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投我以乱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7章 剖心(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宋引的话, 夭夭自然不会全信,可听到耳中, 简直比吞了只苍蝇还难受。

    更令夭夭烦闷的是,自打昨夜那番口舌之争后, 她明显的感觉到了她与穆玄之间悄然滋生的隔阂和疏离。

    他们的婚姻,自然是两情相悦,并顶着“圣上赐婚”这个金灿灿的光环。却也掺和了些许热血上头的意味。这才成婚第三日,竟然就隐隐暴露出了根基不稳的趋势。

    “现在穆王与离渊沆瀣一气,皆想利用此事在圣上跟前表功。阿夭,我冒险约你出来,就是怕你冲动落入他们圈套。”

    夭夭牵了牵嘴角:“你又如何帮我?”

    宋引一手握拳, 砸进另一只手掌里,眼睛因激动而冒着光:“只要你肯信我,我赴汤蹈火, 在所不辞!”

    夭夭一脸淡漠,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她做梦都没想到, 五年前亲手把她送上断头台的人, 有朝一日会站在她面前信誓旦旦的同她表忠心。

    宋引略尴尬的松开拳, 道:“这些皆是我肺腑之言。我……罢了。与你实说,人犯虽关押在典狱司里,但看守仍是夔龙卫所的人, 其中有一半归我调遣。我可以想办法让你们先见上一面。”

    夭夭没忍住,抬起了眼睛。

    宋引没漏过她眸中一闪而逝的光亮,笑道:“等安排好, 我再传消息给你。”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只纸折的白鹤,深深盯着她眼眸,柔声问:“还记得,当年咱们传信的信使么?”

    夭夭视线落到了那只小小的纸白鹤身上。

    说是白鹤,其实鹤身已微微泛了些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与传说中鸣啸九天、舒翼而展的仙鹤不同,这只纸鹤的脖颈并不那么细长美丽,身姿也不怎么优雅动人,腹部甚至有些过分偏肥了。

    这是当年上完一堂“符箓?点物”课之后,她在宋引的指导下,亲手折成的。

    丑巴巴的。

    她经常将满肚子说不完的话写在纸上,塞进鹤肚子里,传给观外的宋引。宋引则以同样的方式回传给她。双方乐此不疲。

    “我一直留着,就盼着有朝一日,再用它给你传回信。”

    宋引声音又带了些涩意。

    夭夭将目光错开,盯着道舍墙上摇晃的竹影出神。

    宋引也望向了那片竹影,道:“还记得么?当年我经常偷偷过来寻你。女舍师傅查的严,我们就躲在墙后的竹林里……”

    竹林之外,一道长身玉立的人影,负袖立在一座建在高处的道舍旁,发间抹额缠在乌发上,随风猎猎飞舞。此刻,正黑眸冷沉的望着林中景象,两条剑眉紧紧拧在一起。

    站在后面的殷素低声道:“世子,可要属下去敲点他一二?”

    穆玄却摇了摇头,道:“不必多事。”

    殷素喉结动了动,欲言又止。

    穆玄睨他一眼,冷声道:“此事,不许对任何人提起。”

    殷素一凛:“属下不敢。”

    从太平观回来,夭夭依旧先去松寿堂探望孟老夫人。

    自从昨日服过药后,孟老夫人一直昏迷未醒。夭夭见一名身着深蓝绸衫的山羊胡中年男子正坐在榻前替孟老夫人把脉,一旁的床头案上还搁着一个药箱,低声问姜氏:“娘,这是从哪里来的大夫,怎么昨日没见到?”

    姜氏轻拍了拍她手背,目光轻柔的道:“是世子专门从宫里找来的御医。”

    夭夭一怔。那山羊胡御医已收回手,垂着眼皮想了片刻,方问:“老夫人摔倒前可受过极大的惊吓?”

    “惊吓?”姜氏有些转不过弯,道:“许是滑倒时受惊了。”

    御医摇摇头,脸色凝重道:“老夫人乃圣上亲封一品诰命,一生不知历过多少风霜,岂会被这区区一点意外给吓住。从脉象上看,老夫人乃受了惧惊,以致神魂震荡,血瘀经脉。脑部的外伤倒是小事。”

    姜氏与夭夭对望一眼,道:“大人可否说明白些。”

    那御医捋了捋有点稀疏的山羊胡,半眯着眼道:“近日府中可闹过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屋中人闻言,脸色俱有些难看。

    夭夭也算是听明白了,心中暗暗敬佩,这御医果然有些真本事,竟能瞧出来孟老夫人这一“意外”跌倒与邪祟有些干系。

    姜氏勉强维持着镇定,道:“未曾见过。这……可如何是好?”

    “也不必惊慌。人有人的克星,鬼有鬼的克星。找几个精通玄门术法的道士过来驱驱邪便是。”

    御医站起身,拾起药箱,道:“安神的药照着以前的方子喝即可。只是治标不治本,夫人须谨记我方才说的话。”

    姜氏一路送至院外,再三道谢,又命荣嬷嬷取来一盘银锭。御医固辞不受,口道:“此事乃世子所托,老夫不敢不尽力,岂敢收受夫人如此重礼?”

    言毕,带着两名药童飘然离去。一派道骨仙风、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医风范。

    “难怪之前那些大夫总查不出病根,原来老祖宗是被不干净的东西给冲撞了。这宫里来的大夫,果然见多识广。”荣嬷嬷一脸敬仰的望着那身影背影,纳闷道:“怪了,那口井枯了有十来年了吧,也没见闹过鬼呀。”

    一听“鬼”字,姜氏便皱起了眉,忧心忡忡的道:“奶娘,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若传到那些下人耳中,还不知闹出什么乱子。以后莫要再提。”

    荣嬷嬷晓得利害,连忙告错。

    夭夭忽想起那夜梦中所梦到的少女,及那少女挽发端坐在井沿上一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