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9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12(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无论阿玉这会儿再怎么感慨万千, 采买这个事儿还是要放在首位的,特别是在能用半价进行抄底大采购的时候,那是分分钟都不能浪费好吗。错过了这一次, 谁知道后头还能指望谁?

    20两银子的购买力确实也相当不错。虽然, 银子这东西, 在这个时候, 并不算是官方承认的货币。从秦朝开始,货币一般只有两种,一个是五铢钱,喏,就是咱们平时说的铜钱,因为是以民间流通为主, 故称“下币”。而另一个就是金子, 前文有说过的金饼, 或者又可以叫马蹄金,麟趾金等, 以皇家赏赐为主, 称为“上币”。

    那么问题来了,有上有下这中间可怎么办?都用五铢钱?那数量上去了怎么办?总不能车载斗量的到处跑吧, 如今可是乱世,真这样这不是勤等着别人来打劫嘛。金子又数量有限, 还有贵族陪葬在那里连着消耗了几百年。一般人真心不怎么好兑换。于是喽,民间自发的,就开发出了银子这个价值上正好可以折中的, 又流通方便,利于携带,不易损坏的金属货币。

    虽说因为各地物价,丁口等不同,所以兑换价格总有起落,换一次基本要亏一次,可好歹藏起来容易,更符合财不露白的要求。故而,到了如今这三国时期,银子,已经在民间成了常见的货币种类。更因为战乱频繁的缘故,银子和铜钱的兑换价更是直接炒到了最高,折算起来……基本是一两银子=220钱上下,一两金子=940钱(国家牌位:万钱=金一斤,即一两金=625钱)。或许有人觉得这金银和铜钱的兑换似乎和后世差距有些大?兑换比例有点吓人?这个是时代问题,是金银纯度问题,咱们就没法子细究了对吧。或许你能这么算五铢钱=五枚铜板?呵呵,入乡随俗吧!

    反正就现在,阿玉手里的20两银子,就目前盐800钱一石(=汉代120斤=现代60斤)的物价来算,也就能买5.5石,即现代330斤盐。

    若是按照这老同学半卖半送的来,那么怎么也会有10石,也就是现代600斤。嚓,他要这么多盐干啥?又不想当什么盐贩子?难不成还能把自己也搞成腌肉?

    所以在充分的了解了同学家库存的情况之后,阿玉十分利索的将这钱换成了10石粟米(小米,原价1两一石,如今1两二石,只花了5两银子,划算啊!),10石黍米(黄米,同样5两银子),一石的盐(用了2两银子),5匹麻布(3两银子)。

    20两银子到了这里还剩下五两,阿玉一不做二不休,毫不客气的用二两银子包圆了同学家带不走的旧衣裳总计不下15套。从布衣到锦衣,从麻鞋到步履,搞得就和收破烂的一样,啥都不肯落下,看的那同学一脸的不忍直视。

    “秦大郎,要不,我这再少收些?”

    为啥看着阿玉这么收东西,看的那么辛酸呢,难道自己太不善良了?难道这秦大郎家损失很重?难道……

    这同学到底年轻,皮太薄,这才到哪儿啊,立马就有些受不住,甚至有些开始自我怀疑了。明明就在自家,还能干出站在自家宅子门口,一边表示要少收,一边帮阿玉望风的事儿来,可见这脸面薄成了啥样。

    阿玉可不是那喜欢欺负老实孩子的人,知道这一趟其实自己已经占了便宜,自不会让这好心的同学太过难做,所以手脚不乱,很正色的说道:

    “已经是半价了,再少收些,岂不是白送了?我可没那个脸。再说了,好歹你家里还有长辈呢。这么败家,你这腿可还想要?”

    或许是阿玉略带亲近的打趣的话,让这娃终于鼓起了勇气,故而指着阿玉收拾的那一堆旧衣裳,终于将问题憋了出来。

    “可这……你要这作甚?”

    看,这旧衣裳……好吧,这年头因为染色技术太差,一般所谓的新衣裳穿上身,洗上两次基本就开始褪色了,若是洗过四五次,基本这衣裳颜色糊的就不能看,若是在加上清洗不干净的油渍什么的,如此一来,明明料子还挺好的情况下,这衣裳就已经基本成了垃圾。

    阿玉居然连着这样的垃圾都不放过,你说让人怎么想?再怎么古代,人长了脑子,这联想能力也不会少的对吧。而阿玉呢?不过是那么一瞄,就已经猜到了这人脑子里只怕已经演绎出了老秦家七八种悲惨可能,心下也有些好笑。虽然这衣裳对于吃过苦的阿玉来说,就是拿回去穿了,也不是干不出来,只是为了不节外生枝,他忙给出了一个很合理的解释。

    “这个啊,你说不知,家中老仆等当初只顾护着我和弟妹们走,东西也只带了我们几个贴身的,以至于如今……好歹总要让他们也有个换洗的衣裳不是。本就已经住到了山里,也不用太讲究了,这旧衣裳改一改还不一样穿?还能省些裁剪的功夫呢。就是这些锦缎,我瞅着拆了做被褥也十分的合用。再不济做鞋子也是好的。”

    合情合理有没有,像是这同学家,这还不是逃难呢,等着人一走,东西能带走的也一样有限,这么一算,阿玉确实缺的估计很不少。采买上什么都要也就不稀奇了。

    “哦,这样倒也是。那你岂不是缺了很多东西?来,再看看,还有什么用的上的?我家走一样也带不走那么些,给别人还不如给你呢。”

    “你家可有铁斧?”

    “这自然是有的。可是砍树?2斤重的算50钱可好?”

    “好,我要两把……这个柴刀也要两把,再加上一把菜刀,磨刀石也要一块……”

    一个有心多买,一个有心多卖,这生意做的,连着浴桶都没放过,被阿玉买走了两。

    等着一圈走完,阿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