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魔君的宠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章 京城破(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随着檄文而来的,是各地亲王势如破竹的攻势。

    八位王爷,除了最老的那一位,年事已高,子孙不肖,息了逐鹿的心思以外,其余七位都发兵讨逆。各地主政官员大部分不想掺和皇家夺位之事,更重要的是,如今朝堂上坐着的,不是真正的皇帝,而是外戚。

    如果真的政令出自于小皇帝,哪怕地方官内心不愿意,也还是会遵令拦截,但小皇帝只有几个月大,政令出自哪里可想而知。

    虽然在檄文出现之后,汤全曾下令让各地截击“反贼”,但大部分官员都是做做样子,就放行了。有些胆子大的,或是想做政、治投资的,连样子都不做,直接放行,甚至还会赠送银两、粮草,以酬义军。

    是以,七路王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到了京城。

    兵临城下。

    汤全紧急升了朝,面色阴沉地对着一众大臣,说道:“众卿家有无解困之策?”汤全批折子批久了,全然代入皇帝的角色,在朝堂上居然以帝王口吻发话,众臣心中愤怒,又幸灾乐祸,杀帝窃国的乱臣贼子,你的死期到了。

    汤全看着下面一张张木然的脸,知道他们都巴不得他死。但是,汤全面容扭曲地冷笑一声,说道:“我知众位爱卿都盼着我死,可本相死之前,你们,一个也逃不掉。”汤全那双浑黄的眼睛巡视着大殿里的人,文臣武将顿时有种被豺狼盯上的感觉。

    这个人完全疯了,也许是权力让他膨胀,也许是权势来路不正让他心虚胆怯,丞相一脉的近百名官员,以及后来抓到的据说给各地通风报信的十来户人家都推出西市砍了脑袋,连婴孩都不放过!

    殿内文武有些怯了,毕竟义军已到城门下,若此时被这疯子弄死,岂非冤枉?郎中令庞僖试探着开口说道:“可令翟将军固守城门,皇城经历朝历代翻新重建,早已固若金汤,逆、逆臣虽兵多将广,可长途远行,人困马乏,翟将军以逸待劳,居高临下,据关以守,必能阻敌于城门外,城内粮草可食三年有余,逆军久攻不下,就有断炊之虑,到时自会退兵。”

    汤全听完,心情大好,面色也舒缓许多。说道:“庞爱卿素有谋略,真乃国之栋梁。就依此行事。”

    庞僖及其余朝臣松了口气,而守在城门上的翟勇锐却要骂娘了。

    京城内的禁军总共只有五万人,外城七个城门,当面的三个城门每个一万多人把守,这就去了一大半,另外还有四个城门需要派人驻守。每个城门只能分得几千人。

    而各路王军,少的三四万,多则七八万,七位王爷加一块,足有四十万人的大军围在城外。

    虽然大多是路上新征召的、没经过军事训练的青壮,可光看那黑压压的人头,都给禁军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更何况自家人知自家事,虽说王军的士兵未经训练,可禁军的军事素质也很一般啊!每旬训练一次,一个月才训练三次,训练内容只有队列、马术、击箭、操练等,连捉对厮杀都很少,此等情况,如何能以一敌十,挡四十万大军?

    庞僖之言并非没有道理,但是那是建立在禁军是军事素质过硬,能抗能打的百战之师之上。围攻一个高墙粮多的京城,那确实是进攻者的噩梦。

    但是,在第一日劝降不成,七路王军开始同时攻城之时,就变成了翟勇锐的噩梦了!

    几轮箭雨,青壮在老卒的带领下,居然靠盾牌躲过了大半,架上云梯开始攻城,禁军就有些慌了手脚,无论是再次射击,还是扔石拒敌,速度都慢了许多。若不是翟勇锐见势不妙,派出了督战之人,京城城门搞不好会被一战而下!那绝对会让他成为一个笑话!

    有了督战队后,情况好了不少,此后三轮进攻都被抵挡住了!但是,翟勇锐也看出禁军连续作战没有轮换,体力和精神状况已到了极限,说不定在下一次攻击中就会溃败。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韩起带着八千精锐骑兵率先赶到了京城!

    这些精锐虽然是骑兵,攻城不是他们的主业,但是大昭的骑兵并不完全对外招募,许多从步兵中选拔,攻城拔寨也都是熟练的,更何况韩起的队伍作为君熤手上唯一的军队,很多时候,别人可以不上,他们必须得上。战斗力一直保持在相当的水准。

    南下之前,又赢了和戎族的几场大战,正是士气最盛的时候!

    翟勇锐看到韩起的队伍之后,原本已惴惴不安的心直接凉了大半,有这位杀神在,凭他们这点兵力,京城不可能守住了。而想到宫里已然疯狂的汤全,翟勇锐进退两难。

    晚上,坐困愁城的他借酒浇愁,麾下谋士公冶景求见。翟勇锐一改平时上下有别的作风,拉着公冶景一起喝酒。

    翟勇锐嘴上不说,可稍微有心,就能想清楚他如今的处境,独坐厅内饮酒,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事实上,公冶景也为此事而来。饮下三杯后,他直奔主题:“公可是为守城之事发愁?”

    翟勇锐仍是举杯没命地灌,糊里糊涂地答了一句:“然也。”

    “公既不愿降,守城亦是无望,为何不弃城而走?”公冶景问道。

    “弃城而走?”已半醉的翟勇锐突然坐直了身体,目光清醒地问道。

    “七王之军,所为何来?汤相、外戚耳。公与汤相乃半路结盟,非其死忠,若带兵而走,七王之军绝不会衔尾击杀,而会直奔内城,公向西进西域之地,或向南进百越之地,划地封王,岂不自在?”

    公冶景说的越多,翟勇锐眼睛越亮!此计甚妙!不仅能摆脱眼前困局,说不定还能称王称帝,改换门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