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殿下,不怼人会死吗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九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苏敛一直被隔离到城外众人陆陆续续都回了宫, 才被允许挪动, 前前后后近十天, 她每天吃糠咽菜,还要被太医院众同僚频繁围观, 多番复诊, 像个被观赏的猴子。

    她到头来也没发出什么该有的症状, 运气之好令人惊异。

    “大难不死,必将仕途宏达!”李院判感慨万千的拍了拍苏敛的肩。

    苏敛起初不懂, 回到宫中, 来自皇帝的封赏流水似的倒入太医院, 并恩准她免试直接由医士升为御医, 她才隐隐约约回过神来。

    李韦不乏嫉妒的说:“我由医士升御医考了六次,前前后后三年, 你才进来多久?哎……同人不同命啊!”

    苏敛却并不怎么高兴的起来, 她一想到这些好处都是用顾歧的命悬一线换来的,心里就揪着痛, 如果可以她希望这些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谁都不必去经历痛苦。

    她冷漠的将赏赐都散给了诸位同僚,李院判过意不去便给她批了一日全休,叫她调整调整心态, 苏敛也不知能去哪儿, 便魂不守舍的在太医院的廊下荡来荡去,仰首看着天空。

    顾歧为什么还不来?他到底好了没有?也不知道是哪位同僚去替他瞧病的,他会不会又耍性子不肯就医?

    她扶着柱子转身, 看着屋里走动的众人,委实想找个人问一问,可不知怎的难以启齿,正天人交战,外面忽然有人喊她:“敛敛!”

    “顾——”苏敛心底怦然一跳,猛地回头,唇角扬到半途僵住了,她几乎意识不到自己瞬息涌到喉咙处的失落,轻声道:“秦大哥?”

    秦韫冲她挥了挥手:“方便吗?”

    苏敛回头张望,太医院里的人都在各自忙各自的,没人注意到她,她便跑了出去。

    二人钻到一片树荫下,秦韫迫不及待的提着苏敛的两条胳膊抬起来,甩了甩,又把着她的肩将她原地转了一圈,看她没什么损伤,最后才松了口气道:“你吓死我了。”

    “让你担心了。”苏敛叹了口气道。

    看她脸色不好,秦韫弯下腰,扶着她的肩道:“怎么了?心情不好?”

    苏敛摆摆手,问道:“那群灾民怎么说了?”

    “尸体都烧了,但是赣县这次肯定脱不了干系,听仲大人说,皇上已经派人前往赣县捉拿知县,连同直系管辖的巡抚一起问罪。”秦韫道。

    “那就好。”苏敛说。

    “我今天轮休。”秦韫说:“走啊,我带你出去散散心。”

    “不用了,我没兴致……”

    “就是心情不好才要出去啊,你会憋出毛病来的。”秦韫拉了她的手笑道:“走,你今天就把自己交给秦大哥。”

    ***

    顾歧躺在紫宸殿的卧榻上,脸黑的不能再黑了,底下几个端着汤药吃食的宫人大气也不敢喘一下,瑟瑟发抖。

    顾歧被送回来以后不到两天的功夫就彻底醒了,偏皇帝不让他下床更不让他出门,生怕他再有个闪失,美其名曰好吃好喝伺候着休养生息,其实是让各路宫人盯着他,防止他偷溜。

    顾歧心里头一直发慌,他隐约记得病重时苏敛似乎哭了,有滚烫的眼泪落下来,沉重的砸在他的胸口,手臂上,“丝丝”生烟,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又哭了呢,我怎么又让她哭了。

    即便这几天听说她回宫了,升官封赏,可顾歧心里依旧牵挂惦念,烦躁的厉害。

    他翻身下床,利落的穿好衣服,那几个宫人跟屁虫似的跟在后头,几度欲言又止,却又被顾歧的眼神吓退,顾歧收拾妥当,取了扇子便要出紫宸殿。

    他前脚刚准备迈出去,弥勒佛似的郎喜从天而降,胖胖的身体横在了他的去路上。

    “哎哟七殿下!您看起来精神可真不错呀!”郎喜说。

    顾歧掀起眼皮冷冷的看他。

    郎喜被看的背后发凉,有点笑不出了,尴尬道:“那个……陛下。”他求救似的让开了路。

    皇帝两手叉腰,笑吟吟的走上来,走到顾歧跟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恢复得不错。”

    “那能还儿臣自由了吗?”顾歧面无表情道。

    “朕想过了。”皇帝也不生气,信步绕过他,自顾自的往紫宸殿里走去,顾歧不得已只能跟着他折回去。

    “朕从前对你的生活疏于关心是朕的错。”皇帝用他自以为非常慈祥的口吻对顾歧说:“你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该成家立府,朕的心思一直放在行湛的身上,若是把你给耽误了,你母妃九泉之下也不会原谅朕,在宫外自立门户,你也就不用成天想着往外跑,朕算是给你足够的自由了吧!”

    顾歧“呵呵”了两声,敷衍的不能再敷衍了。

    “你这是什么反应?”皇帝道。

    顾歧习惯性的就想顶两句,忽然,他奇怪的想,为什么要拒绝,这是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他可以名正言顺的跟父皇提关于苏敛的事。

    见顾歧不语,皇帝忽然有些担心:“老七,朕记得你大哥二哥在你这个岁数之前就有不止一个喜欢的女子,你这成日清心寡欲的,莫不是有什么,不好意思告诉父皇吧!”

    顾歧:“……”

    郎喜在一旁配合道:“七殿下,陛下嘴上不说,其实心里一直牵挂着您,您可千万不能把陛下当外人啊!”

    “要不去宣个太医来瞧瞧。”皇帝说做就做,沉声道:“郎喜,你现在就去宣李同芳,他年资最老,口风最紧!让他立刻来替老七瞧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