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人都爱马文才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79章 以假乱真(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萧衍原本还在想着如何说服朝中诸臣向魏国增兵,结果陈庆之打仗打的太争气了……

    白袍军居然真的送着北海王入洛阳了!

    消息一传回来时, 整个朝堂都震惊了, 这可和之前攻克了睢阳、攻克了梁郡不同, 这是攻克了洛阳啊!

    搁梁国, 这就是魏国人攻入了建康了!

    莫说边关收到战报的将领吓得以为自己白日造梦, 这一路过来传达捷报的过往官员使者, 谁不以为是自己做白日梦?

    不是他们做白日梦,就是那陈庆之得了失心疯!

    镇守钟离的曹仲宗一开始也担心是陈庆之谎报, 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没有往回传,而是派了探子亲自去魏国走了圈, 得知消息不假后, 这才敢把消息传回来, 附带着探子的回报。

    再加上后来北海王的信函也到了, 确认是已经进了洛阳、入了宫中不假,萧衍当即喜极而泣。

    除了喜南朝时隔两百年终于又入了洛,更喜的是既然已经入了洛阳,他一直在北朝受苦的二郎就肯定能回来了!

    得到这样的消息, 萧衍一刻都等不及了, 不但召集朝臣议论此事, 更是在私底下让内官准备属于亲王仪制的服饰节仗等, 也不顾萧综早就除了族谱,只迫不及待的要等儿子离开洛阳后就赏赐过去。

    在这样大好的局面下,萧衍想要增兵稳固大好形势就顺理成章,谁也不愿在这个普天同庆的关节上扫兴, 无论是萧衍要求大肆征兵还是准备粮草,朝中无不应和。

    可应和归应和,该解决的问题依旧存在。

    梁国没钱了。

    多年的土地兼并加通货膨胀,百姓早已经苦不堪言,赋税不可能再加,短期内筹不出钱财,而仅凭官仓现在的余粮,是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征伐的,必须要向民间买粮。

    萧衍治国这么多年,除了浮山堰的差池开了官仓赈灾以外,国家还算是承平,这么多年来也风调雨顺没有大的灾害,民间存粮不少,但是官府用的铁钱已经贱到一车铁钱也买不来一袋米的地步,除非皇帝愿意改回铜钱合法并用铜钱支付,否则有粮也不会有人卖。

    情况陷入了诡异的僵局:

    明面上,朝中上下都支持萧衍增兵北伐,各部衙门也都鼎力合作热火朝天的出谋划策,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说到粮饷问题,最后都是哑火。

    暗地里,东宫官员乐见其成,摆明了袖手旁观,对收回淮河以北的地区没有太大的兴趣。

    东宫官员的组成以上品高门为主,他们都有庞大的私产和固定的地盘,国土疆域的扩大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好处,反倒是征伐的寒族将领和治理新增州府的地方官员得了便宜。

    萧衍眼见着难得朝中上下齐心,偏偏因为“钱荒”的问题无力再推进,一下子也头疼起来。

    征夫倒是容易,可总不能让人空着肚子跑去洛阳吧?

    要知道这段战线之长,就连陈庆之的骑兵也花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一路上都在攻城略地,为的就是补给。

    如果粮草物资不能齐备,有再多的人也只是摆设。

    无奈之下,萧衍只能先下令各军挑选精锐先前往边境,随时准备增援北方,私下里却在各方设法筹募钱粮。

    最终征集到的粮草物资堪堪够各地的兵马赶往边境囤守的,要想出征就得耗费更多。

    而且现在正是春天,这时大规模的征兵就会延误了农时,到了秋天粮食肯定收不上来,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莫说朝廷百官觉得棘手,就连萧衍自己看完各部送来的条陈折子,都生出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不是不想锐意进取,以梁国现在的势力和资源,实在是没办法控制更多的疆域,就算得了现在能一直打到洛阳去,也没有粮草和兵马守住这么大的地盘。

    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让这位年老的皇帝时时陷入天人交战之中,恨不得能让老天降下一个“点石成金”的仙人,让梁国和自己渡过难关。

    就在他祈求着上天能够为他排忧解难时,殿外有人通传御史中丞裴山求见。

    “裴山?”

    萧衍莫名地想,“难到现在就查到了刺客的事情?”

    这速度也未免太快了吧?!

    等梁山伯入了殿,萧衍好奇地询问,却被梁山伯的奏报吓了一跳。

    “你说什么?祝英台要见朕?”

    萧衍难以置信,“她一个茅山新封的真人,不留在茅山上好好传教,跑到建康来做什么?”

    道门式微,以至于除了陶弘景因为和皇帝有私交,不时以“进献”为理由派弟子入京刷个存在感以外,其他道众都是没资格也没理由见到皇帝的。

    这和光宅寺、同泰寺里的高僧时不时就能和皇帝一起“讨论佛法”的境况完全不同,却也是无可奈何。

    皇帝理解陶弘景年纪大了、上清派新任的真人肯定要花费各种心思和自己搭上关系,以免茅山日后衰败,却不觉得祝英台一个女冠,能有什么地方值得他重视的。

    更别说他虽然没有追究祝英台女扮男装当官的罪责,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对她隐藏女子身份欺骗君主就有好感。

    更何况这个女人周旋于他最重视的几个人之间,无论是前途光明的马文才还是有断袖之癖的“裴山”,就连老大、老二和老三都间接的和她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下意识里,萧衍就不喜欢这个人。

    再想到“裴山”和祝英台闹了这么多年的“断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