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第一厨 [赛诗会作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8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莫大~”

    “莫大~”

    “莫大郎~”

    莫文远:吓!

    他吓了一跳, 身体不受大脑控制,打了几个颤才慢悠悠睁开眼睛, 无他, 大半夜在梦中被人喊魂似的叫唤, 便是他也被吓了一跳。

    他还默默想,谁会入自己梦?

    等莫文远睁开眼睛他的心脏却快要骤停了, 菩萨俊逸的脸几乎怼到自己脸上,而他的表情, 只能用幽怨二字叙述。

    真是吓死我了!

    莫文远立刻狗爬式后退,在远离菩萨一米之后才开口道:“敢问菩萨有何事?”他还想了下自己最近有没有缺了供奉,应该没有吧?

    “江南河鲜会,办得可好啊?”

    “托菩萨的福, 办得很好。”

    菩萨幽幽叹口气道:“可不是托我的福, 是托孙猴子的福。”

    莫文远:“……”

    他心道:菩萨你这么说话我慎得慌啊!所以我到底是犯了什么错误?

    菩萨:“哎,孙猴子可以,我就不可以吗?”

    “甚?”

    菩萨终于放下了多余的矜持道:“若说想要让河鲜会扬名, 找我也是可行的,孙猴子只不过这两年才有些名气,而且是靠俗讲出名的, 我就不同了,孙猴子还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我就很有名气。”

    莫文远终于知道菩萨是什么意思了,但他还有点难以置信:什么情况,菩萨竟然主动想要做河鲜会的评审?这这这这这, 太难以置信了!

    他都不知自己是该感叹菩萨如此爱吃,还是该感叹他跟孙悟空攀比。他嘴上连连答应道:“我知我知,以后若有活动我定是通知菩萨您的,到时候还请您拨冗前来。”

    菩萨先道“这还差不多”,随后深深看莫文远一眼道:“尔可记住今日说的话,我会一直盯着你。”梦终于结束了。

    莫文远夜中惊坐起,额头布满冷汗,中黑羊趴在地上也被吵醒了,连忙咩咩咩咩咩咩咩,问他出了什么事。莫文远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把与菩萨的对话说了,中黑羊也非常无语,一双眼睛变成了充满鄙夷的豆豆眼。他的鄙视是给菩萨的。

    中黑羊:丢死人了!

    ……

    江南河鲜会结束不久后,集子就出来了,此集子与其说是文人诗集,倒不如说是河鲜会资料集,会上有哪些厨师来了,做了何种吃食,赞助商为哪些人,评审点评如何,一一记录在册,附录上还收录了些称赞吃食味美的好诗。

    那些诗写得不算精妙,然便是冲着张都知,此册江南才子都人手一份;两京的郎君则是给王蔚他们带的,河鲜会时莫文远专程邀请了长安洛阳的世家郎君当评审,待他们回乡之后又将此会大书特书,说得好似人间仙境;至于民间,俗讲僧人们自动挑起宣传重任,因孙悟空猪八戒出场,便干脆将其说成了西天取经中的插曲片段。

    总而言之,此会已经深入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如果将其传播的轨迹具体化,莫约可以绕东土大半圈。

    名声远扬后,不仅三教九流,便是妖魔鬼怪神仙都也听说此事。在李三娘食肆的美食涌入天界后,神仙们就仿佛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开始关注人间界的吃食,土地城隍牛头马面还亲身至店中买吃食。

    排队的过程中他们听凡人议论纷纷,十人中有九人都在说江南河鲜会之盛况,好奇之下就寻了本册子,如此,集会名声也在非人间传开了。

    “江南?可是神农钟爱的鱼米之乡?”

    “现在已不叫做鱼米之乡,将其称之为鱼鲜之乡更好些。”

    “闻说莫大郎在江南做出新菜,可是叫河鲜大唐的?”

    “我观集上描写,倒是更爱洛神鱼面、虾饺等物……”

    “你们眼皮子都太浅了,江南好吃的何止李三娘食肆一家?我看魏家酒楼也很不错,下次下凡时定要去吃吃。”

    “同去同去!”

    “哎,听说孙悟空与天蓬元帅也去了江南?”

    “嘘,切莫声张此事,我倒是听说天蓬此次犯了戒,被玄奘法师一通好训。”

    “玄奘法师可是金蝉子转世?”

    “那可惨了,金蝉子一怒,伏魔百万,血流千里。”

    “惨矣!惨矣!”

    猪八戒:牙都给打掉了。

    ……

    除仙人外,妖魔鬼怪也听说了此事,然他们中绝大多数都不敢生出异心,无论是想要抓莫文远当厨子的,还是想要吃他滋补的,都不敢轻举妄动。对莫文远动手的精怪可不是一个两个,硕鼠精之类尚未登堂入室的且不说,白虎岭的白骨精便在妖界都是一霸,倒在他手下的妖魔数以万计,白骨精都说杀就杀了,他们这些小喽啰可能摊好?

    然而,极少数妖精却生出了别的想法,其中有一鼎精就很是渴望睹莫文远真容。

    唐代妖怪多种多样,其中有些类十分特别,即便是和尚道士见了都不会太为难于他们。这种妖怪都是“物老成精”,在唐代都算是了不起的古董,什么西施的镜子,周文王的衣服,商纣王的酒盏,到唐代都成了精怪。

    想要见到莫文远的老物精也大有来头,他是易牙用于烹汤的青铜鼎。

    鼎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由远古时代的食具演变而来的,由釜、陶支脚和灶三者组合而成。春秋时代,鼎,尤其是青铜鼎的造价很高,是稀罕物件,比起烹食,更常被作为礼器,所以才有“天子九鼎,诸侯六鼎”的说法,易牙能够以鼎烹食,是因为他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