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年代金满仓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五百一十一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日子平平静静的过去了,邱成才觉得他终于可以过清净日子了。

    金莎丽没有像原来那样总是紧紧的跟着他走了,虽然时不时的还是会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可是频率已经大大减少。

    可能是杨宁馨那个晚上在她面前霸道的一个亲吻,让她明白了现实吧。

    这样很好,很好,邱成才开心得快要说不出话来,大四的生活也因为没有了让他焦虑的事情而显得美好起来。

    杨宁馨的品牌开创事业也有了起色,经过她的不懈努力,上海美院和中国纺织大学都有一些学生给她寄了应聘书,附带着他们自己的设计作品。

    这是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当杨宁馨看到他们字里行间热情自信的话语,也不由得受了鼓舞,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她认真筛选了那些设计作品,最后留下了十个名字。

    没有选上的,她都把设计作品用挂号信给他们寄回去,并且表示了肯定:“您的大作十分好,只是我的公司尚处于开创期,没有能力招收这么多设计师,以后扩大公司以后,希望有机会与您合作。”

    委婉的拒绝,不会使他们的心受到伤害,随信还寄上了五块钱,表示对他们花心血画设计图的一点报酬和心意:“虽然没有被我公司采纳,可毕竟您还是花了心思,为了表达我的谢意,特地奉上一点润笔之资,请勿觉得冒犯。”

    虽然中国邮政规定不能在信里夹带钞票,为了图省事,杨宁馨还是这样做了,挂号信嘛,必须交给本人,应该没问题的。

    五块钱不多,但是也不算少,能给那些落选的学生留下好印象,让他们记住她这个人,以后当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以后,或许他们愿意再次选择向他们投稿,一起合作。

    杨宁馨开始筹备公司的创建,她先要有厂房仓库,然后等着成品出来以后就得租写字楼开公司,好在设计师们都是兼职的,现在可以暂时不用提供办公室,大学宿舍里创作,由她亲自去收稿就行。

    厂房仓库其实这些都挺容易,她原本想在浦东的弄堂上盖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她那浦东几条街可不是白买的,拿了推平改建一下,差不多就能勉强合格。

    这个年代对工厂建设的要求还没那么高,随随便便就可以把小作坊给开出来,只不过她是从前世生活过一次的人,对于环保这些方面都更加密切关注一些,所以她的每一项都尽量要特别的规范。

    可是她把这设想和浦东区政府规划处的说了一下以后,人家不同意。

    “这是民居啊,民居是不能盖厂房的,会对周围有所影响。”

    这几年杨宁馨频繁买房,已经和区政府的人都成了老熟人,她时不时的请他们吃一顿饭什么的,美名其曰联络感情,其实是想慢慢渗透自己的关系。

    关系到位了,事情就好办了。

    果然,当她提出要在老弄堂上建厂房的时候,规划处的人就赶紧阻止了她:“再说了,弄堂的那条小过道,你也没有买下来,厂房也不好建呢,没有什么规划可言了。我建议你去浦东往里边再走一点,去买那些规划出来的工厂用地比较好。”

    八五年,东方明珠的创建工程计划已经提交上去了,浦东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对将来充满了期待,这个上海乡下或许会变成将来繁华地段,以后浦东的地那可就值钱啦。

    他们对杨宁馨的预知能力实在是佩服,这个小姑娘好像能看到将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两三年里逐渐蚕食着靠近东方明珠周围的几条弄堂,现在已经有三条弄堂快被她占全了,她正在朝第四条弄堂下手。

    把弄堂变成工厂?这肯定是不可能的,这可是居民区,不是厂房区,生活用水用电和厂房的水电这些,肯定不是同一个档次的。

    规划处的人这样建议了以后,杨宁馨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看起来这厂房还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那可不可以帮我看看规划,哪些部分是可以购买的空闲工厂用地呢?”

    “我先得查查文件和城市规划配套图纸,你明天再过来问我吧。”

    “行。”杨宁馨冲他笑了笑,转身走了出去。

    第二天她过去的时候,带了点上海特产,这年头还不流行送红包,杨宁馨也拿不准他会不会接,先送点东西打头阵。

    那位主任很愉快的接受了,然后拿出浦东的地图给她指点迷津:“西边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差不多有五十多亩地,只不过价钱要得贵,至少得要三千多块钱一亩,算起来要十六七万呢。”

    在八五年,十六七万可是一个吓得死人的数字,规划处的主任担心的朝杨宁馨看了看,心里头嘀咕着,不知道这小姑娘有没有钱买。

    “如果你短了钱,可以只买二十多亩也行,二十多亩地,盖厂房足够了。”

    他好心的建议。

    听着小杨姑娘说,她想开个服装公司,这位主任心里觉得,服装公司嘛,不就是做衣裳的?随随便便弄几间房,请几个人也就行了,干嘛要这么大的厂房?可杨宁馨却坚持一定要买一块面积比较大的地。

    “三千多一亩啊,有些贵。”杨宁馨想了想:“我得打电话回家问问,请我爸爸妈妈支援一点才行。”

    其实她完全拿的出来这一笔钱,只不过是不想让人知道她腰缠万贯而已。

    五家寻呼机专卖店,一个月差不多就有八九万的利润,寻呼机专卖店开了这么久,她早就是小小的百万富翁,虽然一直在致力于买地,可她银行存折上边固定资产五十万是没有动过的,就是等着要做大项目的时候有闲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