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杨大毛的一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2章 小口吃饭(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杨姑娘吹得一手好笛子, 我倒是很好奇姑娘是从哪学来的?”。

    “哦, 开始是同旁边庄子的小伙伴学的,后来又在村子里找了个吹得好的,拜了师”。说起吹笛子大毛是自豪的。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我虽不会吹笛子,不过略通些音律。你上次吹得很不错,就是凄婉了些”。

    “我想想,我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了。大概是时间久了, 越吹越熟练”。真快啊, 都快十年了,大毛心中感叹。

    “五岁?看来你们家倒是很注重儿女教养”。

    “这倒是没有, 我们家都是散养。当初也并不是家里人让我学的,是我自个要学的”。

    “哦?”,五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这姑娘竟还自己去学了笛子,实在难得。梁泽想想自己五岁的时候, 已经被祖父逼着读书识字了。再大点, 抚琴作画也都是家里人看着管着才硬着头皮学的。

    “我那时候有个小伙伴叫文静, 我两两天天一块去山上放牛。她有一次见隔壁庄子,有个男孩骑牛吹笛子,特别神气,就叫家里买了一根, 自己摸索着学了起来。我跟风,也买了根。我两后来去找那男孩学了个囫囵。学着学着就喜欢上了,想吹出个样子来, 就又另找了个师傅。我其实也不太记得住什么曲子,都是自己瞎吹的”。

    “瞎吹还能吹的这么好,看来姑娘确实有些天赋”。梁泽想象着一个小小的女娃娃,骑牛吹笛子的场景,倒是觉着很有趣。

    “大人谬赞”,大毛绷住脸,免得露出什么得意的表情。

    梁泽笑笑,朝外头叫了声,“梁松”。

    大毛进来的时候,梁松就退了出去。这会儿忙从外头走了进来。

    “上菜吧”,梁泽吩咐了一句。

    大毛有些期待,可是又觉着尴尬。这会儿没了话说,孤男寡女的,气氛有些诡异。她悄悄抬头看了梁泽一眼,见他正靠在椅子上,看着窗外。大毛也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外头是一副熙熙攘攘的众生相。大毛想,梁泽看着自己治下的百姓,过得安宁祥和,该是很有成就感吧。

    两人也没发多一会儿呆,菜就陆续上来了。这间屋子里的桌子不大,是一张圆面的四角桌,看着小巧雅致。拢共上了五道菜,一道汤。小二也不报菜名,只最后说了声“菜齐了,客官请慢用”。

    “杨姑娘请,这就当是本官的答谢宴”。梁泽说完自己先动了筷子。

    大毛觉着细说起来,该她请客才是,可她却没胆子请县老爷。这会儿动了筷子也觉着十分不自在。大毛习惯了同家里人边吃饭边说话,可梁泽却是食不言、寝不语的,气氛一度十分尴尬。虽然这菜,色香味俱全,可是大毛顾及着自己的仪态,并不敢放开了去吃。只每样叨了一点,小口小口的尝了。她还偷偷瞟了梁泽几眼,她想看看大家公子是如何用饭的。啧,倒是仪态大方,赏心悦目。大毛看了之后,就更加端着,连嚼菜的声音都小了。

    大毛正小口扒着饭呢,却听旁边放下了筷子。为了不耽误县老爷的宝贵时间,大毛不得不把嘴张的大点,叨菜的速度也跟着快了点。

    梁泽靠在椅子上看了两眼,扯了扯嘴角,就同之前一样看向了窗外。大毛这才觉着自在了点。等碗里的米饭吃完,大毛也就停了筷子。

    “大人,我吃好了”。大毛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倒是想说句下次我请你,可又说不出口。

    “嗯,那杨姑娘回去忙吧”。梁泽站起来,准备走人。

    回去的路上,大毛有些恍惚,觉着自己好大的面子,竟和县老爷单独吃了顿饭。虽然梁大人十分敷衍,大毛也觉得很难得了。不过就是没怎么吃饱,那汤她都还没喝上一口。她只好又去买了块肉饼垫了垫。

    银票的事,大毛一直憋到晚上回去才说。她也不能说的太细,只说自己之前研究出个写暗字的法子,被县老爷知晓了,呈了上去,上头给了些赏赐。

    “那咱们这县老爷这人可真不错,他要是把这银子贪了谁又知道”。李杏儿拿着银票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都不舍得收起来。

    “娘,梁大人是大户人家的公子,这些钱在他眼里并不算什么。不过他为人看着倒是确实挺正直”。为了这事居然还特意请她吃了顿好饭。

    “就那么一个法子竟得了这么多银子?”,杨二柱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他就是种一辈子的地也攒不下这么多银子啊,怪不得那些个有点才学的都拼了命的要当官。这上头的赏赐也太丰厚了。

    “对啊,我也没想到,咱们家这回发财了啊!”,大毛十分想仰天大笑,她这可是都憋了一天了。

    “那要不咱们先把你大伯家的钱还上吧?”,杨二柱心里是极想还的。

    依照大毛的想法,这钱还是给富贵的好。她看了看杨二柱,也知道他的心思。“行,爹,等过两天咱两去省府补货回来,你就去还上吧”。大毛知道,大伯这算命的钱,杨二柱用着一点也不心安。

    两天后,大毛和杨二柱赶着驴车去了省府。因为是补货,倒是也不用再雇辆大马车。大毛家的这头驴,看着个头小,其实有劲的很,拉一板车的货也不算特别吃力。

    两人在城边上住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去了省府。父女两倒是没急着补货,而是去了张家,打听打听富贵的情况。富贵五天前和三掌柜一起,送一批货去了蜀地。许娘子说大概得三十天的样子才能回来。张家以前每年都要往那边送几批货,一般都是三十五天的样子。蜀道艰难,大毛有些担心。她留了封信给富贵,让许娘子到时候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