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你怎么才到?你家小姐呢?”
来人果然是骆十三娘的贴身丫鬟瑞秋,但见她脸上都是热汗,神情惶急,跳到刘鉴身前,也不施礼,却张口大叫:“刘老爷赶快回去,北京城里闹了灾啦!”
八宝山
小说里提到埋阴尸的黑山,就是现在北京西部、海淀区内的八宝山。按照传统说法,因为山中盛产马牙石、白垩、青灰、红土、坩土、黄浆、板岩和砂岩八种黏土矿物,所以改名为“八宝”。明清两代的太监多在这里养老送终,他们还在山上修了一座护国寺,称永乐年间有位太监大将刚炳安葬与此,这位刚炳乃是在战场上殉国的,永乐皇帝还赐名为“钢铁”――不过翻查《明史》,根本就找不到刚炳或者钢铁的影子,料来是太监们为给自己脸上贴金而肆意编造的。
到了1950年,任弼时同志因病逝世,下葬在八宝山东部坡顶上,就被称为“八宝山革命第一墓”。后来张澜等开国元勋陆续安葬于此,瞿秋白烈士的遗骨也在1955年迁葬过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长眠在革命公墓中的都是对解放事业有所贡献的人,大多为中共国家领导人及副部级以上干部、民主党派领导人、科学家、文学家,等等,是国家公墓中政治规格最高的一处。
对于八宝山之名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传说,说是很早以前,这里居住着一对姓李的老夫妇,靠种丝瓜为生。有一年收成不好,费了很大的力气,只长出一架丝瓜,开了一朵花,结出一个上粗下细好象倒挂葫芦的丝瓜。一天从南方来了一位先生,在附近勘察了半天,要买那个丝瓜,但提出要求说:“瓜不熟不能摘,等熟了我自会来取。”
当年秋季提早下霜,老夫妇怕把丝瓜冻坏了,就提前摘了下来。等到先生再次来到,闻言不禁跺脚慨叹,说山里有座宝库,这丝瓜就是开门钥匙,还没熟就摘了下来,恐怕是不管用了。
先生拿了丝瓜来到山坡前,凭空画了一个圆圈,就见山坡上打开一道门。老夫妇跟过来一瞧,只见门内是个山洞,藏了八件宝贝:金牛、金马、金鸡、金碾子、金磨、金豆子、金簸箕和金笸箩。但是因为钥匙还没有完全成型,门开得太小,先生无法进入取宝,最后只得怏怏而退。从此以后,黑山就被叫做八宝山了。
其实类似传说在全国各地都有,而八宝山的地名,也并非仅仅京西一处,湖北荆州也有八宝山,贵州雷山也有八宝山,浙江义乌也有八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