨正在处理事情,信中只是提及了几句,说是渝寨的老寨主去世,而阿婉是她唯一的女儿,上面有两个哥哥,渝寨的规矩,寨主之位传女不传男。

    魏璟睿来信说,原本应该继承寨主之位的阿婉,却因为几个旁支想趁机夺权,直接要“逼宫”,周锦鱼对魏璟睿的功夫还是放心的,毕竟如今放眼整个天下,他少有敌手。

    但渝寨的人善用蛊,周锦鱼却在看了信之后担心他被暗算,于是提笔回信让他万事小心,一旦处理好了渝寨的事,便可以和阿婉姑娘回谷里来。

    魏华年却在信上絮絮叨叨的嘱咐着,天渐渐凉了,让魏璟睿记得多穿避寒衣物,让他记得按时吃饭,要记得时常写信回来。

    在魏华年对魏璟睿的这件事上,周锦鱼算是彻底见识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

    魏璟睿的回信很快便传了回来,只有一行漂亮的小字:儿子很好,勿念。

    周锦鱼拿着信给魏华年看:“看吧,我就说他不会有事吧。”

    魏华年却依旧担心他,周锦鱼便分析道:“按照他的性子,若是遇到什么难事儿,肯定会提前溜回来的,他既然肯在那里留下来,就说明他一定能妥当处理这件事,你无须担心,凡事总要往好处想。”

    魏华年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点了头道:“我去准备早饭。”

    周锦鱼拦下她,立刻乖乖的戴上小围裙,一边往柴房走,一边说道:“今天该我准备了,你歇着吧,昨儿去外面买了几两好茶,你先尝尝好不好喝,估计也能喝好一阵子了。”

    魏华年便烧了水,开始沏茶。

    其实周锦鱼还有一件事没说,她近几日外出去集市,有几个来集市上卖货的商人说,外面已经天下大乱了。

    因着天元皇帝施行严苛律法的缘故,天下间□□四起,到处都是扯旗子造反的。

    反抗军到处烧杀抢掠,也就是此地地处偏僻,且是个穷山僻壤,这才没有受到波及。

    周锦鱼对天元帝魏天临的印象,还停留在当时那个人前故作冷酷,群臣畏惧惶恐,但面对着她的时候,还会腆着脸笑向她问计的少年的印象。

    实在很难同商人口中,那个残暴不仁,动辄处死大臣,行为偏激激进的大晋皇帝联系起来。

    当年她在离开的时候,天元帝曾经向她提过一次,关于新政的事。

    周锦鱼当时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提醒他,凡事要循序渐进,不要想着一口吞个大胖子。

    她只是根据自己对于历朝历代变法的理解,告诉他变法实行新政之事不能操之过急。

    当年天元帝对她的回答只是一笑置之,说:“朕会好好考虑周卿的话。”

    如今看来,天元帝当时显然没有认可她。

    他终究还是施行了新政,终究还是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民怨四起。

    民怨一起,那边意味着,天下要乱。

    周锦鱼却想不到,这场□□竟然会来的这样迅速。

    没一会儿,魏华年已经做好了早饭,是一盘热好的小包子,还有一小盆粥端上来。

    如今是冬日里,蒸好的包子放在外面,在冷空气的影响下也不会变质,等需要的时候直接从外面拿进来,放到锅里热就好了。

    对于早饭,周锦鱼和魏华年的态度一样,早饭很重要,绝对不能马虎。

    周锦鱼有些心不在焉的喝了两碗粥,又吃了两个小包子,她就有些饱了。

    魏华年放下手中的筷子,看着对面的周锦鱼,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如何心神不定?”

    周锦鱼忍了忍,终究没把在外面听来的消息告诉她。

    毕竟,魏天临无论做了什么,他始终是魏华年一母同胞的兄弟。

    她这个当长姐的,知道了自家兄弟忽然犯了浑,把天下搞得民怨沸腾,那一定会伤心难过吧。

    周锦鱼原本打算着,要一直瞒下去的。

    毕竟,天元帝就算是被民家起义军讨伐,朝廷有严仲禾在,严仲禾此人周锦鱼是知道的,此人除了脑子一根筋,只会“奉命行事”之外,在领兵作战上,确实是一把好手。

    这些年来,严家军驻守边塞,契丹再不敢来犯。

    严家的儿郎们各个都是英雄,忠君爱国,顶天立地,颇受百姓爱戴以及天元帝信任。

    周锦鱼原本以为,反抗军很快便会被灭掉,然后,天元帝应该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继而开始扭转局面。

    然而,就在一个月之后的清晨,周锦鱼正在院子里浇花的时候,她收到了一封飞鸽传书,她原本以为,是魏璟睿送来的,于是满怀期待的打开来看。

    没想到,里面不是魏璟睿的家书,而是,长安传来的消息。

    那是周家如今的家主,周子牧写来的。

    上面说,反抗军已然攻入长安,开始在长安城大肆抢掠。

    而这次反抗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入城,是因为,守城的主将严浩大开城门,直接放反抗军首领赵海入城,赵海占了皇宫,天顺帝仓皇出逃,却死在了反抗军的刀下。

    而这次,放反抗军入城的长安城守城将领,名叫严浩,乃是严仲禾的嫡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