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佑三年即公元1320年春,时年17岁的孛儿只斤.硕德八刺,在太皇太后答己与右丞相铁木迭儿等人扶持下,登基称帝.元英宗改元“至治”。
同年在青州泰山,当地人发现了一名奇装异服的中年人,头发才寸许长,面白无须,笑容和蔼亲切,这人自然是大云朝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一一云朝阳。
后来据说有见过皇帝最初模样的人回忆称道:如佛祖下凡,灼灼夺目,莫敢亵渎。
皇帝云朝阳在最开始的两年里,一直是借宿在泰山附近的各个寺庙里。就是那短短的两年,竟是让他拥有了大批的佛门、道门信徒,这也是让后人觉得不可思议和佩服的地方。
云始帝不但佛法高深,道门的《孝经》、《心经》、《道德经》等也是信手拈来,曾有人问为何不专一家之言?云笑曰:佛、道、儒三家,我不敢说精于哪家,若是与人为善,劝人向善,对世人善者,尽我所能来者不拒,当如海纳百川集各家所长。
云始帝也果如自己所说,一心向善。每每有无家可归的孩童皆尽带入寺庙中,亦有那病患儿,竟是亲自采药医治!除了这些,竟还教授孩童们识字!如此学识之人,竟是无私授业,引得许多望子成龙的尊长们闻风而来。
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元朝各地水旱频频,雪、雹、蝗灾交替而来。云始帝带着16名学子,还有僧侣若干南下救灾,途经豫州,徐州扬州进入江州贵溪龙虎山,面见正一道祖师张宗演。
那日午时二人面见,张宗演竟是颦眉凝视云始帝一动不动一副被事情困扰的模样:元朝以来,紫薇星宿频频移动,难以预测,此人却是面相模糊,周身被紫色气运环绕,难道?
之后二人更是掩门谈了两天两夜,推开房门时,朝阳升起,水波粼粼,漫起的薄薄轻雾渐渐消失,山间飞鸟出林,连成一片,欢叫着飞向广袤的蓝天。
一向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的张宗演欣喜非常:“果然是,朝阳升起蒙雾散去。”
转身朝云始帝一揖:“天下苍生,当如林中飞鸟,勤勉欢快。”
离开时云始帝带着学生、僧人,加上龙虎山道人:张留孙、张与材及张与棣三人,直奔江州九江,经过多方打听,找到庐山东林寺及定山湖的白莲教。
白莲教对元朝早有不满,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人见云始帝到来喜出望外,只是,对该听谁的引发争议。
“这有什么好争的呢?我也只是希望将鞑子赶走,还汉人一块净土而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听了云始帝的这番话,众人虽有疑虑,也是慢慢放下心来,只是,这南北两地相距甚远,又该如何互通?
“好办,已入中秋,中秋食饼,一年!一年的时间,明年的中秋可藏杀字与饼中,相约动手,这一年定量多笼络些人员,一村才一个鞑子,难道还不能除去么?”当时的云始帝见屋外,人们争相采购中秋烙饼,灵机一动想到办法。
也是天佑大云朝,第二年8月5日元英宗遇刺,同行的丞相拜住当场身亡,元朝皇室动荡不定,十五中秋各地纷纷起义。竟是打了个措手不及,元朝疲于奔命。
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冬季,蒙古大寒大雪,许多畜兽被饿死,刚刚继位的泰定帝召集百官商讨对策,奈何起义已成势。
苦苦支撑至泰定一年(公元1324年)7月,隆庆州冰雹大如鸡子。一时天下大震,天道都作出选择,谁人会反对?谁又能反对!
“朝阳升起蒙雾散,民若飞鸟出林来”
一时民心所向,元朝退出历史舞台,朝阳起义军领头人一一云朝阳云始帝泰山岱庙黄袍加身,天下大定。
烛火下,刘永胜翻阅着偷偷从书院里带出来的书,对于云朝始皇帝在刘永胜看来,就是一名中年男子身穿到了古代造反成功的传奇故事。
书中开头还好讲述了云朝阳怎么当上皇帝,后面大部分是八卦,如:为何从不纳妃?是不是断袖?又如:没有接班人,让各地起义军领袖分管各处边疆,并送适龄儿童入宫学习,挑选接班人,为何不自己留下血脉?是不愿还是不能?再如:入道门、佛门竟要参加考试选取!每寺按规格大小增减人员,只能少不能超……等等。
书里更是记载了云始帝启用了大批元朝汉臣如王珪、张珪、王约、吴澄、赵简等人。还有开恩科,废除元朝年龄不得少于25岁才能科考的做法。重农桑,请了许多老农研究农作物……
云始帝如未卜先知的智者般,分别派使各种能臣前往同州,宁夏,江淮、洛阳分别教授地震、开水道、修建水库,鼓励农养鸡鸭等等应急措施,而后的几年里果然地震频频,旱涝蝗灾不断,也许是一开始就做了准备,倒也不是很严重,朝廷内外更是信服。
刘永胜花了好些天才看完这本《云朝开国皇帝野史》,也弄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历史时间,相当于明朝中后期,只因穿越前辈乱入,改变了历史走向。
“弟弟,这么多天了,梅子熟了没有?”
刘娇小心的掀开帘子溜了进来,可别叫娘注意到了。
“啊?”
刘永胜心思还在书里,一下没反应过来,神情迷茫的看着刘娇。
“你不会没去看吧?”
刘娇嘟着嘴双眉微颦,眼里装满了失望和不满。
“呵呵,”刘永胜不好意思的挠了挠额头:“明天,明天我就给你摘了。”
“那别再忘了啊!”刘娇提醒,哎,怎的就不可以出门呢?
“弟弟,爹爹说学校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