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杨大毛的一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3章 过年啦(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年味渐浓, 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八。整个村子里的人, 不管手里有钱没钱,这些天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这种感觉于大毛而言格外陌生却十分美好,她这几日跟着李杏儿忙来忙去的浑身是劲。

    李杏儿今天打算炸点花生米和小果子。一大早的她就揉了一小团子的面,放在盆子里晾着。大木盆里倒了半盆子的花生米,上面撒上薄薄的一层白面,又往里面足足打了八个鸡蛋。也不加水, 就这么直接搅拌, 用鸡蛋液把面滚在花生米上。把花生米搅拌好,李杏儿才去将面团像擀面条一样擀成一张张面皮, 不过这面皮略厚。再把面皮切成五公分左右宽的长条,把长条摞在一起,一刀刀的下去, 就是果子的雏形,一个个小条。

    “娘, 让我切切吧”。刀切在面上的样子, 大毛看着觉得有趣, 很想试试。

    “你去烧火去,等你把锅里的油烧开了,咱们先炸花生米”。李杏儿虽说着话,手也没停, 切的极快。大毛看着都怕她切到手指头。

    这炸东西的火其实是极讲究的,大毛为了能控制好火苗大小,特意抱了一捆蒿子来。她先用中火把油催开, 就赶紧换了小火。这时候李杏儿正好也切好了果子,铺了满满两列笆。李杏儿把花生米端了过来,往锅里倒了四分之一的样子。花生米刚一入锅,就冒起泡来。李杏儿用漏勺轻轻搅着,嘱咐大毛一定要小火。大毛就一根两根的蒿子往锅底加。

    锅底只要有点火就行,大毛还能时不时地站起来看看。本来白生生的,裹着面的花生,这会儿已经变黄。慢慢地噼里啪啦的开始炸开。李杏儿让大毛搅着,她自己拿大海碗化了一大碗的糖水。看锅里的花生米颜色差不多了,赶紧让大毛停了火。大毛就忙用锅叉把旁边的草灰拨弄到小火苗上,一下就把火灭了。

    李杏儿则用漏勺把锅里的花生米捞进一个干净的盆里。又往盆里浇了些糖水,换了小铁勺子使劲搅拌。没一会儿那糖水就都粘在了花生米上。李杏儿让大毛再小火把油烧开,又倒了些花生米进油锅。等这锅快炸好的时候,刚才的第一锅也冷好了。李杏儿捏了两个递到大毛嘴边,大毛张嘴接过。

    “怎么样大毛?甜不甜,脆不脆?”,李杏儿说着自个儿也尝了两颗。这花生米滚着面,两颗就是一小团。

    “脆,有点甜,好吃”。大毛回味了下,“主要是香,真香”。

    “都这么甜了才有点甜?”,李杏儿似是不太认同。看锅里的又噼里啪啦炸开,大毛又赶紧停火,李杏儿再往外捞。这次她拌的时候多撒了些糖水。等凉透的时候又捏了几个给大毛,“这回儿该甜了吧?”。

    大毛嚼的嘎嘣脆,“甜,真甜。娘你可真能干!”,大毛不仅嘴里甜,心里也甜,朝李杏儿笑地更甜。

    李杏儿看着大毛笑盈盈地脸,却是有些纳闷。怎么觉得大毛跟哄孩子似的,自己是那个被哄的孩子?这么想着自己都觉得好笑。

    花生米炸完的时候,也不打顿,接着就炸起了果子了。大毛见过炸油条,没见过炸果子。两个其实大不相同。油条的面是发面,一进锅就迅速膨胀起来,本来两根细细的面,最后变成了宽宽的油条。果子是死面,膨胀的没有油条那么厉害,不过也大了一圈。果子比花生米炸的要久一点,李杏儿换了一个盆子来装。可能是油炸的多了,到后面的果子已经有的黄有的黑。李杏儿悄悄地把那些不太好看的都捡到了上面,准备这几天自家吃完。等年后来人的时候端出来,就又是一盆黄橙橙,漂亮亮的果子。

    大毛见大花跟前跟后的等了好久,背着李杏儿偷偷扔了两个果子给它。可这傻狗也不知道到外面去吃,趴在桌底下咬的嘎吱嘎吱响。李杏儿听见了定是要瞅瞅,就看见大花正歪着脑袋吃的正香,李杏儿瞪了大毛两眼,倒是也没说什么。

    下午富贵和大毛抓了两把果子,准备去成才家显摆。那果子黑黢黢的,吃起来其实稍稍有点苦。到成才家的时候,富贵大方的分了成才几个。

    “你家这味道炸的和我娘炸的不太一样”。成才说的委婉。他拿碟子抓了些自家炸的来给富贵和大毛尝尝。大毛见成才家除了炸了果子,还炸了些面皮,色泽黄亮,看着就很有食欲。她特别喜欢吃那面皮,觉得比果子要香脆许多。心里默默把自个儿的娘和成才的娘做了对比,不得不承认,人家的娘好像手更巧些。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杨二柱就带着一家子上坟去了。大毛的爷爷奶奶就埋在桃花山下面的那片坟岩堆里。大毛每次去大水库的时候都要路过这里,也并不觉得害怕。

    这坟是座大大的土坟。大毛的爷爷奶奶合葬在这一处。坟前用石头磊了小小的一圈,正好用来烧纸。一家人围跪在这石头圈旁,杨二柱先点了草纸放进去,其他人也都拿着往上加。杨二柱边烧嘴里还边念叨,“爹,娘,你们在那边好好的。我给你们送点钱,你们多买些好吃好喝的。我把大哥那份也一块儿烧过去。二老在天之灵保佑保佑咱两家顺顺当当,家里人都安安康康的”。

    大毛见火烧的不旺,拿了树枝,要去拨弄。李杏儿见了赶紧打了下大毛的手,“这可是你爷爷奶奶的钱,你可不能动。再给弄坏了,可就花不出去了”。李杏儿说的真是一本正经。

    纸烧的差不多的时候,杨二柱开始磕头,连着磕了三个响头。李杏儿接着,后面是富贵,最后是大毛。等都磕了头,纸也烧的差不多了。杨二柱又在坟边上放了一挂小炮竹。

    第二天便是过年了,富贵和大毛早早就被叫了起来。今天不用扫地,不过两个孩子也没闲着,跟着杨二柱一块贴对联。杨二柱拿了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