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雨村起复的消息, 最先不是从宫里传出来,却是贾琮给发现了的。说来也巧, 开春以来, 贾琮便离开治河总督府,沿着黄河一路西行, 从河口镇一直到桃花峪, 沿途踏勘水情,了解民生, 这一日终于过了三门峡,到达此行的终点桃花峪。黄河的两大支流洛河和沁河, 就从这里汇集, 是黄河春汛的主要来源之一。
贾琮此次是微服, 只与殷继东同行,还带着自己的小厮潘又安,沿途打尖。殷继东年少时曾经在河南河北一带游历, 熟悉风土人情,对于水利也很感兴趣, 所以就答应了贾琮的招募,加入治河总督的幕府。三人行来,一路风餐露宿, 虽然潘又安人很机灵,也能干,毕竟是穷乡僻壤,不能跟京城相比。殷继东原本担心贾琮是世家子弟, 从未尝过民间疾苦,会叫苦连天,几天下来,才发现贾琮是窝头粗粮也吃得,野店荒村也住得,竟是吃苦耐劳,毫不畏惧前路,且熟悉水情,见解高明,心下也是佩服。
那贾琮果然是如鱼得水,他从前学得水利工程,到了这一世原本是以为全无用处了,谁知道竟可以学以致用。何况此时的黄河还没有成为一条地上河,河岸的绿植也还繁密,虽然有水土流失的情形,其实并不严重,他越往上流走,心中却是明晰起来,渐渐勾画出了一个大概的治河方略。
桃花峪刚刚下过几场暴雨,主仆三人在泥泞中跋涉,好容易过了晌午才在路边找到一个小饭铺,一架草棚,几张缺胳膊少腿的破桌椅放在草棚下面。潘又安紧跑几步,找了一张顶棚上不漏水的桌子,用随身的手巾抹了抹,就请贾琮和殷继东坐了,自己又深一脚浅一脚地去后面的土灶去找店主。半天的功夫,才把个正在烧柴的店主给找出来,因为柴都被水给泡了,只冒烟,不起火,那店主看着倒是老实的样子,只是被烟熏得灰头土脸,不辨本来面目。
潘又安忍着笑,招呼店主道:“老哥,快些给我家主子烧些热汤热水来吃。”那店主头也不抬说道:“小哥,若是有热汤热水,我自己还要吃些呢,这雨天,又冷又湿,我都烧了一上午的火了,还是不起焰,消停些等着吧。”潘又安便道:“我们随身的干粮都吃上了,你这里可还有什么吃的?先给我家主子垫一垫。”那店主便没好气地起来,去灶下翻了半日,拖拉出几个烤山芋,竟还是冒着热气的。
潘又安心下欢喜,连忙捧过去给贾琮两人吃,又帮着店主烧火,先烧了泡茶的水,又重新烧水下了些杂面,就着店里的菜蔬和少许咸肉,连汤带菜地盛了几个大土碗,先端给主子,然后自己跟店主一起蹲在灶台边上,唏哩呼噜地吃起来。
贾琮和殷继东也饿了,先吃的烤山芋,虽然没盐没酱的,掰开还有热气,吃起来分外香甜,喝了热茶,又吃了一大碗杂面,身上热乎乎的,很是舒服。贾琮抬头看风厚云涌,山川显出翠色,不由得心胸开阔。
又喝了一口面汤,贾琮说道:“殷兄,此番游历,实在是颇有收获,今春若要黄河不决口,只要扼住这处三江口即可。这里每年暴雨,下得大,时间长,支流水量集中入河,产生的洪水来势猛,洪峰高,只要在此处分流,再南依邙山,北傍青风岭,在部分河段修筑分水堤,下流就可保无虞。”
殷继东拊掌赞道:“高明高明,如此一来,就可有时间沿途种草,堤上种植灌木,固沙保土,黄河变清,指日可待。”
两人正说得高兴,忽然见西面大路上过来了一小队人马,非官非民,行色可疑。前前后后有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差役,护卫着中间的一乘驮轿,既不像是官员出巡,又不像是押解囚犯,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这一行也是走得又累又饿,见这个路边草摊,便停下车马打尖。领头的管事过来招呼店主,这会儿店主见是官人,不敢怠慢,便上前打拱招呼,管事的令他赶紧下面,那店主不敢违拗,苦着脸回来,又低声求着潘又安帮他烧火,将剩下的杂面一起下到了锅里。
贾琮见惯了骄横的皂隶,本没有放在心上,依旧一面喝茶,一面在心里面筹划治河的方略。却见殷继东突然低声对贾琮说道:“贾兄,这些人是锦衣府的,我认识其中的一个人。”他用眼神示意了一个身形枯干、面色桀骜的差役,说道:“那年在贡院,我因为污卷被贴,就是这个人挥着鞭子把我赶了出来——好几年在梦里都见到这副嘴脸。”
贾琮心中有些惊讶,便也留神去看这些人的举动。只见被殷继东认出的那个差役,走到驮轿边上,掀开轿帘,扶出一个人来,口里还说着:“大人,荒郊野外,打不得尖儿,大人下来喝口热茶,歇歇脚吧。”态度又跟方才像是换了副脸孔,很是谦恭。
贾琮留神看下来的那位“大人”,只穿着朴素的青衫,看打扮倒像是个三家村的教书先生,再往脸上看,浓眉斜插入鬓,两眼细长,精光内敛,正是相书上所谓的阴鸷之相。然而这还不是令贾琮吃惊的原因,令他吃惊的,是这个人他认识,正是年前被抄家流放到西塞的贾雨村。
原来上次贾雨村被抄家后,圣上惜才,原本只给了他个革职待勘的处分,谁知道墙倒众人推,那贾雨村平日里得罪了不少人,此时趁机连连上本,又揭发出不少龌龊□□,圣颜大怒,便把他从严处置,发配到西塞军营中效力。贾琮原本以为这贾雨村再无出头之日,早已经忘了这个人了,此时在这里偶然遇到,又是这么个情形,这是意料之外。
贾雨村想来是在轿中坐得久了,手脚酸麻,站在车前不住地活动手脚,一边不慌不忙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一眼看到了坐在不远处茶棚下的贾琮。贾雨村一愣,接着就脸上堆起了笑容,先向差役拱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