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太子从顾朝雨院子里出来,刚要出府, 就看到了两人。
管事的给太子行了礼,太子并未理会, 直接从他身边走过,但却是下意识的看了妇人一眼。
待太子走后,管事的道:“快些走,太子府岂是容你乱看的?”
妇人唯唯诺诺的模样,低头推着车。
一连几日,都是妇人代替她丈夫来给太子府送鱼,偶尔也会遇见太子。
在这期间, 太子府有好消息传出,太子妃有孕了。
太子松了口气,难得对太子妃露出个笑脸, 甚至对太子妃嘘寒问暖。太子妃宠辱不惊,但听到这个消息的顾朝雨不知道要私下里砸碎多少茶盏玉器了。
顾家虽然和太子立场不同, 但凤姐也真心为太子妃高兴, 第二日便着人送了贺礼, 太子府客人络绎不绝。
这一日,凤姐正和王熙和、徐槿闲话着,徐槿已经认出来她的确救过王熙和。王熙和给徐槿道了谢, 两人都是心无城府之人,一会就没了初始的客气,很快就笑闹成一团。
没过多久, 凤姐听到一个消息。黛玉去荣国府看望贾母,回来的路上马车坏了,黛玉不小心崴了脚,现下才回府。
凤姐和王熙和便一同去了林家。
凤姐到林家的时候,太医刚为黛玉诊治完,正要出府。
凤姐问道:“不知林姑娘伤势如何?”
太医道:“并无大碍,敷几次药,多休养几日便好了。”
凤姐点了点头,便快步进了屋里。看到黛玉坐在榻上,脚踝高高肿起,不由皱眉,“这是怎么回事,下面人是怎么做事的?既知道你要去荣国府,怎么不事先检查一下马车呢?”
王熙和凑近一看,“好在没伤到筋骨。”
黛玉让凤姐和王熙和坐下,又吩咐紫鹃上茶。
“凤姐姐别怪他们,今天去荣国府的时候马车的确完好无损,可不知怎地,偏生在回来的路上坏了。”
“既然马车坏了,你是怎么回来的?”凤姐问道。
黛玉微微一笑,“说来也巧,南宁侯世子夫人今日回成家,刚巧路过,就好心绕道送我回林府了。”
事实上,林家马车坏了挡了道,她一着急崴了脚,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华贵的轿子停在一边,里面的人吩咐小厮去前去问问黛玉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大街之上,众目睽睽之下,要一个男子主动帮助的确不太合适。刚巧成琬的婢女及时跑来了,挡住了那个小厮,又赶紧扶着黛玉去了她们的马车。
“成家姑娘还真是个热心人。”王熙和道。
凤姐也笑道:“还很机灵呢,赶在那个小厮之前扶走了林妹妹。就是不知道那男子到底是谁家的公子。”
紫鹃思忖了一会,道:“之前奴婢在荣国府的时候,倒是见过那个小厮,好像是北静王府上的。”
凤姐若有所悟,“荣国府和北静王的关系好像很不一般,尤其是宝玉和北静王。”
紫鹃道:“北静王的确很喜欢宝二爷。”
凤姐正思考着此事和荣国府有没有关系,陈雁回刚回到林府就听说黛玉受伤一事,赶紧过来了。
不得不说,陈雁回虽然是继室,但为人光明磊落,对黛玉尽到了主母应尽责任,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看到她来了,凤姐和王熙和站起身,几人相互见了礼。
陈雁回先问了黛玉的伤势,又问了事情的经过,当得知成琬帮了黛玉之后,淡淡一笑道:“幸好只是虚惊一场,多亏了陆世子夫人,等你伤好了,一定要亲自登门致谢才好。”
黛玉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母亲不是参加宴会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陈雁回道:“我最不喜欢和那些夫人打交道了,一个个戴着一张假脸,虚伪无趣得很。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在家里多看看书,还可与你探讨一番。”
凤姐微微惊讶,听着两人的对话,看来黛玉和这位继母相处的的确不错。一个能不顾世俗眼光、毅然决然提出和离的人,想来也是个心胸坦荡之人。
陈雁回知道凤姐和黛玉关系亲厚,也没有回避,道:“宴会上,不知多少人都在旁敲侧击的问我,想知道你父亲给你许人家了没有。”
黛玉脸色一红。
陈雁回笑了笑,“其他人倒也罢了,最可笑的是北静王妃。”
几人都面露疑惑。
陈雁回接着道:“我以为她是出于好心想为你说个好人家呢,谁知听她话里的暗示,倒是为了北静王。她先是说你容貌气质出挑,又说你才华出众,作的诗文在贾家姐妹中首屈一指。说你这样的女子应该许个门第高、性格温润的男子才好。我告诉她,你如今既是我的女儿,陈家自然是你外祖家,林家是世家清贵,自然也不差。有林家和陈家为你做靠山,将来自然能寻个好人家的嫡子做正妻。
只不过你是林家独女,自然要再多留两年你父亲才舍得让你出嫁。北静王妃在听我说‘正妻’的时候,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说来还真是可笑,哪里有正妻主动张罗着给夫君纳侧妃的,况且还不是小家嫡女或高门庶女,偏偏选中了林家嫡女,她凭什么以为可以让你这样出身的女子给北静王做侧妃呢。”
凤姐道:“许是北静王妃觉得,他的夫君是郡王,又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可以纳任何女子为侧妃罢?”
“这也太自命不凡了。”
王熙和道:“北静王妃时怎么知道黛玉诗词做的好,难不成她见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