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励志到丽质[重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0章 采购计划(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精彩的学术交流会结束, 叶曦与几位领教授专家, 朝着行政大楼方向走去,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 讨论关于此新科研成果的应用相关问题。

    校园内绿树成荫, 绿柳静湖,景色不错。

    一堆平均年龄四十岁职业装中年中,有一种巡视校园领导之感,唯有中间学生装叶曦, 与其他人相比, 有些突兀。

    但同学们对叶曦的震惊因次数太多而麻木, 说不定有传闻她是外星人, 同学们能都相信她是来自仙界小仙女。

    进入古风建筑的行政楼, 有一位发量很少的曾姓领导来迎接,同时对中科院教授道:

    “关于叶曦同学提出的复合材料全新制作方式, 我们学校已经在申请研究项目资金, 在新的一年中, 应该能够建立新一个研究组,专门研究此项目……”

    一边讲。

    一边看向叶曦。

    曾领导的意思很明显:

    “不管她今后要研究什么其他项目,肯定会是此新研究组的主要项目指导老师之一, 毕竟项目因她而起。’

    沉默寡言的韩教授突然回道:

    “明年太迟,既然是咱们国内的首创成果, 没理由以后走在其他国家的后面, 这研究组得先建立起来, 越快越好, 至于资金,不是什么大问题。”

    三位教授中,似乎只有他还没忘记自己职责。

    根据最近的国际媒体新闻,已经有欧美国家媒体把这个成果,命名为“叶曦氏耐高温材料复合方式”。

    虽然这只是是万千成果之一,但由于耐高温材料对工业领域的重要性,美国方面已经开启研究模式,很多国家都有专门关注最新科研成果,这是一种国际分享。

    华国自然不能落后。

    讲到这里,韩教授看叶曦一眼。

    一直以来,他的观点跟图蒋二教授不同,“试图让叶曦专一”根本目的性在此。

    从近十篇论文来看,没有人比叶曦《更了解这方面,这能增强国内耐高温材料的技术,让国内在某一方面走在国际前端。

    他希望叶曦在一段时间内专修这个。

    整个科研团队,看似图教授处于资历最深的核心地位,但高情商军师是韩教授。

    **

    叶曦听出韩教授话中之意,略有愣神。

    要说前世对于此项目的科研来讲,因那时的乌龙让她失去首创一词,也因此国家对此重视度不如美国,研究方面决心不像这样强硬。

    以至于后来对此项目的研究,工业发达国家美利坚、瑞典、日本等国家,在创造此种类高温材料,都远多于华国,更不提实用性。

    因为专利保密性问题,叶曦手里也可能只有不到30种新高温材料,且方向发展与猜测未验证的,约有近80种。

    她已经在申请其中三种的专利,对华国工业最有用的其中三种,其余准备挑选一下,以后可以陆陆续续来“发明”。

    但今世华国对于此类技术的重视度,甚至于派出中科院教授来咨询,确实出乎她的意料。

    出现这种蝴蝶效应的根本原因是——首创者是华国人叶曦。

    对于自家人的科研成果,领先于其他国家,华国有不一样得执着与骄傲,这大概是骨子里的一种国家荣誉感。

    “不论什么时候,关于此类项目,我都会给予能力范围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领悟到个中意思,叶曦回应韩教授的意思,想到能够领先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她再补充道:

    “我会时刻关注这个的。”

    必要时候,管它们暂时有没有用,先把二十多种一一摆出来。剩余百种,她会做辅助研究,华国有那么多优秀科研工作者。

    精力是有限的,她是不可能停止手里另外方向的研究。发给我

    韩教授听出言外之意,笑笑不在讲话,他的劝说手段与对人性格的精准把握,可远高于图教授与韩教授,一击中人心。

    老实说,

    他很欣赏爱国的人才。

    **

    学校的行政楼办公室有很大的书柜,满满的各专业书籍或国内外著名杂志,书籍杂志皆很新,书柜两边摆着花架草木。

    韩教授接过一叠厚厚的申请研究组资料,走到桌前戴上眼镜,把他们举着高过鼻子,靠在窗边借光线一页页仔细阅读。

    图教授这时猛得再次搭理叶曦:“叶曦同学,你论文上提到三种新材料,虽然只有一句话,但似乎已经有成果?”

    “是的,图教授,正在申请专利,且已经有企业询问过这个。”已经反击过数次,叶曦也不会跟老辈们计较这些问题。

    竟然有人比中科院提前关注此问题。

    蒋教授惊讶道:

    “是哪个企业?”

    “沈氏集团,不过由于专利问题以及前阵子在C市,我们还未碰过面。”把芷柔家拎出来,在科技界前辈们面前遛一遛,是她的私心。

    “沈氏重工……”

    等韩教授看完资料后以后,接下来的时间讨论的是北理大学新研究组的创办问题。

    叶曦给几点设备以及实验室内容后,跟许多科研工作者一起,坐在旁边当雕塑摆设,旁观韩教授与领导们的唇枪舌战,比如资金与人才调用问题,中科院对于北理大学的帮助等。

    讨论中,

    被点名的教授有喜有忧。

    喜的是这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