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父母,此时两人心里都有点愧疚。
黄秀英看着自己儿子清秀的侧脸,发现不知不觉儿子看起来没以前那种驽钝的感觉了,眼神清亮,活脱脱是个聪颖的面相,如果没被江磊欺负学都上不好,或许早就小学毕业了。
在分家的证明上按了手指印,江叔父又说改天找个吉利的日子分灶,这家就分完了。
接着好几天,黄秀英下地干活脸上都带着笑,跟她相熟的一些媳妇儿都知道她家里那些糟心事儿,都为她感到高兴。
两个月后,又出了一件让黄秀英乐得嘴都合不拢的事——老大的学期末考试得了三个一百分,老师都亲自上门找她和江大军谈话来了。
“江妈妈,我来不只是想告诉你这回江晟年考了全班第一的成绩,还想跟你提一件事儿。”班主任老师笑着说。
黄秀英有些不好意思,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哎哎,老师您说。”
那老师语气认真起来:“据我这半个学期以来的观察,江晟年这孩子是有很大潜力的。有些学生就是开窍晚,一开始成绩不好,一旦过了那个混混沌沌的阶段,成绩就一下子提上去了,而且能把别的学生都甩在后头,江晟年就是这样。其实这孩子年纪比班里同学大了好几岁,本来就不大适合和他们相处,我的意思是让江晟年跳级,下学期直接就读六年级。”
黄秀英不敢置信:“可以这么干吗?我儿子会不会跟不上啊?”
老师笑着让她安心:“我已经拿六年级的试卷考过他了,完全没问题,甚至直接毕业都足够了,就是学校里面不允许。”
黄秀英忙说:“那也用不着这么急,咱们还是得稳扎稳打,慢慢来。”她一下子还是没接受儿子突然变聪明的事实,担心跳级对他挑战太大了,要是又被退回去咋办?
老师点点头,说已经跟学校申请了,很快就能得到回复,让黄秀英等消息。
黄秀英光顾着点头,真不知该说什么感谢的话才好。
到了晚上,黄秀英把这件事跟江大军说了,江大军自然惊喜不已。
江家往上数三代都是贫农,就没出过读书人,江晟年三科满分简直就是奇迹了。再说了,江晟年是自己儿子,儿子这么聪明,不也能证明点儿什么。
“大军,我寻思着老师的话也没错,老大现在就是开窍了,整个人瞧着都跟以前不一样。以后咱们还是让他继续把书读下去,要是能上个中专,那就再好不过了。”
黄秀英忍不住幻想以后儿子中专毕业分配到工厂,做了城里人,那可真是扬眉吐气了。
江大军忍不住笑她:“这小学都没毕业呢,你就开始想中专了,中专是那么好考的?”
“哎呀,我想想总可以吧?都跟你似的,只知道眼一闭一天就过完了,能不能有点盼头了?”
江大军好脾气地说:“是是,以前是没盼头,现在就有了,以后我要更勤快干活,把咱们儿子供上去,将来当大学生!”
黄秀英满意的笑了。
64.穿越男的六零年
知了声声,大太阳烤得地面快冒烟,正是小塘村的人们收割早稻的时节。
江晟年已经小学毕业了,现在正在放暑假,于是帮江大军去稻场打下手,一起的还有二丫和三丫。华年还是个小不点,但非要跟着江晟年这个大哥,于是也一块儿去了,倒还真帮上了忙,整个稻场都是华年帮每个家庭成员送水的小身影。
不见大丫,是因为大丫已经出嫁了。比起前世,大丫有了更好的归宿,能有这样的结果和提前分家这个原因分不开。
小塘村不大,谁家家里有点什么事,没过两天全村就都知道了,每个人的风评在村里口口相传,在这种小地方根本没有秘密。首先,江家两个老人是不干活的,其实他们两个都六十岁不到,在小塘村,勤快的老人干到七十的都不在少数——只要能活到那岁数。这在村民眼里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因为懒汉在这个年代是最不受欢迎的。像江家二老这样,多少受到一些议论;其次,江小军是他媳妇儿是出了名的懒骨头,挣得工分连自家几口人的口粮都不够,要不是江大军一家的接济,哪还能有这样的日子过。
有这两个因素,男方家里一衡量,生怕和江小军一家扯上关系,自然挑剔的就多了。但如今不一样了,江家两个儿子已经分家,各管各的。而江大军和他媳妇儿与他那弟弟正相反,那是顶勤快的一对夫妻,人品也好,喜欢得跟黄秀英相处的媳妇儿们都愿意说他们家的好话,于是不少人上门来说亲,大丫从里面挑了自己最中意的,家里条件也不错,看大丫那笑逐颜开的模样就知道心里是快活的。
话说回来,一大家子人,就江景年留在家中,没有跟其他人一起行动。
他马上就要读五年级了,可成绩单上显眼刺目的六十分让他的心情很糟糕。
本来他读书就差劲,突然重生,以前学的都忘得差不多了,成绩比上辈子还不如。而他那个以前落水闷坏脑袋的大哥却突然变得特别聪明,这次还是年级第一,爸妈都同意让他去县城的初中念书了。
江景年真的想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难道上辈子大哥真是因为江磊不让他好好上课,才导致他一直学不好吗?听多了黄秀英“开窍晚”的理论,江景年也糊涂了。
不过他能确定大哥并不是重生的,因为重生并不能让脑袋变聪明,他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并没想到这世上光怪陆离的事情多了,又岂是他这个脑袋瓜能想明白的。
因为成绩太差,他跟江大军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