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年代金满仓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三十一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侬个小赤佬!”

    摄影师有些恼羞成怒,一步蹿到门口,拦住了邱成才的去路。

    本来想就这样蒙混过关的,没想到邱成才却咬死还要有另外的处理方法,这让他有些难以接受,忍不住破口大骂。

    红枫照相馆本来是国营老店,改革开放以后进行改制,由私人承包,可里边工作人员的工资什么的还是由财政拨款——当然,私人的承包款交了上去,经由政府财政统筹以后发放,工资其实就是承包款负担的。

    私人承包不比以前的吃大锅饭,每一张胶片都要落实到位,如果因为摄影师的疏忽导致的胶片浪费,都是要从摄影师的工资里扣除的。如果邱成才提出要重新照,那两块钱就得要扣这位章姓摄影师的工资,所以他才会这样恼羞成怒。

    邱成才没听懂那句上海话,也不知道是在骂他,但看着摄影师面红耳赤的模样,心里头知道大概他是不肯承认了。

    “你既然拦着我,那就自然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邱成才平心静气的看着那个摄影师:“你说说看,至少也要我们看到你的诚意。”

    姓章的额头上爆出了豆大的汗珠,他咬着牙,脸色有些狰狞:“你是想要我给你们重新照一张吗?”

    “要不然呢?”邱成才拿着照片在姓章的面前晃了晃:“换成你是顾客,你会就这样算了吗?”

    杨宁馨跟了过来:“要是你觉得这种相片很好,不必要重新照,那咱们去工商局理论理论,应该有消费者协会,专门处理这些纠纷的。如果你还觉得不行,那咱们闹到申报去,让记者把这事情写出来,请大家来评评理。”

    她不知道这个年代有没有消协这一个组织,但不管怎么样,虚张声势一下也是可以的。

    看到两人态度坚决,拦在门口的摄影师犹如一只泄了气的皮球,红着一张脸,只是手没有再拦着门。

    “老章,算了算了。”

    从照相馆里走出了另外一个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的男人:“就给他们重新照一张呗,不就是自己出两块钱不是?”

    “两块钱,也是钱啊!”姓章的咬牙切齿,这承包的人可真是奸诈,一张胶卷的进货价根本用不到两块,可赔偿起来要按照他们收的价格来赔付,左右承包人不吃亏,吃亏的都是他们这些老老实实上班的。

    “大叔,你的两块钱是钱,我们的就不是钱了?更何况我们还是学生,根本没有挣钱的能力,不比你们还有工资哪。”邱成才总算明白了为什么摄影师不肯给他们重新照一张的原因,也渐渐放缓和了声音:“虽然我很同情大叔要被老板罚两块,可我还是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啊,我们这张照片完全就不值得花两块钱啊。”

    邱成才的声音缓和了,姓章的火气也慢慢下来,他看了一眼邱成才手里的照片,心里头也有些过意不去。

    “老章,就给他们重新照一张呗,人家是学生,能拿两块钱出来不容易,你怎么能和他们计较呢,再说你也不在乎这两块钱不是?”

    照相馆的人七嘴八舌的劝说旁人的劝说下,姓章的终于答应重新给杨宁馨和邱成才重新照一张合影:“行行行,那就重新照一张吧,你们是想到外滩去照还是就到室内照一张算了?”

    邱成才看了一眼杨宁馨:“小六,你想去哪里照?”

    “室内吧。”

    倒不是觉得离外滩远,主要是有些不相信这位章师傅的技术,到室外要调焦什么的,谁知道他能不能hold住,在室内,至少这灯光效果还是靠得住。

    似乎为了弥补上一张照片的不足,这一次姓章的还挺用心,拉着画纸背景让他们选:“你们要哪一张做背景?”

    对于这些劣质的背景布,杨宁馨是一张也看不上的,但这个年代只有这些可供挑选,她只能退而求次,从劣质里选出好一点的来。

    “小六,你看这张行不行?”

    邱成才兴致勃勃的挑出了一张,天an门城楼,中间悬挂着肖想,两边各刷了一条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红色的城墙配着汉白玉栏杆,蓝色的天空里有白云朵朵。

    杨宁馨看着他那副高兴的样子,也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点了点头:“就这一张吧。”

    “小伙子有眼光,我们照相馆里就数这一个背景板用得最多!”姓章的挑起大拇指赞扬了一句,指着背景布让两个人站过去:“你们要不要摆个姿势?”

    “摆姿势?”杨宁馨愣了愣,旁边的工作人员拿着两本红色的小册子交给了他们:“拿着这个!”

    这是什么?杨宁馨低头看了看,小小的红色塑料壳子,像一本小小的笔记本,又像……结婚证。

    怎么就想到这上头去了?她转了转眼睛,看了下身边的邱成才,他已经调整好了姿势,一只手握着小红本本放在胸前,眼睛却在盯着她看。

    杨宁馨的脸一热,她和邱成才捧着这个站在天an门城楼前边,可真是傻样儿。

    “这是什么啊?”她拿着小红本本问工作人员:“干嘛拿这个?”

    “红宝书啊,到天an门城楼拿红宝书不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吗?”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向他们介绍:“毛zhu席说过,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你们手里拿着红宝书,传承主席的思想,做我国的栋梁!”

    听到这些话,杨宁馨觉得有些别扭,也并不是不认同这些话,可总觉得改革开放好些年了,还捧着红宝书照相,那种感觉怪怪的。

    “小姑娘你站到这里,朝右边一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