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二房后宅的不平静, 事实上外面的事情也是没什么影响,这些姨太太太太们争的无非就是陆庆昭的宠爱,若是陆庆昭心情好了,便多疼谁几分,或者双方争执时当个裁判,可若是陆庆昭心情不好,就越发不会理会这些事情。
总之是茶壶里的风暴,就连文鸾也只有回娘家的时候才嘀咕几句。
杨翠却又和金娇儿不同, 金娇儿会替文鸾出各种主意,而杨翠对后宅纷争毫不关心, 只让文鸾好生把孩子照顾好就成。
待文鸾走了, 江氏不免进来和她道:“你也别管她那么多事, 这种内宅争斗,咱们家可不能参与。再者,文鸾这个人也不是什么心思正派之人。”以前老太太郎氏和文鸾合伙要让文鸾爬陆庆麟的床, 这等人怎么会是好人?
可这话也不好和新娘子说,杨翠却心想,大姐二嫁成了妾,按照李家这样重规矩的人家来说,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她必定是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再者文鸾毕竟不是婆婆亲生的, 素日里也没有文静对她们那么亲热,所以杨翠心思也淡了几分。
碰巧杨翠刚说完话, 肚子就开始痛,李家小院乱成了一锅粥。
此时文静正和安慧讲故事,陆庆麟带着儿子安仪打拳,安慧眼睛不住的往她爸爸那里看,文静看女儿心不在焉,遂笑道:“你是不是也想去你爸爸那边,去吧,跟你爸爸学打拳也是好的。”
丈夫好了之后,因怕被无端报复,也未出门,有人探病就躺床上,这陆陆续续来的人也少了,大家都相信他是久病不起了。
一个大男人这么闲在家中也不像一回事,好在能够教教儿子,散点力气也总是好的。
看女儿跟在他哥哥后面七扭八拐的,文静又觉得好笑,其实家中的钱算是够用了,毕竟当初包子坊的生意是很好的,这种生意看着利润微薄,但却真的赚的实钱。
文静中午在家烧了一顿饭,又想起嫂子杨翠怕是这几日要临盆,遂和陆庆麟道:“我回娘家去看看,现在娘家就只有我妈一人,万一我嫂子要生产了,连个帮手都没有。”
“成,你去吧,我在家看着他们就行。”
果不然,文静到的时候,正在生产,此时还不大流行去医院,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家里请的接生婆,金娇儿俩个孩子都是请的接生婆来家里的。
文静推了产房的门进去,江氏正拧着热帕子跟杨翠擦额头,看到文静过来,便道:“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吃饭了吗?我现在没空做饭。”
“没事,我吃了饭过来的,我来这里帮忙吧。”
文静放下手中的东西也上前过来帮接生婆的忙,她也是生过俩个孩子的人,倒有些经验,不住的在杨翠耳边说一些安慰的话,还好杨翠身子骨见状,孩子来的也快,是个七斤重的女娃娃。
不一会儿,李澹就去厂里向文诤报喜,文静连忙在厨房做饭,怕过会儿亲家过来,人家总不能没饭吃吧。
她做饭的手艺娴熟,摆盘也很漂亮,杨家人来看了外孙后,便都留在李家吃饭。江氏不住的招呼:“亲家多吃些,翠儿可是我们家的大功臣。”
于江氏来说,虽然杨翠生的女儿,可先开花后结果的也不是没有,所以并没有特别失望。她这般热情,杨家人都心道,这李家还真的是好人家,若别的人家,家中媳妇生了女儿了,总是没有好眼色看,有的更过分的是压根不通知亲戚,而李家却如此重视,足以证明李家人心眼实在。
还有文静也被江氏来到桌子上吃饭,杨家人对文静倒是不陌生,以前也见过几次,过分惊讶于她的美丽。
据说是嫁到大户人家,后来那家人家里败了,人家做生意做的很红火,因为不跟日本人做饭,又和当汉奸的哥哥闹翻了,所以现在家里过的困难。
所以对于文静,他们更多的是好奇,会询问陆庆麟,还会表示关心。
文静倒是觉得没什么,“他还病着呢,被那么折磨一通,还好他是当过兵的人,否则怕是早就死了。”
杨家人骂了几句东洋人,江氏知道女婿的事情,又绘声绘色的说了一遍,博杨家人的同情。
吃完饭,文静才从娘家离开,经过宋典的杂货铺的时候,见她正在吃牛角面包,遂过去:“过的还挺悠哉的?”
她其实还觉得宋典开始变了不少,以前的宋典虽然还是有她身上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的,现在陆庆麟遭难,她却压根就没过去,仿若跟不知道一样,赵思却去了,还真是让人觉得有些寒心。
宋典恰好抬头,看到文静了,便笑笑:“是你呀,悠哉什么,天天被这破店困着,有什么好的。说起来,你之前让我天天在店里待着,我也没办法,没事也得守着啊。”
文静点头:“那也不错,成了,我就路过这里,这就走了啊。”
宋典也点头:“行,你走吧,咱们有空再说话。”
她知道李文静遭了不少罪,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陆家家底子厚,肯定不会在意三瓜两枣,可若是她成日在她眼皮子底下晃,说不准什么时候李文静就要收回屋子了。
上海这地界是寸土寸金,尤其是这样的地方,就当是她自私好了,她手里虽然有钱,可赵南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若是她和儿子一辈子在这里生活,这些钱也只有勉强够。
再者她也不算占便宜,李文静帮她是不假,可教训她,看不起她也是真的。老是说不能靠赵南生什么的,起初李文静救了她,她确实很感激,可这么挑拨她们夫妻关系,她真的是不能忍。这俗话说的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