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杨大毛的一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7章 大毛,下学别走(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二天上午是识字课。大毛发现梁夫子今天很不同, 人看着特别精神, 好像穿戴都比往常要整齐些。前几日的印象里,大毛觉得梁夫子很奇怪,脸看着像是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可精气神却同那六十岁的小老头差不多,暮气沉沉。

    梁夫子先带着孩子们把之前教的所有的字都读了几遍,又稍微做了些讲解。然后同往常一样让孩子们自己练习练习, 可不同的是后面加了句, “过会儿我要来默写,写错的, 写不出的,可是要挨板子的”。

    孩子们开始没当回事,以为梁夫子随便说说。等会不是跑了, 就该去睡觉了。可不成想,梁夫子这回儿认真的很, 就在学堂里来回转悠。转累了他就坐在案台后面, 竟不睡觉, 两眼还四处逡巡。孩子们这才明白,夫子刚刚的话是真的,要再不好好练,等会的板子估计也是真的。

    梁夫子看着学生们认真练习的样子, 心里有些开心。他又下去走了走,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叫了停, 然后真的开始从头默写起来。沙盘不大,每次只能写十个字。梁夫子这些天共教了三十三个字,故分了四下来默写。每次写完,他都一个个认真看了,依旧是错的少的训两句,错的多的打板子。等所有的字都默完的时候,他格外留意了那个叫杨大毛的小姑娘,她居然一个也没错。

    梁夫子今日的教学热情,比以往高涨许多。上午教了十个新字,还一直看着学生们练习到课休。

    下午的算学课,大毛依旧是那么的抬头挺胸,那么的扎王夫子的眼。王夫子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还是点了她来回答问题。

    “夫子,您可以问我些难的”。大毛居然抢在王夫子前面开了口。

    王夫子愣了愣,心想,“肯定是我昨天问的太简单了,这孩子才这么信心满满的”。他现在倒是真想看看这孩子到底学的怎么样,便开口问道,“三加五得几?”。

    “八”,大毛顿都不打。

    “四加六呢”

    ”十“

    “九加八”,王夫子出了个难的。

    “十七”

    王夫子又连着问了好几个,大毛都答的又快又准。王夫子不由暗喜,以为自己这些天教的不错。

    王夫子之前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子,今年都已经四十二岁了。他并不像梁夫子读过那么多年的书,小时候也就在这个私塾里读了两年。他读私塾那会儿先生就是之前的王老夫子,他的亲小叔。凭良心说,王夫子觉得自家小叔那会儿教得可真是不行,要不是他自己脑袋瓜子聪明,估计就和庄里大多数人一样,大帐都算不过来。他这个先生虽说是他小叔帮忙举荐,但也是他自己考得的。他心里觉得自家小叔耽误了许多孩子,包括他自己。哎,那会儿家里要是有银钱送他去镇上读书的话,王夫子觉得自己或许能考个举人回来。现在,他做了夫子,他并不想走他小叔的老路,他想好好的用心去教,或许以后还能教出个举人什么的。

    王夫子后面又叫了几个孩子,可回答的都吭吭哧哧,数稍微大点,还能答错。王夫子这才意识到,原来并不是自己教的好啊,而是杨大毛那孩子学的好。他倒是有些好奇,这孩子怎么就比别人学的好呢?莫不是和自己一样有个聪明的脑袋瓜子?于是他又点了大毛的名,“杨大毛,下学别走,我有事要问你”。

    等到下学,大毛让文静经过她家的时候,上去告诉李杏儿一声,就说她稍微晚点回去。大毛说完,就跟着王夫子去了夫子们的那间屋子。这私塾其实不过是个简单的农家院子,里面三间屋子连在一起。最东边这间就是夫子们没事呆的屋子。

    这屋子摆设十分简单,中间一条长长的桌子,两头放了些书本、纸笔。桌子中间的边上放了两把椅子,大毛估计这就是两位夫子的座位了。

    王夫子把两张椅子拉开,和大毛一人坐了一张。

    “杨大毛,你这算学学的很不错。是跟着家里人学的?”。

    “不是的夫子,就是这两天刚学的”。大毛撒了个谎。

    “哦?那你学的怎么比别的孩子快那么多呢?”。

    “夫子,您课上讲得太多,我没记住。回去后我自己拿着棍棒瞎比划,倒是比划出些们道来”。

    “什么门道?”,王夫子十分感兴趣。

    大毛从书包里掏出一大把的小棍子,这棍子是大毛自己做的。她昨天回去从锅门口挑了二十根蒿子,用家里铡猪草的铡刀,铡了手掌长的一截。做成了这二十根整齐匀称的小棍子。

    “夫子你看,这二加二往一起一摆,我不就知道是四了吗。难点的,五加六摆在一块,我数一数就知道是十一了。您之前说五加六得十一,我都不知道为什么,硬记也记不住。现在我用棍子摆一摆就知道了。你课堂上问我的时候,我都在脑袋里摆了摆”。

    “那你在脑袋里摆的还挺快的”。王夫子真心的夸了大毛一句。

    “杨大毛,你这棍子先借我一晚,明天我再还你”。王夫子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些教算学的捷径。

    “夫子,这个送给您好了。我回去再做些,简单的很”。

    王夫子也没和她客气,收了这棍子,放大毛回去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杨二柱和大毛商量了一件事。

    “大毛啊,山上的奶枣子熟了,我给你写个请休的条子,你明日同我们一块敲枣子去吧”。

    “明日?再等两天行不行?再有两天学里就放假了”。大毛觉得自个儿这两天刚在两位夫子面前树立了点好学生的形象,突然为这点小事请假,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