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制霸影视圈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7章(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简直是他们话题里最为感慨的事情,顾爷爷说起那时候熬夜开会,大家一起翻资料的常态,总是不免提到总工程师张国庆。

    盖路叫他张总工,而顾爷爷和孟奶奶叫他张工。

    两位老人只要说起张工,似乎都能聊上整整一天。

    留学归国,临危受命。

    张工在两位经历了多年风雨的老人心里,是一位谦逊的博学救星,他比项目里的研究员都要年长,仿佛只要有他在,任何的困难都能够越过去。

    盖路不催,也不打断,他们把两位老人请在摄像机前,慢慢说过去的故事。

    而自己和韩训坐在对面,慢慢的听。

    老年人讲述过去的事情,并不枯燥,那个遥远而贫瘠的年代,造就了他们苦中作乐的性格。

    说着说着,孟奶奶忽然翻起旧账:“当年如果不是任务时间紧,我还没那么早结婚。”

    顾爷爷听了特别不服气,说道:“还没那么早结婚呢,当年不知道是谁看上我了,非要扭着我去打申请,我不去,她还横眉冷眼的哟。”

    “别给自己长面子啊。”孟奶奶瞥他一眼,“政委都找你谈话了,说影响不好,叫你不要晚上给我讲课,我再不去和组织申请结婚,让你把课讲完,还怎么完成张工分下来的任务?我哪儿是看上你,我分明是看上了你脑子里的知识。”

    韩训和盖路都在笑,还得压抑着声音。

    那个年代火线入党、火线结婚,完全没有什么浪漫色彩,为了能够晚上一起学习研究,顾爷爷和孟奶奶成了科研组里第一对夫妻。

    然而,结了婚,他们直接把家安在了工厂里,有时候半夜起来去做实验,还能遇到好几个夜猫子。

    研究员抬头见面不调侃不说笑,开口就嚎:你们两口子不睡觉,跑来跟我们抢什么设备!

    两位老人回忆起那时候的苦日子,满脸都是笑意。

    国家级的研究,设备是最简陋的,还只有一台,谁先拿到谁先做实验,大家负责的部分都很重要,很多人选择凌晨起来赶紧测试,经常还要等候设备冷却,重设参数。

    他们聊着聊着,忽然问道:“小韩结婚了没有啊?”

    刚刚还在偷笑的韩训,顿时受到长辈点名。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转着手指上的环,温柔笑道:“结婚了。”

    顾爷爷点点头,“结婚了好,结婚了就要对老婆好,像我一样。”

    老年人的自吹自擂,只会让韩训觉得亲切。

    他们互相扶持,建立在共同爱好上的感情,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恋爱,完全和工作、事业没法分隔开。

    “嗯。”韩训笑着答应,想起自己家里那位,“我肯定对他好。”

    整整一天,韩训都在听老人们聊当年的故事。

    那些珍藏在相册里的老照片,大多数是黑白的,还有一些颜色单调的彩色照片,依稀能够拍摄出军绿色与大红。

    这本相册,大多数的照片都有张工的身影。

    那位身负传奇色彩,总是为项目组解决难题的工程师,无论哪一张照片,都带有灿烂的笑容。

    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

    即使他已经白发苍苍,在色彩鲜艳的数码照片里,仍是笑出了年轻时候的样子。

    韩训可以从顾爷爷和孟奶奶的描述里,轻易的拼凑起这个陌生人清晰形象。

    他有着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又有传统中华人民的脊梁,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摸索道路上,承担起了复杂且沉重的责任,一年一年的投入到崭新的军工制造项目里,即使背脊微微弯曲,眼神都如年轻时一般坚毅。

    难怪……

    韩训听着两位老人对他的崇敬之情,只觉得心头无限感慨。

    难怪这些老人以他为榜样,宁愿默默无闻渡过一生,也要在这块领域里坚持战斗,有这样的人在身边,怎么可能不受触动。

    结束了一天的拍摄,临走的时候,孟奶奶笑着问:“小韩,以后有什么剧本打算吗?”

    他们对韩训故事的喜欢,在见过本人之后,似乎更加的强烈。

    韩训下一部剧本时惊悚悬疑的徐总大冒险,这样的题材过于刺激、血腥,好像不太适合老年人观看。

    于是,他笑着说:“暂时还没有新的打算。”

    听到这句话,孟奶奶犹豫半晌,说道:“那你有没有打算写写军工相关的故事……”

    说完,她又觉得不妥似的赶紧补充,“唉,不。小韩啊,你要是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忙的,比如科研、军工、阅兵之类的,你就告诉小路,这方面你要取材,我们和谁都挺熟的。”

    韩训几乎是瞬间回忆起邵舰长的话,在军人眼里,他似乎成为了一位能够让消失的人重新活在荧幕上的编剧。

    这样的以讹传讹,令他有些诧异的问道:“您是希望,在电影里见到张工吗?”

    “唉……”孟奶奶叹息一声,“人都走了,哪儿有什么见不见的。小韩,郑雪松夸你的剧本真实呢,因为真实,我们就止不住多想。你别当一回事,张工不爱接采访,也不上电视去,恐怕根本不希望大家记住他这个人,而是记住他做过的事吧。”

    离了两位老人的家,韩训有些怅惘。

    他自问对曾经那个年代知之甚少,并且从不喜欢读那个时代的史料。

    穷困、疾苦、贫乏的历史,仿佛一片荒凉的土地上,一群不服输的人凭借蛮劲干出了小小的进步。

    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