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的大秦要亡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5章(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再来,要让这些归顺者看到新君的仁政……

    残灯照着残墨,赵高几乎忘了腰间疼痛,一径列下去。

    赵高一认真,就苦了萧何等人。

    萧何方一入咸阳,就有谒者拿了名册来。

    众谒者都是给赵高加急培训过的,走过来笔直一站,先拱手,谦称道:“下官是负责来接引您的谒者。请问您怎么称呼?”

    萧何一愣,不意一个小吏也有这般讲究,到底是咸阳城呐。

    他也拱手道:“在下萧何。”

    那谒者翻着名册,微笑问道:“可是沛县丰邑萧何,从刘邦起事,一月前上书归顺的?”

    “正是鄙人。”

    “萧大人请随下官来。”

    萧何本以为来了就是半个阶下囚,没想到受到礼遇,忙道:“您客气了。当不得大人称呼。”

    那谒者笑道:“您归顺了,陛下必有封赏,早晚是大人的。”

    萧何被编入一支五人队伍,住在一处空置宫殿里。

    五个人被要求一起行动,少了一个,就是全部人的责任。

    除了萧何,其余四个人或是山匪、或是河贼,都不成气候。

    五人互通了姓名来处。

    竟是天南地北,没有相邻两人。

    萧何默然,看来朝廷是防备他们串联——理细务之人,也当真上心周密。

    其余三人草莽并不知道其中关窍,见了宫殿华丽,不禁赞叹,又互相吹嘘本地风光。

    萧何却注意到,剩下一名叫赵虎的也在沉默思量。

    两人目光一触即分。

    两名谒者敲门,“诸位大人,下官为您等备下了香汤沐浴。”

    那草莽三人大喜,笑道:“还有这等好事儿!”忙就推门跟上去。

    萧何与那赵虎缀在后面。

    一名便谒者慢慢落到队尾,把他俩夹在了中间。

    赵虎笑问道:“官爷,听说陛下招安书一发,许多人都归顺了。怎么咱们这儿就五个呢?”他玩笑道:“可是小的们来晚了?前面的人都得了封赏先走了?”

    那谒者笑道:“这小的就不知道了。大人,小心脚下,沐浴的地儿到了……”竟是一丝口风不露。

    那赵虎手在衣袖里摸索,看起来像是要行贿买点消息。

    萧何看在眼中,扯了那赵虎一把,假作提醒道:“赵兄小心台阶。”

    赵虎一凛,手搁在衣袖中,便没掏出来。

    浴房中,隔着蒸腾的热气,与穿梭在浴桶之间的侍者,萧何与赵虎彼此暗暗打量,却不得谈话。

    另外草莽三人却是喜不自胜,泡了个舒服,唯一美中不足,便是没有想象中的漂亮宫女服侍。

    等到沐浴出来,五人在侍者服侍下一起用了饭,就见两名谒者抬了案几竹简进来。

    “劳烦诸位大人,这几日听完《新政语书》。”谒者笑道:“等您五位都能复述其中内容之时,便可以得到陛下的接见封赏了。”

    那草莽三人忍不住头大,“我看到字儿就头晕!这可怎么弄?”

    谒者笑道:“大人勿忧。有大宫女为您等讲解,必然不会让您头晕。”

    一听有大宫女来,那草莽三人暂时战胜了对字的恐惧,踊跃起来,“大宫女什么时候来?”

    “您别急,咱们得挨着来。大宫女给别的组讲完,就轮到咱们了。”

    谒者一人把竹简分发下来,一人便摊开念起来。

    那草莽三人翻着竹简看个新奇,对竹简比对上面的字更感兴趣。

    萧何与赵虎却是细细看着所谓的《新政语书》。

    直到临睡前,五人才知道,连睡觉都有这两名谒者陪同。

    那草莽三人心无挂碍,没什么反应。

    萧何这才知道,刚入咸阳时受到的礼遇都是虚的,他们这是被完全监视起来了。

    他因要出恭,独自往净室走去。

    在他之后,赵虎也借口出恭,追上来。

    净室里,萧何正开闸放水,忽然察觉身侧多了一人,不禁停滞了一瞬,余光中见是赵虎,才继续一泻千里。

    赵虎悄声道:“方才多谢萧兄提点。”

    萧何慢条斯理道:“我观上面已多防备。你若太过出挑,恐怕那谒者会上报。”

    “是弟太过心急,险些失了分寸。”

    萧何瞥他一眼,问道:“你果然是信都荒山上的二把手赵虎?”

    “赵虎”笑道:“若我不是,那我是谁?”

    萧何道:“信都,如今为赵王暂居。如我所料不错,你该是赵王近臣。”

    “赵虎”长揖道:“萧兄果然心思缜密,一如刘季从前所言。”

    萧何一惊,道:“你认识沛公?你是……?”

    “在下张耳。从前刘季在外黄,曾在我府上暂住过数月,我与他相谈甚欢。”

    说得好听,其实就是刘邦在张耳家混了几个月饭。

    历史上,这张耳也是个牛逼人物,后来做了十八路诸侯中的常山王,儿子娶了刘邦和吕后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

    萧何听得此人是张耳,手一抖,险些出事儿,忙结束了大事儿,净手长揖道:“原来兄长就是张耳。当初秦始皇悬赏千金,欲求张兄而不得。此前,听说张兄响应陈胜举事,而后几经波折,推举赵歇为赵王,复立赵国。张兄实乃我辈典范!”顿了顿,问道:“张兄为何甘冒奇险,孤身入咸阳,若为朝廷所知,兄长岂不危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