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1章 飞机(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康熙皇帝对于朝廷可以收拢江南经济势力高兴,自觉解决了大清国的大脖子病和盐政危机的太子殿下自然也是高兴。等到心里头舒畅的太子殿下回到毓庆宫的时候, 却发现太子妃的脸上也带着一丝丝难掩的不得劲。

    配合着自家太子妃的动作伸胳膊伸腿的太子殿下, 忍不住开口询问, “太子妃因何烦恼?”

    太子妃皱着小眉头,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却是问了一个好像不相干的问题,“此事说来话长,说起来也怪我自己一时多嘴。太子殿下可听说过杭州的女子蕉园诗社?”

    太子殿下思索片刻,终于把这个名号从记忆的角落里搜了出来,“太子妃说的可是,钱塘柴静仪先生与闺友林亚清诸人结的蕉园诗社?”太子妃把他的衣袍放好, 一边解他的发辫坠子, 一边眉眼欢喜的回答:“正是。”

    “有一次我在和太皇太后聊天的时候, 和她老人家随口提起来大清国的才女们, 还有钱塘诗社蕉园。哪知道太皇太后听了一次居然就给记住了,不光对这些才女们的才能很是欣赏, 还对她们的凄苦遭遇也特别同情。”

    不知道对此该说什么的太子殿下,只有在心里默默叹气。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们就算是再也才能也很难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有才华有见识的女子们窝屈在家里,当然要承受着比一般女子更多的压抑和苦闷。如果再加上夫君不作为,或者早逝,那就更是过得艰难。

    “蕉园五子之一的柴静仪先生,也就是那位著名的“西泠十子”之一的柴绍柄先生的三女儿。她在遵循父母之命嫁入沈家后, 这些年虽然因为沈家家贫,每天辛苦持家操劳,积极参与诗社活动外,却也没有忽视过儿子们的文学教育。”

    太子殿下忍不住点头,如此坚强能干,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把自己活的有滋有味的女子,怪不得能得到太皇太后的欣赏。

    “如今她的大儿子,就那位文章做的不大好但是诗才过人的沈用济,因为朝廷改革科举考试,不负众望的考取了功名,进了翰林院。终于熬出头的柴先生和她的儿媳妇朱柔则先生,这次跟着他一起上京赴任。”

    听到这里,胤礽更是点头。原本历史上的沈用济虽然在诗词上成就颇高,却是屡试不第,终身布衣,导致一家人都过得清贫入洗,如今可以进翰林院,一展才华,连带一家人都跟着他过的更好,确实是一大幸事。

    “苏茉儿姑姑得到消息后,考虑她们不光是家学渊源,才情过人,还偶尔在钱塘女子学院讲学,有讲学经验,想要邀请这婆媳俩到京城的女子学院任教,也好给家里添一份进项。”

    “太皇太后听到苏茉儿姑姑说起来她们,就想起来我提过的蕉园诗社众女子的事儿,听说她们已经进京,暂时住在另一个诗社成员黄蕙先生的京城宅院,就宣了她们三人下午进宫。”

    对于苏沫沫姑姑的做法很是赞同的太子殿下还是点头。苏茉儿姑姑考虑的非常周全,京城居大不易,她们婆媳俩才华、能力、名气都不缺,去女子学院任教正合适。

    可是,眼见这些历史人物,因为他们的努力,有了不同于原来历史记载中的美好生活,太子妃不是应该眉开眼笑的欢喜、高兴吗?

    “所以,太子妃因何烦恼?”

    原来历史上的大清朝,由于心学在江南各地的兴起,带来的这股女子思想解放风潮,以及晚明的流风遗韵,本就是一个被誉为诗歌中兴的朝代,一个女诗人特别兴盛活跃的时代。闺阁女子结社吟咏成为一种潮流风气。

    而钱塘知州的母亲顾玉蕊先生发起的蕉园诗社,更是具有知名度,里面的十二位有着血缘亲友关系的女诗人在历史上尤为突出。

    她们不光是享誉全国,更是江南女子诗坛的代表人物。历史上的红学派学者还有人认为,金陵十二钗的原型人物就是蕉园诗社众人,柴静仪先生对应的就是书中的大嫂子李纨。

    至于这个世界,因为女子学院的兴起,各种才女辈出,这些江南书香世家的女子们就更是如鱼得水、诗兴大发。琴棋书画,律法算法尤其外语言等等样样不输于男子。

    可是,既然蕉园诗社里面都是当世的奇女子,以太子妃的见识才情,就算她不因为见到这三位女诗人就表现出特别的高兴或者欢喜,至少也不应该心生烦恼才是。

    太子妃当然不是为了这个事儿烦恼,她是另有心结,还与这三位女先生今儿进宫的事儿大有关系。发现再次询问她的太子殿下的眼神中,语气里都透着一份浓浓的关切,嘴角不知不觉中微微耷拉下来的太子妃,忍不住和他倾诉自己的小委屈。

    “上午请安的时候,太皇太后就和我聊起来这些人,聊着聊着,哪知道她老人家突然有了主意,认为现在京城女子们,尤其是满清贵族女子之间的文学氛围已经比较浓郁,是时候可以学着江南女子们弄多些文坛结社出来。”

    “而且,不光是诗社,后面还要起算法社、律法社、海外文学社、海外语言社等等。”

    太子殿下微微一愣,皇阿玛和太皇太后这是要开始发展满清的海派文化?还想让满清女子们也都积极参与进来?

    “可是太皇太后不想让热情高涨的皇贵妃她们站出来带头,就把这个需要经常出宫的差事,安排给了我,让我下午也去慈宁宫见见柴静仪先生和朱柔则先生。”太子妃对此非常的郁闷,她压根儿就不想出宫。

    哪怕她心里头明白,不管是她现在的身份,还是她的娘家身份,由她带头都是最为合适。可是她满心满眼的不愿意。经常出宫岂不是就意味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