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半壁图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4章 漠岭和亲(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

    而江淮却疲惫的闭上眼睛,眉头无法松泛开,亦如此刻心情。

    两年,不到两年了。

    她必须得抓紧时间了。

    崔继续叹道:“若不是有那广陵仙筑体和九筋蛊抑毒,再加上她习武强身,那尸寒之气侵体,她都活不过二十。”

    花君重新坐下来,不甘心道:“那当年为什么要将那尸寒之气引进体内,若只是为了她重见天日,那也太不划算了。”

    江淮闭眼轻笑,淡淡道:“这世上不划算的事情多了去了,对我来说,用这难熬病体换十五年光明,值了。”

    花君只觉得酸楚难忍,起身往门外走,只是她想了想,忽然停在门槛内,对着那床上的人道:“江淮,我要离开长安,我要走了。”

    崔一愣,不解道:“你去哪儿?”

    花君冷静道:“我知道现在你们不需要我了,所以趁着我还没有死在你们的手上,我决定离开这里,去追随丹鸿的脚步。”

    “逍遥山水?”

    床上的江淮睁开朦胧的眼,失笑道:“真好。”

    花君又道:“你的意思呢?”

    江淮自然不会阻止,她也不想让花君就此陷在这里,从而赔尽自己无辜的一辈子,遂道:“当然好,只是必须每半月报来一封交代平安的书信,否则我不放你走。”

    “成交。”

    门口的花君坚定道:“我即刻启程。”停了停,“还有太后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

    江淮望着房顶:“路上小心。”

    花君又站了几秒,这才毅然决然的离开。

    江淮听着那渐行渐远的脚步声,这才再次闭上眼睛,她轻嗅着,知道生命里的那抹海棠花香,是再也闻不到了。

    床边的崔见状,苦涩道:“你们两个这是怎么了?”

    江淮无力摇头,无法回答。

    而崔握住她的手,平淡道:“但无论怎么说,我还是那句话,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我都会义无反顾的站在你这边。”

    江淮睁开看她,忽然问道:“若我说我想要这大汤的政权,不是为了世子,而是我自己想要呢?”

    崔的眉头猛然一跳,有些紧张道:“你不会的。”

    江淮则坦然道:“想要傲立于这长安之顶者,则须胸阔如瀚海,非容之乃大,而是欲之长存。”停了停,“我没办法回头了。”

    崔眨了眨眼,这才咬牙道:“那我也帮你。”深吸一口气,“只是我劝你,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去做。”

    江淮轻微颔首:“我现在所做的,就是逆水行舟,时间亦如风浪,它会带走一些东西,留下的,就是我真正需要的。”

    崔无声颔首。

    江淮思忖片刻,开始了又一轮的谋划:“阿,我现在需要休息,你帮我跑一趟司天台,叫庞密散出些流言,我这回,要除去长欢。”

    崔道:“我知道了。”

    花君临走前,特地交代人送一盆海棠花盆景去御景殿,太后为了安抚她的心情,便摆在了随手可触的地方,日日闻其清香,只觉的身心舒爽,四肢百骸都松泛了许多。

    而日子很快到了秋末,江淮和慕容的矛盾加深,只偶尔才会回一趟侯府,每次都要闹不愉快,余下时间皆留在上御司,继续着筹谋。

    偶尔程焕来探望,慕容苦涩感慨:“她太狠了。”

    而那人则了然轻笑:“她不是狠,她是真,她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除了这个,她的眼里看不到别的,便是一路碎骨踏血,也无所谓,更何况是几条无辜的人命。”

    慕容无言泪落。

    夏月中时,江淮偶然得知孙云昌和李侃元当年谋反之事,曾有意拉上唐亦风一同下水,只是那人拒绝了。

    因着唐亦风是宁容左的人,江淮不肯放过,便叫黄一川弹劾他,称他必居心不良,那人虽然辩解,但黄一川咬死他若是一心忠君,也不会被孙云昌和李侃元看出来,而借机拉拢。

    皇帝本想为了宁容左保下那唐亦风,但江淮已经如日中天,根本不受他的控制,于是乎皇帝受多方逼迫,只好将唐亦风贬至地方。

    而江淮很快提自己的人来,顶替了唐亦风吏部尚书的位置。

    再然后就是夏月末,江淮拿到国学院院首郑徽的笔迹,临摹后以叛国反诗将他扳倒,使胡不喜同时接手国学院。

    郑徽是长欢手下最后一员大将了。

    周佐弄瞎了沈萧,那人致仕倒台后,长欢党塌了半边天,而韩渊也识时务者为俊杰,虽然没有入他人麾党,却也不再为长欢做事,剩下得麾党散的散,另攀高枝的另攀高枝,彻底分崩离析。

    只是秋尽快入冬后,南疆传来消息,在和漠岭的乱战中,司城为了保护江歇而中箭身亡,皇帝照例追封加爵,在南疆厚葬了那人。

    江淮本以为司城的死会打击到江昭良,谁知她抽空去灼华宫,那人只是沉默许久,才说了一句:无妨。

    江淮无奈唏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她本想着等扶统大任成功,叫江昭良出宫和司城团聚,以圆满这两人的年少爱情,如今看来是没有机会了。

    再加上祸不单行,世子江彦的身子入冬后也不行了,眼下要急的不是时间紧缺,而是就算扶他上位,怕也挺不了多久。

    于是太后找到江淮下了嘱咐,要给江彦娶妻,以待将来扶其嫡长子上位,只要是长信王一脉,皆可作为传承。

    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江彦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