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末世男的发家致富日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9章 妖兽啦(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陆祁浩想要办学的念头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只是一直没有好的契机, 以至于并未付诸实际而已。

    事实上, 这个念头已经在他脑海中出现过无数次了。

    第一次,是因为孤独。

    说起来矫情, 这种孤独是“学霸的忧伤”。自己满腹经纶又是理科出生, 来到大魏朝之后, 每每发现一些简单至极的在后世自然而然的理论科学,在大魏朝缺没有任何人知道, 那种感觉……

    他就好像一位大学教授, 面对一群尚未开蒙的一两岁孩童, 而这群孩童的不是一两个, 是整个时空,因此身边所有人都是。

    陆祁浩感觉自己甚至比教授更孤独, 因为教授教育孩童, 人家还有大环境,至少孩童的父母是有基础的, 是能接受他的理念的。

    可反观陆祁浩自己,他的理念,他的学识和科学,都是超越这个时代的存在, 所以, 他是孤独的,所以,他想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扬出去, 也算是为这个时空的人类做了一点进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此前在安里屯就提点过。

    这么说,真的是极为矫情。

    另一个原因就是陆记遇到问题了。

    陆记发展到如今规模,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而这管理人才中,其中有一个位置极其重要,那就是财务。

    当然,在大魏朝叫做“账房先生。”

    起初陆记只有简单的早餐铺,并没有复杂的账务,再加上陆祁浩亲自坐镇,倒是没多大感觉。

    但现在要开了“陆记饭庄”、“陆记酒坊”,后面还有一系列的陆记XX出现,难道这些账务都要由自己来亲自做吗?

    这还不得累死?显然不现实。

    所以,这段时间,光是找“账房先生”都累得够呛,并且找了快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这可是奇了怪了。

    是陆记招人条件过于苛刻吗?

    不是。

    那是陆记给的银子太少了,人家不愿意来?

    也不是。

    还是整个柳州都找不到会算账的人?

    好吧,这可问到点子了。

    陆记放话招账房,还真的没找到人,因为柳州会算账的还真的不好找。

    因为,别看这一个小小的“账房先生”,在古代,这可是紧缺性人才,相当于现代的高知人才了。

    为什么呢?因为想要做账房,首先必须会认字识文,其次,还要精通算术。

    这就相当于要求人家语文学的好,数学也要精通,还要头脑灵活。

    你说,这样的人才放在古代是不是牛逼?是不是紧缺?

    但是,账房这个职位根本性质划归为从商,古代重农抑商。对于大抱负的人来讲,账房也并不是一个特别体面的工作,这就更加导致会的人不愿意这这行。

    人家读书是为了什么,当然是冲着当官,冲着状元,冲着仕途去的啊,难道就为了经商?

    这不是笑话吗?

    所以,账房的来源只有两种。

    一种是落第的落魄学子,仅仅是落第还不行,这部分人中,大部分是富裕人家子弟,因为在古代,教育本来就是富人才玩儿得起的游戏,人家就算落第了,家里有钱有粮有财富,干嘛要巴巴的来做个账房,还不如窝在家里复习,等待下一轮考试呢,反正科举又没有年纪的限制。

    只有那些落魄的,家里缺钱的,这个时候才会出来做账房捞生记,明显需大于供的市场,这部人只要一出来,就被各个市场商家高薪聘请,抢了个精光,所以,陆记还真不好招人。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账房来源都是落魄的学子,第二种就是非常受现代人诟病的“传承”了。

    也就是“以师傅带徒”的形势,古代任何技术工种都老师傅都喜欢带上个“衣钵徒弟”。这种带出来的徒弟,未来的走向几乎都按照师傅的意愿,因为古代的师傅相当于老爹一样的存在,你敢不听,天下人骂死你。

    而老师傅若是人品好的,会尽心尽力的带弟子,若是有私心的,在私藏点什么,就跟后世美发店老师让学徒只看不讲一样,徒弟会多少全靠悟性。

    这一对一的单线教学,不但是制约着人才普及率,而且还养成一种真本事藏着掖着的臭毛病。

    这样的徒弟出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十年。

    综上,不用多说,账房少也是正常的。

    既招人如此困难,那为何不自己培养呢。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不管如何缓慢,总归是会进步的啊,三年高考五年模考在后世养尊处优的学子中都能成,难道这古代求贤若渴的孩子还没有毅力完成。

    好吧,夸张了点。

    陆祈浩一开始并没打算招太多人,财力人力物力不够,他现在的银子也不多了,办学需要地盘吧?需要老师吧?需要精力吧?眼下就只有杨小木一个人,他可舍不得累着自己心爱的人。

    所以,他打算就在已经卖身入了奴籍的人中挑几个孩子先教着,恰好那些留守儿童也正是这批人中的。

    等到他们学会了,接受了自己的理念,让他们做首批的小老师,这样先培养一批出来。

    孩子是单纯的,好教啊。

    人少,更是轻松。

    所以办学之事并没有宣扬出去,然而,陆祈浩还低估了古代人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所谓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杨小木早就私下给哪几家有孩子的传了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