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有正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9章哄媳妇儿(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怎么样?还没找着人?”

    张富贵看着一脸沉重的张氏问道,张氏抬头看着他,轻轻摇了摇头。

    张富贵一拍桌:“他还有脸回来?旗旗腿都瘸了,他好意思吗?”

    张氏难得没有顶回去,走到矮板凳边坐下,一脸的劳累过度,眼神出声的望着窗外,神色昏黄。

    张富贵来来回回走着,指着张氏道:“你赶紧给张清打电话,把人给我叫回来,让他回来把靖靖给我找出来,我倒要问问,旗旗到底怎么他了,至于把人打成那样吗?连腿都被打瘸了,那孩子今年二十都不到,要是以后没法正常走路,那他一辈子都给毁了。”

    张富贵气的脸红脖子粗,一阵叨叨,磨的张氏耳膜生疼,她不相信事情真像张旗说的那样,郭靖靖见死不救,为了保命,眼睁睁看着外人打断了他的腿,可是这都过去十来天了,郭靖靖都没回来,电话也没人接,连家也不回。

    张氏不愿搭张富贵的话,其实还有一点,张旗说,郭靖靖跟贺梵行好上了,两个男人搅在一起,郭靖靖为了钱,什么都愿意做,张氏心里知道郭靖靖不是为了钱的人,可那两个人在一起,她下意识里还是相信的,她不傻,早就看出来那俩人不对劲了,只是每次她有心试探,贺梵行的回答都是滴水不漏,抱着那么一点点希望,她一直告诉自己不可能,可如今,似乎已经由不得她不信了。

    张氏心里难过,几乎夜夜不能寐,她想找到郭靖靖,好好问问他:阿靖,你不是为了钱,那你又是为了什么跟贺梵行在一起?

    只可惜,找不着人,她每天都去红砖房一趟,她有红砖房的钥匙,张清给的,可她开门进去,屋里根本没有人回来过的迹象,自从张旗出事那天起,郭靖靖就再没回来过。

    张旗说,郭靖靖不要脸,跟着贺梵行跑了,张氏怎么都不相信,还是每天都来看,每天都来。

    耳边张富贵说着什么已经变得模糊,张氏开始考虑,是不是该给张清打个电话,可打了要说什么?告诉张清,郭靖靖跟个男人好了吗?张氏也实在说不出口。

    “……你打不打?”张富贵走到张氏面前,抖着手指着她,“你不打我打!打不打?”

    张氏抬眼看了看他,走到固定电话前头,犹豫了会儿,还是给张清打了个电话,电话打过去,却没打通,响都没响一声,就占了线。

    “怎么回事?”

    张富贵蹙着眉问张氏。

    张氏拿着电话,忽然回头看着张富贵问:“富贵,你说阿清跟靖靖,是不是跟着他们自己的家人走了?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怎么没可能?完全有这可能!你看看你,养了这么多年,养的是啥?那就是头白眼狼!

    ”

    张富贵越这么说,张氏心里越难过,电话从手里脱落,砸在玻璃茶几上,发出清脆的塑料响声,张氏的脸色有些发白,张富贵一看,这才住了嘴,看着张氏,嘴角僵硬又难看。

    门外传来张旗的声音,张富贵还以为自己耳朵听岔了,往门口一看,果然是张旗,坐在轮椅上,人瘦的跟麻杆儿一样,山田枝子推着他,身后的司机手上还拿着俩大件行李箱。

    张富贵回头,跟身后的张氏对看了一眼,跨出门槛问道:“怎么回事啊?你们这是……”山田枝子朝着张富贵欠了欠身,张旗气红了脸,对张富贵道:“爷爷,他们实在太过分了

    !”

    不管怎么样,行李先搬了进来,让人进了屋,张富贵给张旗装了一个热水袋,让他捂在腿上,这才问山田枝子。

    “到底怎么回事啊?先前不是说不回来住,要留在上海吗?”

    山田枝子低着头,神色樵悴道:“公公,一切都是枝子的错。”

    “别光认错了,到底什么情况啊?”张富贵急的不行,山田枝子却低着头说不出话来。

    张旗就说:“爷爷,这事不怪我们,都怪国人素质太差,就为了那么个破岛的事情,工厂里的工人集体罢工,还有人居然弄什么游行示威,我爸公司门外每天都有人来闹事,还有人跟踪到家里闹,爸爸怕我跟妈妈出事,就让我们回来爷爷这儿住,前几天,我妈妈还被人欺负了,日本人怎么了?都多少年了,还记着不放,也不知道是谁……”

    张旗话没说完,山田枝子蹙着眉,朝他摇了摇头,放在以前,张旗肯定死活也要说完,不过这次他倒是听话的闭上了嘴。

    张富贵脸色有些沉重,他们这辈的老头老太都爱国,脑子里都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的思想,对日本人那自然也喜欢不来,可如今山田枝子给他们张家生了大孙子,他也不好说什么,领土问题可是国家大事,到了张旗嘴里,就成了破事,张富贵一时也没接话。

    张富贵不说话,张氏问道:“那你们俩回来了,于河呢?他怎么没回来?反正也年底了,权当放年假就是了。”

    山田枝子看了眼张氏,颔着首道:“于河是公司的总经理,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弃公司于不顾呢?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文,况且这种小打小闹,过不了几天也就过去了,于河是个男人,是一家之主,他必须有担当,留下处理这件事,这是我父亲留给他的殊荣,荣耀有多大,所承担的风险自然就有多大。”

    “你说的轻巧,”张氏语气不善,“如果真是小打小闹,有必要送你跟旗旗过来避难吗?别以为我老太婆就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你们当年不承认南京那事,南京人干了什么?那报纸上都写着呢,你跑的倒快,把自己丈夫留下独自面对,这就是你们家的殊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