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家贵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宗承袖中双手紧攥。

    皇帝这般问,就是已做好了打算,只等他应承谢恩。他若直言推拒,便是拂了皇帝的意。

    皇帝的意是不能拂的。

    他转眼望向一旁从容自若的桓澈。自他入殿,桓澈便未尝开言,仿佛眼前这一出与他无关一样。

    但他不必猜也知道,皇帝忽兴此意,必系他所为。

    宗承心念电转,道:“不知陛下指的是哪家闺秀?”

    贞元帝道:“兴安伯家的姑娘,七哥儿的表妹,可配得你?”

    “配不得。”

    贞元帝一愣,桓澈也偏头看了眼宗承。

    在场内侍宫人暗暗互觑,俱是心下震动,以为自己听岔了。

    贞元帝皱眉,久闻倭王为人狂傲,不想竟已至此地步。

    桓澈眉尖微动:“阁下可是自谦,声称自己配不上舍妹?”

    宗承笑道:“非也,我说的就是令妹配不上我。”

    皇帝的意不能拂,但那是于旁人而言。

    孙吉觉着圣上的威严遭到了藐视,出声呵斥:“放肆!陛下面前岂容你狂言!”

    贞元帝却是摆手示意孙吉噤声,转而询问宗承:“可有何说辞?”

    “想来陛下亦知,我旅居海外多年,手中资财颇丰,游遍各国,经的见的亦不知凡几,寻常女子我是绝瞧不上眼的。区区一个世家小姐,京师遍地都是,如何配得上我?”

    须臾,贞元帝竟是一笑。

    同为男人,他能明了宗承的心思。

    似宗承这样富可敌国又在外见多了世面的,不知阅过多少美人,一般的女子的确入不了眼。若他是宗承,莫说一个世家小姐,给他一沓公主他也不稀罕。

    但明了归明了,这事情还是得办的。

    贞元帝遂问宗承,怎样的女子才堪配他。

    宗承敛眸,眼前浮现出一张明丽绝伦的玉雪芙蓉面。

    他见过多少美人,他自己也说不上来。那些脂粉基本都已面目模糊,庞杂记忆里,唯有这副容颜始终清晰。

    那日荒败城隍庙里的惊鸿一瞥,令他铭心镌骨。

    她不知他身份坐在对面与他攀谈时的神容万变,她到牢里来寻他却没能问到关窍时的失望沮丧,她单独直面他时明明怕得紧却强自掩饰的娇憨意态。

    这些他都记得。

    但他眼下不能在皇帝跟前说出她的名字,他敢肯定,衡王正等着他入瓮。

    宗承垂首道:“不便相告,陛下恕罪。”

    贞元帝眉头攒得更紧了些,俄而,道:“既是不便相告,那便依朕所言。只你身份尴尬,外头的人对你下何考语,你心里也有数。朕有心与你个差事,昭告天下,让世人皆知你这些年客居倭国不过皆为师夷。只你总要对故国表忠,否则朕也爱莫能助。”

    宗承心中冷笑,果真是打着让他捐官的主意。

    他们想以女人与官位拴住他,他还不稀罕。

    宗承面上神容不改,只道皇帝的好意心领了,但旁的却是敬谢不敏。

    贞元帝声音骤冷:“由不得你!”

    宗承自若依旧:“陛下笃信道法,所定年号亦与道融。所谓‘天有四德,亨利贞元’。物生为元,长为亨,成而未全为利,成熟为贞,周而复始,循序渐进,揠苗助长总是不可取的。陛下圣心灵通,自有判断。”

    贞元帝锋锐目光在宗承身上扫略,少刻,命众人暂退。

    桓澈听得明白,宗承那番话是提醒他父皇不要意图以一桩婚事、个把官位套取他手里的东西,还是应当按照先前所定那样一步步来,否则欲速则不达。

    只是宗承先前与他父皇说了什么,他不得而知,但可以猜。

    他父皇偶尔提起宗承之事也会烦郁,直想以宗母来交换宗承手中的资财与火器,但被他阻了。宗母这个筹码不能一直用,而且不是长久之计。

    他与父皇说的长久之计是,在宗承身边安排自己的人。但他实质上也不过提一提,他知此事极难。

    所以今日没成,他也不觉意外。

    出了宫门,宗承忽转头对桓澈道:“若再有下回,我便径直管陛下要了她,不管你打的什么算盘。”

    桓澈道:“你没有机会了,我们很快便要成婚了。不过我还是得提醒你一件事,你根本无法给她安定的生活,若为她计,便休作妄念。”

    宗承笑道:“关于此,你不必操心。不过,你确定你便能给予她安定?”

    权斗倾轧原本便是一条血路。

    桓澈眉目幽若古井:“不劳你操心。”

    顾云容知道陶馥那件事时,已是三日之后了。桓澈晚间来时也未提及,仿佛与他一毫干系也无。

    听说皇帝后头恼了,给太子另指了一个出身寻常的世家女。

    太子约莫是欲借此事激怒桓澈,逼桓澈出手,否则桓澈回头就藩,他更难对付。

    顾同甫已将大房与二房之事拟言上奏,但皇帝只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让他自行解决便是。

    然而每回顾同甫撵二房走,方氏总是拉着一众儿女哭天抹泪,说顾同甫仗势欺人,她家两个哥儿眼看着明年就要赴考院试,如今却要驱撵他们,让他们露宿街头。

    顾同甫催逼得狠了,顾同远与方氏便说待两个儿子明年考罢院试再说,言语之间又隐隐透出一层意思,倘顾同甫在这之前将他们强行撵出,他们便去顺天府尹那里状告他们。

    顾同甫顾忌着言官那头,不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