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娘一年多钱随邹氏进京的时候, 不过是王彦和茴娘派管家在京城门口稍做迎接。但是离开京城的时候, 阵仗却大了许多。
亲兄长是驸马、亲嫂子是公主就不说了,堂姐、堂姐夫是皇子、皇子妃,另有身为工部尚书的堂伯一家, 三家人各自派出了心腹管家下人护送在侧, 并且提前一天就聚到一起,为她设宴送别。
自秦嘉琋尚公主后,夫妻二人就一直住在新布置好的公主府内,珊娘作为秦嘉琋的嫡亲妹妹, 也被从秦府接到了公主府中暂住。因此这一次送别宴,就是设在公主府内,而不是尚书府。
因为不是设在尚书府内, 老太太、秦孟远和魏氏都没有前来——以他们三个大长辈的身份,原本对着公主这个堂侄媳妇、孙媳妇就略显尴尬,再加上特意前来送别一个小辈,也有些没有面子, 显得太过殷勤。因此这一次珊娘的送别宴, 就由高氏带着茵娘前来,算是尚书府的代表。
见到这两位, 茴娘对今天这场送别宴唯一的一点不满也消失殆尽:她本就同高氏很谈得来,茵娘也是如今她唯一心存好感的娘家妹妹——或者说,面对茵娘这样的人,谁都生不出什么恶感来,也不忍心因为长辈的事迁怒于她。
就连珊娘, 对尚书府内的几位小姐没几句好话,提起茵娘的时候语气里都忍不住带上了些许同情,“可怜见儿的,身子骨也不好,见了谁都怯怯生生的,和她姐姐真不像是一个娘养出来的孩子。”
至于荣成公主,她对茵娘就更谈不上什么好恶了,虽然成亲那日在洞房里见过一面,第二天去男方家中认亲的时候也给过这位堂小姑见面礼,但是听到茵娘这个名字,还是没什么印象,呆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哦,是茴姐姐的小妹……快请进来!”
茵娘进来的时候,也是跟在高氏身后,娇娇怯怯地,很容易就让人忽略了她的存在。同茴娘打招呼的时候还算大方,但是荣成公主请安的时候,话音都有些颤抖,若不是有高氏在一旁用目光安抚鼓励,茴娘只怕她连一句问安的话都说不囫囵。
对着茵娘,几人虽然没有恶感,却也没什么多余的话可说,荣成公主生怕自己把工部尚书的小女儿吓出什么问题,温言说了几句话,就让丫鬟领着茵娘下去休息。茵娘走后,众人这才略松了一口气,只有高氏,神色不变,还说话替茵娘解释:“祖母原是说让四妹和我一起过来的,但是母亲说今儿淮王殿下要过去府里探望姨妈,四妹更愿意留在家里,只能五妹跟着我一起过来了。小姑娘没怎么出过门,一晚上都激动得没睡好,早上险些就不能跟着我一起出来。”
荣成公主自然没有怪罪茵娘的意思,茴娘和珊娘也早就习惯了茵娘胆小畏缩的样子,珊娘凑到茴娘耳边,轻声道:“也不知道是激动地没睡好,还是怕地没睡好。”
茴娘没有附和珊娘,只轻轻戳了戳她,“以后到了婆家,这种话想想也就算了,可千万别说出来。”
珊娘红着脸撇了撇嘴,轻轻点了下头。
荣成公主在一旁见了,只笑:“茴姐姐和二妹不愧是从小一道长大的,见了面只和对方说话,茴姐姐都一个月没来看我了,也不同我多说两句。”
“堂妹明儿就要回老家了,公主殿下想要和二妹说话,今后机会多着呢,多少话不能说?”高氏像是完全没听到刚刚茴娘同珊娘的对话内容,只捡着好话说。
三人之中,只有茴娘同荣成公主有几分言笑无忌的意思,“大嫂这话说得在理,公主想找我说话,往后机会多着呢。”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这几个月不行,你要想找我说话,恐怕得来你七哥府上找我。”
“怎么呢?”高氏忙关切地问。
荣成公主也道:“七哥不让你出门?哪有这样的道理?”
茴娘抿了抿唇,才透露出自己有个身子,时日尚浅不方便出门的事。三人都忙向她道喜,特别是珊娘,“这可是天大的好事!等我回去告诉爹和娘,他们肯定高兴坏了!”
荣成公主也不落人后,“是啊,父皇和母后知道了也必然高兴,父皇天天念叨着想抱孙子、孙女呢,还和我说、和我说……早些生个外孙让他看看也行。”
到底是新妇,说起这些关于生孩子的话题,还带着羞赧。茴娘戏谑地看了她一眼,正准备说几句玩笑话,错眼神看到高氏脸上的些许不自在,忙咽下原本要说的话,只道:“你先别让宫里知道,你七哥的意思,等过了三个月再说。”
高氏此时也收拾好了脸上的表情,帮忙道:“前三个月不告诉亲戚朋友,我娘家那边也有这样的规矩,虽不知为什么,但是这些俗例,也是宁可麻烦些,遵守的好。我回去也先不告诉祖母、母亲,什么时候你们差人来家里送信了,再说。”
荣成公主兴奋了两句,也跟着赌咒发誓:“我自然知道,等七哥和茴姐姐什么时候让说了,再告诉母后去。”又拉着茴娘的手,问自己要不要从现在开始准备送给小孩子的礼物,又说送些什么东西给未来的侄子、侄女好。
原本今日相见,是为了给珊娘送行,不想听到茴娘有孕的消息后,三人就围着茴娘,说起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关于孩子的话题。三人中,还是高氏最有见识,不说别的,如今秦嘉蓉院子里还养着两个孩子呢,虽然都不是高氏亲生的,甚至都在她嫁进门之前出生,但是高氏总归是他们的嫡母,有两重长辈在,平日里对两个孩子也不能不闻不问,该有的关心都要给到才行。也因此,说起孩子的事,只有她能说得头头是道。
荣成公主自然是最“无知”的一个,连珊娘都不如——珊娘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