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的大秦要亡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7章(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的脑门:不敢动,真不敢动。

    “重写!”胡亥启发道:“要以情感人,懂不懂?拿出你们真挚的师生情感来,感染他,感化他,感动他!让他不由自主奔着咸阳来,懂了吗?”

    于是叔孙通捂着脑门,下去写第二遍。

    他能够成为秦朝的待诏博士之一,还有很有真才实学的,文采过人。

    这第二封信里,他回忆了当初跟随老师孔鲋学习时,学舍庭院里那棵碧绿的梧桐树,老师的谆谆教导,还有老师的女儿倩倩那美丽的面庞……

    胡亥看得攒着眉头笑,“这倩倩是你老师的女儿?”

    “正是。”

    胡亥看着叔孙通信中所写,“你俩议过亲事——那怎么最后没成?你招蜂引蝶,叫你老师家里知道了?’

    “嗐,陛下,您看看您说的……”叔孙通忸怩了一下,惆怅道:“是小臣跑了……”

    “人家一个小美女要嫁给你,还是你师父的女儿,你跑什么呀?”

    叔孙通唏嘘道:“陛下,像您这样的天下共主,是不会懂小臣这等惆怅的。”

    胡亥一噎,恨不能喷他一脸唾沫:朕不想懂!

    “这封信就写得很好嘛,感情真切。你老师看了,就算不立刻奔着咸阳来,至少也不会立刻就杀了朕的抱鹤真人和小中郎将。”胡亥微微一笑,忽然问道:“说起来,你老师为什么要跟着陈胜造反呢?先帝给他封了侯,也算是待他不薄呀。况且还有你这样的得意弟子在朝廷做官。”

    叔孙通尴尬一笑。

    胡亥盯着他,敛容道:“说真话。”

    叔孙通犹豫了一瞬,道:“从前左丞相李斯提出‘焚书令’,后来朝廷又坑杀了许多儒生方士,消息传到鲁地……”

    胡亥一听就明白了,道:“你是想说先帝从前焚书坑儒的事儿。大约为尊者讳,所以不提先帝,只说李斯的事儿。”

    叔孙通低了头,不敢乱拍马屁,讷讷道:“陛下明鉴。”又找补道:“小臣老师也是一时激愤。”

    “一时激愤?”胡亥冷笑道:“你现在就写到信里去,务必把焚书、坑儒这两件事,原原本本告知你老师。”

    不只此时的人有误解,便是后世的高中课本来,说起这段历史来,也是堂而皇之的什么“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残暴专政的体现”,诸如此类。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早已无人在意。

    然而胡亥却要为先帝正名。

    事实上,“焚书”与“坑儒”根本是两件事情,而“坑儒”说成“坑方士”可能更恰当一些。

    先帝一统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语言、度量衡等等。这些在后世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当时推行时遇到的阻力却是难以想象之巨大。

    而李斯提议的“焚书令”,本质上是为了加强新帝国众黔首的思想统一。

    李斯所提议的“焚书令”,所烧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书,而是有特定种类的。

    首当其中的,就是非《秦纪》的其他国家的历史书籍。这相当于是要统一历史事件在记载上的情况。所谓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其次,先帝推行“以吏为师”,而当时私学之风盛行,焚书也是为了推动官学正统。

    而且皇家藏书,并不在“焚书令”范围之内。

    若不是此后项羽入关后的咸阳大火,许多典籍当仍有存留。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焚书并没有给古典文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可是从执政者的角度来讲,焚书却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手段。

    胡亥道:“你告诉你老师,朝廷的焚书令,并非针对儒家,而是要推行官学。”

    叔孙通不敢反驳,“喏。”

    胡亥又道:“至于坑杀那些儒生、方士,就更跟儒家扯不上什么关系了。要真说起来,算是揭了先帝的丑……”

    叔孙通手中墨笔一顿,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写下去。

    胡亥摆手,道:“无碍。先帝乃是千古一帝,功过由人评说。他不会介意的。”

    秦始皇在人生的后半段,沉迷于追求长生。

    而能帮助他“得道成仙”的人,他们不干正事儿,整天通神、寻仙、炼丹药,这些人叫做方士。

    所谓的坑儒,其实是因为两名江湖骗子侯生、卢生,骗了秦始皇多年,最后骗不下去了,撒腿跑了,跑了不算完,还毁谤秦始皇。秦始皇醒悟过来后,勃然大怒,把他们这一伙骗子和毁谤狂给一起坑杀了。

    因为秦始皇追逐长生,所以这些方士就打着能寻到仙人的旗号,来骗吃骗喝,骗高官厚禄。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一个叫徐福的,骗了几千童男童女,驾船出海从此再没回来。后来有人传说,他就是日本人的祖先。

    其次像卢生、侯生这种,先是骗秦始皇,说陛下要隐匿行踪,才能求到长生不老药。于是秦始皇在咸阳宫殿间修起复道甬道,行踪诡秘,无形中与大臣的距离也就拉远了。可以说后来赵高等人谋划的沙丘政变能够成功,与秦始皇此前听从方士的鬼话,使得自己行踪只有近侍知晓,有很大的关系。

    后来卢生、侯生又骗秦始皇,说是要自称“真人”才能寻到仙人。改动皇帝的自称,是很重大的事情。可是秦始皇求长生心切,竟然就改了原本的自称“朕”,开始自称“真人。”

    于是随着秦始皇越来越相信,卢生、侯生等人的谎言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败露那一天。

    没有人比这些方士更清楚,他们压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