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的大秦要亡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8章(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事之时,带隶臣来捉拿他俩,正拿住他们于交欢之中,这便扭送官府,查验惩处”。

    原来是捉奸!

    秦时法律对于乱伦、婚外性行为,都是零容忍。

    黔首们见是官府办事儿,便不敢再瞧热闹,照着吩咐退了出去,有好事者还踮脚攀着墙往里看,要听那女人怎么哭。

    胡亥没料到自己看了一出捉奸记,还是表兄妹通奸,很像三流狗血。

    他初到民间,看得有趣,又不像真的黔首惧怕于官员,多看了两眼,就走到了最后面。

    那狱吏一眼扫过来,忽然招手,道:“你,过来。”

    胡亥一愣,做皇帝久了,突然被人这么拿手指一点,还真……挺新奇的。

    “就是你。”那狱吏板着脸,看胡亥走近,问道:“你犯了什么事儿?”

    胡亥是真迷茫了,他看向赵高——朕应该犯了什么事儿?

    赵高从那狱吏手指胡亥开始,就恨不能即刻亮出身份,打不死这没眼色的狗东西。

    然而见皇帝还真就走过去了,显然是要继续演下去。

    赵高只得陪着皇帝,冲那狱吏谄媚一笑,问道:“不知大人的意思是……?”

    那狱吏一抬下巴,冲着胡亥,不耐烦道:“这不是才受过‘耐刑’吗?”

    胡亥恍然大悟。

    这时代的人,以胡须为美;男人胡子长得好看,都值得史书里记一笔。

    比如写汉高祖刘邦,是“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比如《陌上桑》里罗敷痴迷的美男子,是“为人洁白晰,髯髯破有须”;此后的关羽、苏轼也都是大胡子。

    又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念,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剃掉头发胡须乃是很重的惩罚。

    所以秦朝法律中,有剃头发的髡刑,剃胡须的耐刑。

    胡亥作为一个现代人,一开始接受不了美须髯这回事儿,照着自己的习惯都给剃了。

    他是皇帝,又是个杀光了所有兄弟姐妹的“暴虐”君主,剃了自己的胡子,大臣近侍也没有敢问的。

    所以胡亥一直也没觉得哪里有问题。

    这还亏得时间短,时间再久一点,只怕会成为风潮,从宫中往民间传播。

    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的,特权阶级行事与通行法律往往不那么吻合。

    而特权阶级的不同之处,往往会为民间效仿。效仿不到位,民间百姓还会为自己感到羞愧。

    作为特权阶级的胡亥剃了胡子没事儿,可是作为黔首的胡亥没了胡子,就是告诉大家,他是个犯罪刚被处罚了的人。

    那狱吏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受了耐刑的游荡儿会是皇帝。

    狱吏板着脸,叫了里监门来。

    里监门来一看,“不认识这四个人呐。”

    狱吏眼睛一瞪,“无故游荡,犯‘将阳’之罪——把他四个人给我绑了,带回官府问清楚!”

    这一下变故陡生,胡亥身在其中,倒不担忧,只是觉得新奇有趣。

    赵高却是快疯了——绑皇帝?你莫不是失了智?

    然而看一眼束手就擒的皇帝,赵高只能继续瞒着身份,上前笑道:“大人,您通融一二。您看,您今儿办了通奸这样的大案子……”赵高摸出随身携带的一块美玉,背着人递过去。

    谁知道那狱吏却很是清廉耿直,高声道:“再加贿赂罪、阿谀罪!”

    是的,在秦朝,歌功颂德也是触犯法律的。

    只不过在宫中,人人阿谀,大家都习惯了。

    赵高在宫廷间混得顺风顺水,谁知道一来民间,差点被法律给治死。

    他灰头土脸,扭头去看皇帝,哀声道:“公子……”

    ——公子,咱别玩了!

    胡亥难得见赵高在讨好人上栽跟头,正瞧得有趣,配合着隶臣,被捆起双手,笑道:“还没见过大牢什么样呢。”

    因为剃胡子这件小事儿,引出入了监狱这样的大事儿,还真是有趣。

    于是,狱吏在前,后面通奸的表兄妹捆做一串,胡亥等四人又捆做一串,隶臣殿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官府而去。

    在他们身后,两队郎官紧紧跟随。

    郎官中又要派人去知会王离——将军,陛下坐牢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