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福宝女配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7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你选的理科?”

    他轻轻嗯了一声。

    果然……

    虽说总的剧情路线有所改变, 但是男主依然在按照原来的人生轨迹发展。

    纪九思忖须臾,不再说话。

    纪子然隐约察觉到气氛不太对劲, 自觉闭上了嘴。

    三人沉默着走了一段路, 临到校门口,温墨忽然说了句:“我想考麻省理工。”

    纪九吃惊地别过头, 视线直直撞入他的眼睛里, 那双素来没什么感情起伏的眼眸,此刻意外地含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认真。

    纪九五分钟前还在想,男主的轨迹没有改变, 可这会儿, 打脸来得措不及防。

    她知道温墨的研究生会去美国读,可没想到剧情发展如此之快, 他竟然准备本科就考麻省理工。要知道这两者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原文里, 他安安分分参加高考, 最后通过清华这块跳板, 才去了麻省理工读研。

    麻省理工每年本科录取的中国学生少之又少,这些国外顶尖大学对中国学生开放的名额有限,不仅申请要求极高,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试。

    近几年, 听说MIT唯一录取的几个中国人还是美籍华裔。

    温墨这个想法,在纪九看来,成功几率并不是很大。

    劝告的话刚到嘴边,温墨眼风扫过,似乎意识到她要说什么, 直接打断道:“只是尝试,如果不成功,还有高考。”

    他压根没想给她开口的机会。

    纪九眨了眨眼,有些无奈。

    行吧……

    既然这位爷都这么讲了,她就不叨叨了,索性当成一场挑战,不合格也没什么大不了。

    何况学校里有专门的留学辅导老师,学生如果有出国留学的意愿,可以找老师一对一辅导。

    不过么,有温家在他背后当军师,温墨应该不需要担心这些。

    比起别人,他成功的可能性明显高上很多。

    ——

    日子一天天热了,棉袄褪去,换上了稍薄的风衣。

    四月的夜晚,晚风微凉,蝉鸣清脆。

    纪九接到文茵打来的电话。

    “小九啊,过两天网上有个服装设计大赛,那个比赛是几国联合举办的,参赛的都是新兴的设计师,公信力比较高。你到时候留心些,可以报名参加试试,对你申请帕森斯的offer也有帮助。”

    挂断电话,纪九凝神想了想,眼下,她作品集的完成度不高,多参加类似的比赛,若是获奖,作品的分量也就越重。

    尤其是业内有公信力的比赛,每年不过举办几场,她要把握住机会,给作品集添加砝码。

    上网查了一下比赛的日程安排,第一场在周日上午,看完投稿要求,纪九又害怕一忙起来不小心忘了时间,特地设了两个闹钟提醒自己。

    趁着这几天的空闲时间,纪九一面为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做复习,一面开始准备参赛用的设计稿。

    转眼到了周五,这天下午,实验班不上课,校长派了两辆大巴士,把四十几个学生分批拉到了事先定好的孤儿院。

    洛城教育局最近响应上面号召,组织在读高中生到各大福利院进行关心孤寡的公益活动。并非每个人都要去,各个学校会选择性地抽取部分学生作为代表。

    通知下达后,校领导紧急开会,经过讨论,决定由高一年级实验班代表闵川高中参加活动。

    考虑到高中任务重,时间定在周五下午,结束后可以直接回家,不会耽误太长时间。

    班里学生按照学号分成两队,一队由孙楚一领队,另一队由纪九领队,带上慰问礼物,各自前往孤儿院。

    大巴士平稳地行驶了半个多小时,穿过一条林荫大道,终于在此行目的地——一幢破败的三层小楼前停下。

    希光孤儿院,坐落在偏僻的城郊,是洛城排不上号的一所福利院。由于建造的年限久了,外墙已经有些脱落,从远处看去,斑白一片。

    下午一两点,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孤儿院院长接到消息,早早地等在了小院门口,看见大巴士远远驶来,笑容满面,眼角皱纹透着岁月沧桑。

    纪九率先下车,和院长握了握手,微微鞠躬:“您好,我们是闵川高中的学生,来看看这里的小朋友们。”

    她没有直言来探视孤儿,而是婉转地换了种说法,院长见过太多来孤儿院看望的人,自然明白她的玲珑心,当下笑得更加真诚。

    “你们好你们好,我是希光的院长,我姓陈。”

    老人颧骨很高,两鬓斑白,脸色暗淡无光,脸上布满皱纹,那皱纹使他的脸仿佛树皮一样粗糙。

    来之前,纪九查过一些关于希光的资料。

    这是一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私人创办的孤儿院,后来,创办人生意出了纰漏,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而眼前这位老人,子承父志,在父亲病危之际,毅然决然接过了孤儿院沉重的担子。

    接收孤儿,保证他们一日三餐,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老人孤苦无依,忙着照顾孩子,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几十年来,只能勉强通过社会上好心人的捐助来维持孤儿院的运作。

    多年的劳累,让今年才五十出头的他,看起来竟比六十多岁的人还老上一些。

    可即便生活艰难到了如此地步,老人依旧没有怨天尤人,那脸上的笑容,始终带着一抹坦然之色。

    显然,对于这种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