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年代金满仓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五十八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飞机缓缓着陆, 机舱里的人开始骚动起来。

    经过长途飞行, 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 一片倦容,有靠着椅子打着呵欠的,有站起来伸懒腰的,还有一些人开始打开行李舱拿自己的东西。

    高鼻梁的空姐连带微笑劝导着那些站起来的人坐下:“The pne is b now .Please keep still on your seat.(飞机正在下降,请您继续坐在座位上)。”

    杨宁馨揉了揉眼睛,看了看身边坐着的邱成才。

    他神采奕奕的看着她,一脸微笑。

    “你睡得很香。”

    杨宁馨有些不好意思:“我看云层看倦了, 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她的位置刚刚好靠窗, 第一次上天, 她觉得很新奇, 瞪眼看着那一层层的云彩, 透过云彩看下边的一切。

    有时候是陆地, 小块小块的如打了补丁一般, 有时候的一片蔚蓝,杨宁馨猜测着不知道是海洋还是湖泊,当一片蓝色绵延的时候,她感觉应该是太平洋。

    看着看着,眼皮渐渐的越来越重, 不知怎么就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身上盖着一块小毛毯,应该是邱成才给他盖上的。

    “你没睡?”

    “睡了,但是比你醒得早。”邱成才笑容很灿烂:“小孩子会要睡得多一点点。”

    “谁是小孩子啊?”杨宁馨不满意的嘟起了嘴, 她心里偷偷的想着,自己前世二十四,加上今生的十五年,已经是差一步就到了四十岁呢。

    邱成才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你比我小三岁多呢,当然是小孩。”

    “去,倚老卖老。”杨宁馨撇了撇嘴。

    这时候广播响起,提示大家可以离座取行李下飞机。杨宁馨站了起来,看到前排的董熹瑜站得笔直,一只手拖着自己的行李箱,看上去没有半点倦意。

    咦,不是说有时差吗?怎么董教授那样大年纪的人竟然看上去一点事情都没有?她途中睡了一会儿还有些头晕呢。这可真是人与人之间有差别存在啊。

    在美国过海关的时候比中国要查得严格,特别是对他们这种肤色的人,美国海关尤其严格,杨宁馨看到白种人过去的事实,美国海关官员只是随随便便看一眼就挥手放行了,而轮到他们的时候,美国警察一个个翻箱倒柜,生怕他们夹带了什么不该带的东西。

    果然,没买剁辣椒是正确的决定,否则万一被当做违禁物品没收,这事情可有些不好办——听说如果携带违禁物品过不了海关,人就必须被遣返,那可糟糕了,都还没在美国溜达呢,就要被打发回去了。

    董熹瑜是团队里第三个被检查到的,她很傲慢的挺直着身子,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话,海关的官员看了她一眼,很客气的冲她点了点头,也没为难她什么,直接就放她过去了。而杨宁馨的运气很差,箱子被打开,一件件衣裳都被翻得很凌乱,那一双手在衣裳里摸来摸去,好像她还能携带du品似的。

    杨宁馨紧张的看着那个海关官员,心里揣测着,是不是他想故意栽赃?身后的邱成才有些生气,他朝前边走了半步,准备和那个官员交涉——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再怎么样也不该这样去翻一个年轻姑娘家的行李箱吧?

    正准备开口,杨宁馨抓住了他的手,摇了摇头。

    “小六,他……”

    “邱成才,美国的法律和中国的不同,他们讲求服从公务检查,如果你想反对抗议,过了海关你可以去相关部门投诉,可是你要是现在和他去争吵,有可能你就会被马上遣返了。”

    邱成才有些愕然:“是吗?”

    董熹瑜站在那边,朝邱成才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邱成才见着她的手势,只能适时闭嘴,但是很愤懑的看着那个海关官员。

    终于把杨宁馨的检查完了,轮到了邱成才的皮箱。

    开箱检查,又是一通乱翻,皮箱里的东西凌乱得有如车祸现场。邱成才的嘴巴闭得紧紧,满脸不悦,可却也无可奈何。

    出了海关,邱成才终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这些人到底想干嘛!”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强大,只能被人歧视。”董熹瑜温柔的抚慰着外孙:“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你们记住,一定要尽力为国家奉献,让我们的祖国快快强大起来,不让外国人把我们看扁了的原因。”

    邱成才默默的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外婆。”

    杨宁馨拖着箱子跟在董熹瑜身后朝外边走,心里头想着,种族歧视到二十一世纪都未曾消失过,即便中国那时候已经很强大了,可在国外,一样被那些思想顽固的外国人所歧视。或许这种歧视永远也不会消失吧,但无论如何,中国要强大起来却是必须的,只有自己的祖国富强了,才能不被外国人轻视。

    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地点设在麻省理工学院,组委会安排得很周到,出发之前董熹瑜已经告知了航班,等他们出了海关以后,机场接机的人就出现了。

    这是一个华裔姑娘,看到董熹瑜一行人现身,捧着一束鲜花走过来,先和董熹瑜拥抱了一下,然后把花束献上:“我们一直在盼望董教授大驾光临。”

    虽然在国外出生,这姑娘的中国话说得挺好,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可能父母亲都是老北京人。

    董熹瑜朝她笑了笑:“这些天就要辛苦你了。”

    “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小姑娘笑着介绍自己:“我叫夏爱华,您喊我小夏就行,我今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