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熊孩子在古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5章 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连着几天,因院试学堂少了夫子,加上许多人退学,学堂变得冷清又松散。

    “师兄,听说夫子他没过呢,秀才可真难考啊!难怪爷爷他们说能得一个童生就行了,再读的话要花许多时间和钱财,还不定能成呢。”刘永明感慨。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正是打瞌睡的好时候,没人看着许多孩童们不是扒着呼呼大睡,就是闲聊起来。

    “甲班的这次是全军覆没了,就是一个也没考上童生呢。”

    原先丙班的,今年全都升到了乙班,当然也有个别退学的,刘永胜同刘永明二人依然坐在一起,只是周围的同学全都是熟悉的伙伴们,如陈业生,陈应冲,陈应熊他们,胆小如鼠的吴景贵却是没有同他们坐在一起。

    接话的是陈应冲

    “听说成绩很好的杨清扬此次也是失利了,好像是在府试的时候,考试的卷子上污了好大一块,溅上墨汁了,哭着跑出考场了呢,他已经很久都没来书院了。”

    “真的是不容易啊,咱们以后可得小心了,不然又得再学三年,许多人都退学了。”

    “再来个三年,家里可是承受不住了。”

    “是呢,很多人家里都让出去找工作,现在好些做买卖的人家说是很容易就能招到人,薪水都压的特别低。”

    ……

    “快别说了,秀才吴夫子来了。”

    刘永胜练出气感后变得耳聪目明起来,提醒众人,大家赶紧正襟坐好,拿着书本摇头晃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待吴景文走进学堂时,看到学生们个个认真学习,沉醉其中的模样,很是欣慰,希望三年后能多些童生,书院也能多些进项。自己也得努力了,院试已过,秋闱不远,能更进一步谁人不想?若不然留在书院做什么,早就下山做富家翁了。

    吴景文拿过粉笔在黑板上写上:桃夭二字,转身敲敲桌子,待学生们收声后:“今日学桃夭篇,翻至第八页吧。”

    在台下,一阵翻书声响,吴景文开始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学子们一个个也跟着摇头晃脑的读着:“桃之夭夭……”

    书声朗朗,传出很远,书院里吴樛同曹才秀两人沉默着,隐隐传来的书声让气氛更加沉重,十年寒窗苦读,今朝名落孙山,再过三年能行否?难!难!难!

    “先生,此次考题为:管鲍之交,次题为:端人也,其取友。再者是赋诗一首,取身登青云梯中的云字,五言诗。”

    说完室内又是一阵沉默

    “哎,书院里的书越来越不详尽了,管鲍之交并不冷僻……唉!算了,再等三年吧。”曹才秀也是无奈。

    还能如何,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

    吴樛走出书院大门,身后吴老头恭敬的称呼好似个笑话,自己哪是什么少爷?分明是家族的弃子!

    吴意、吴樛,呵呵!无意、无聊,原本就是无意间的无聊玩意,哪会希望有天出人头地呢?

    自己想做痴情种,为何控制不住下半身,饮酒就会色令智昏吗?

    吴樛站在观夕台前看云阔天高,眺望远处,一览众山小,胸中郁气消散不少。算了,就当没有这样的尊长,原本就一穷苦人家罢了,何须在意?待自己学业有成,功成名就,什么没有。

    吴樛长舒口气回到自己的学堂,还是希望再三年后考的是自己熟悉的题目吧。

    乙班学堂内,刘永胜他们正练着字,升到乙班后沙池撤了,真正是在纸上练习,先是小字写满后,再写大字。一年多的时间孩子们的字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只是与已有17岁灵魂的刘永胜比,却是差了一大截。

    前世就有知道,古代科举考试可是要求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最好就是一笔端正的小楷,刘永胜很认真的练着楷书,刚开始写不快,时间久了,速度慢慢提升,原本显得有些飘忽的字体,习武后不再给人舞蹈的感觉,却是沉稳不少,周正不少。

    就连夫子们都惊奇自愧,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写出如此整齐端正的欧楷,原本欧楷就是给人庄重沉稳中正之感,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能书写出欧楷的精髓,将来就是这笔字也能让人心生好感,加分不少。

    吴景文站在刘永胜身旁,见他一个个跃然纸上的字结构布局似成竹在胸,忍不住问道:

    “刘永胜你有练字贴吗?”不然实在不能解释哪里学的字体?

    “有……有在家练字,没有字贴。”

    刘永胜练得起劲,只知夫子在身旁,没防备他突然出声,差点说有了,古代想要字贴可不容易,不是书香人家,一贴难求啊!记得前世看到清未照片上有幅对联,那字真是一言难尽。

    “噢?”吴景文有些怀疑的看着他。

    “我……我以前不是这儿的人,以前家里有的,现在是没了。”

    刘永胜不希望夫子误会自己是,敝帚自珍怕人惦记,只得报出这些,熟悉些的人谁不知道呢?与其从别处听来,不如自己来说,省得被人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许还会变味,只有自己坦然对待,别人才不会胡乱猜忌脑补。

    “啊?”吴景文没听懂,有些茫然。

    刘永胜没再解释,原就不是课堂问答,握笔在砚台上舔了舔笔尖又接着练起字来。

    毕竟不是孩童,胡景文也没再追问,立在一旁,观察着刘永胜写的这些字整体布局。三人行必有我师,果然不错。

    落日沉沉云生霞,晚钟噌噌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