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这些天思来想去的也没琢磨出什么好法子。家前屋后, 山头上, 田野间,庄子里到处转了个遍,也没能激发出特别好的灵感。这发财致富的梦给大毛添了许多忧愁,连吹出的笛音都没了之前的欢快跳脱,变得呜呜咽咽,凄凄凉凉。
大毛不想拿这事去烦杨二柱和李杏儿, 没的徒增些烦恼。不过趁着和张老头讨教笛子的工夫, 倒是问了问张老爷子。张老爷子见识多,或许能有些好法子。老爷子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对大毛说, “大毛啊,我要真有什么发财的好法子我能去跑那么些年镖吗?我要是有什么好法子,你张伯还用这么起早贪黑的做活吗”?所以张老爷子学得那些五花八门的手艺, 并不包括发财致富。
大毛这天放牛,正坐在大石头上发呆, 见高老头在下面坡上摘山头红。大毛想着, “死马当活马医吧, 我去问问高老头”。就立即起了身,跳下了大石头。
“高老爷子,我也来帮你揪点”。
“去,去, 边上玩去。都是刺,等下再扎到了手”。山头红确实浑身是刺。
大毛也不听,还是在边上小心的揪了起来。“老爷子, 你揪这么多山头红做什么。打青的那会我就看你揪了”。
“卖呗,还能做什么?”,高老头说着手也不停。
“卖?”,大毛眼里放了光,“多少钱一斤啊”?
“晒干了,八厘一斤”。
“才八厘?您这半天就揪这么一口袋底,能晒个几斤啊”?
“两三斤,能晒四斤就很不错了”。
那这半天最多能揪个三文?哎,听着有些没劲。大毛现在是问都不想问了,高老头要是有什么好法子,还能一天到晚的歪头揪这个?也没了摘山头红的兴致,叹了口气,又掉回头往大石头走。
“你这点点大的小娃子,叹什么气”?
“我愁啊”!大毛头也不回往上走。
“哎呦,你小小年纪,有吃有喝的瞎愁个什么?”,高老头听着好笑。
“我愁这怎么才能大富大贵呢?”,大毛已经回到大石头上,盘腿坐好。
“大富大贵?”,高老头似乎来了些讲故事的兴致,不再揪山红,背起麻袋也上了来,坐到大毛旁边。“大毛,你要想大富大贵我倒是有些点子”。
“喔,什么点子,说来听听”。大毛半信半疑。
“你往下看,看我手指的大瓦房,看见没有?”,高老头手指着吴家庄,侧着头对着大毛说道。
大毛现在的视力是极好,别说这显眼的大瓦房,就是田里立着的小人她都能看见。
“他们家这大瓦房盖了得有七八年了。这石头墙,青砖瓦的,当时可是吴家庄第一家。你知道他们家这钱哪里来的吗?”。
“哪里来的?”,大毛来了兴致。
“全是他们家老爷子得来的。这家老爷子叫吴山,十多年前的时候家里是穷的不得了,只有自家开的几亩荒田。吴山那会儿得有个四十岁的样子,家里三个儿子。大的都二十多岁了,也没能娶上媳妇,更别说下面的两个弟弟。吴山两口子那会儿急得不行。但是心里也明白,家里要不弄点出息出来,谁家闺女能嫁过去?吴老爷子狠狠心,带了两个大些的儿子出去闯荡,就留下婆娘和小儿子种地,守房子”。
“那后来呢,后来是怎么发的家”?
高老头子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两个年轻小伙子出去找活倒不算难,吴家三个孩子长得都还算周正。这老大就在县城的酒楼里跑堂。老二跑的远,跑省府里去了,据说自己签了三年的契,给大户人家跑腿。可这吴山的活就不好找了,毕竟年纪在那。就算花些身子板力气,在省府给人抗麻袋,也存不了几个钱。他咬咬牙,跟着相熟的去了北乡打井淘井。这活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北乡水少,有的井要挖个三四十尺才能出水。这三四十尺的地下,多渗人啊。也不知道这吴山怎么受得了的,一干就干了三年。不过这活虽苦了点,确实挣钱。吴山挣的钱比两个儿子可多的多”。
这故事虽然听的励志有趣,可不实用啊!“他们家就是靠吴老爷子挖井造的大瓦房”?
“也是也不是。这挖井的工钱,够他们家娶媳妇就不错了,造房子是别想”。
“哦?那是后来老爷子得了什么机遇不成”?
“那可是个大机遇。话说吴山有一次挖井,挖了都快五十尺还不见水,倒是挖出了些别的宝贝”。高老头这会儿压低了声音,说的神神秘秘。
“什么宝贝?”,大毛学着高老头,哑着嗓门问。
“大金元宝!”,高老头一字一顿地道。大毛听着有些离谱,兴趣大减。高老头却越说越有劲。“我听说还得了不止一个。吴山悄悄把金元宝揣在怀里,去省府找了二儿子兑换成了大把大把的碎银子。正好二儿子的契到了时间,就和主人家辞了别,爷俩揣着一大兜的银子回了吴家庄。这后面娶媳妇盖房子的,都顺畅多了”。
大毛其实不太信,不过还是捧了捧场,“这吴山可真是走了大运。不过老爷子,你也讲讲我能做到的,这打井淘井的,就是我爹也做不了啊”。
“你能做的?这个我得好好想想”。高老头是真的皱着眉头仔细想了。
“这还真有个你能做的”,高老头这会儿舒展了眉头,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好故事。“我之前和你说的老汪家,你还记不记得”?
“就是以前住在这山上的老汪家?我记得有次躲雨你说过”。
“对,就是他家。那会儿人多,我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