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庶女闺中记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7章 老夫少妻(第1/6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虽早料到老太爷会如此说, 但老太君的脸色仍止不住僵硬, 讪笑道:“亲家老太爷, 当年这桩亲事乃你我一力促成,怎能让他们说散便散,此次翰文虽闹出丑闻,但你可放心, 日后我定不会再让他出去为非作歹。”

    老太爷嗤笑道:“几日前你也是这么跟老二保证,结果如何?”

    “此事是老身的错,翰文如此荒唐,老身难辞其咎。”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如今说这些晚矣!”

    “可他二人毕竟还有两个孩儿,怎能让他们说散便散。”

    老太爷不住的冷笑:“老二让翰文写过和离书, 倘若此子在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和离后孩子们由我镇国将军府抚养, 待他们长大成人,是回安国公府还是留在镇国将军府, 皆随他们心意。”

    “可他们到底是结发夫妻,父慈子孝,焉能让他们一家人生生分离, 且此事你还未问过珍儿之意?”

    老太爷脸色一红,张口便想反驳,却被缓缓而来的二太太冷冷打断:“老太君此言差矣,我家珍儿生死攸关之时, 他身在外院享鱼水之欢,我家珍儿回娘家住对月之时,他跑到青楼妓馆戏耍妓子,一桩桩一件件,是可忍孰不可忍。”

    待人进来后,大太太与二太太一同对众人福身请安,二太太到底敛了敛脸上的怒容,扯扯嘴角淡笑道:“老太君,您心疼珍儿的心,妾身焉能不知,可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咱们两家还是好聚好散吧!”此话不光她心中所想,昨晚老爷宿醉,被她用冷水冰醒后,得知事情始末后,怒不可遏的在屋中大骂宋天华,如果老爷下朝后知晓那混账做的荒唐事,定会如她一般气急攻心,忍无可忍。

    老太君颤巍巍的走到二太太身边,拉着她的手轻拍道:“俗话说的好,宁拆一座庙,不悔一座婚,老身焉能不知你疼爱珍儿的心,老身又何尝不是,翰文已被我禁足,这辈子都不会踏出府门一步,日后你们在不必担心。”

    二太太心中冷笑不止,冷冷道:“若前几日您能这般管束他,又怎会发生今日之事,如今说什么都晚矣,他们二人和离定了。”

    “这可是珍儿的意思?”

    二太太嗤笑:“莫不是她心中所想,我焉能如此决断。”

    老太君神色一顿,低叹道:“可否容老身前去探望珍儿一番。”

    闻言,大太太含笑道:“您关怀珍儿的心,我们又焉能不知,只是珍儿自打知晓翰文闹出的风波便一直辍泪不止,适才好不容易被我们哄睡,”小心的觑了觑她的脸色,轻声道:“您也知晓她刚生完瑾哥没几日,身子尚未恢复好,这月子里最是见不得泪。”

    老太君脸色讪然,干笑道:“亲家夫人说的是,老身一时着急竟忘了这茬,是老身的疏忽,”顿了顿,又道:“不知毅哥瑾哥他们可好?不如让他们出来一番,一两日没见,老身心中着实惦记的很。”

    大太太僵硬道:“着实不巧,他们也睡了。”

    这般堂而皇之的敷衍,她如何听不出,她可是安国公府的老太君,府中所有人都听命与她,如今倒好,被两个小辈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脸色焉能欢喜?

    “这可真是不巧。”老太君脸色一冷,淡笑道。

    二太太冷冷道:“天下不巧之事,十有八九。”

    见此,宋天华忙不迭开口:“曾祖母,伯母说的有理,如今大嫂不过回娘家才三日,待过完对月自然会回府,毕竟出嫁的女儿一直待在娘家,于娘家于婆家名声都不好。”

    睿哥嘴唇挪动下,想开口终还是顾及他跟宣鹤之间的情意,垂下头不言不语,谁料翊哥从外面走进来,对众人揖礼问安,随后看向宋天明,淡笑道:“宣鹤兄此言差矣,大姐虽是出嫁之人,但也是镇国将军府刘家的嫡女,焉能看她被人活活打脸。”

    “崇山,你知我不是这个意思?”

    翊哥淡笑道:“宣鹤兄,家姐自嫁到安国公府上,孝顺公婆,抚育子嗣,晨昏省定,日日不落,即便这样,可曾换来姐夫对她一丝一毫的真心。”

    “崇山,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翊哥晃了晃头,低笑道:“所谓师长之于弟子,不患无教,但患不严,不严则弟子怠玩而不遵,志荒而业废矣,此为师之过也,这话焉不是说与世伯听,若您平日多多管束姐夫,怎会让他行事如此荒唐,毫无顾忌。”

    国公爷脸色一红,低声道:“世侄说的对,子不教父之过,翰文变成这样,都是我的过错。”

    翊哥对其恭敬的揖礼,轻声道:“世伯,还望您不要怪罪小侄的无状,不过事关家姐,小侄唯有对您失了礼数,望您莫要怪罪。”

    国公爷扯了扯嘴角,苦笑道:“你之言并未有错。”

    宋天明轻声道:“翊哥,我知你气愤我大哥,只因他行事荒唐,一再让大嫂伤心落泪,可他们毕竟是结发夫妻,怎能为这件小事便草草和离,未免太过武断。”

    翊哥淡笑道:“我且问你,在你心中何错可谓大事?”

    “无关人命,人没了命又如何谈其活着,唯有活着才能做你心中想做之事。”

    “倘若这般,为何有人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龌龊的活着还不如尊严的死去。”

    宋天明心中胆寒,脸色铁青道:“崇山,你莫不是要……”

    翊哥对其摇了摇头,轻声道:“咱们这样的人家,子孙后代可以平庸,即便只能守成也可,却不能坏了心肠,乱了纲常,一旦他烂了根系,就如同一只蛀虫,时刻啃咬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