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江东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部 1988 (6)(第1/10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府会如何收拾他们这些南方来的。如今其他人都作鸟兽散,潜伏一边儿等待风头过去,只有他一个欠债的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上,政府如果出手收拾,肯定先收拾他。他为此到附近一家单位借今天的报纸看,果然,昨天记者采访了他,今天报纸没依记者之诺登载岀来,可见,这条街上的事远还没完。他这几天实际等于坐在炭盆子上。

    杨巡今天其实一醒来就在等老乡们的电话。他们既然昨晚进不了门吵不醒他没拿到他的态度,今天肯定会来电话。但是,杨巡一直在想谁会出面打这个电话。他们一帮人中,资格最老的老王已经被抓进去,自身难保。而他们其他人,实力都不如他,平常在他面前平等地位,甚至还不如他说话有份,杨巡看了报纸后走回店里,一路心说,这么晚还没来电话,肯定他们无法推举岀一个狠的打这个电话。

    一直到中午,杨巡到一家小饭店扣来一大份猪蹄,一脸盆大小的柿子炖牛肉,几个人开吃,老乡们的电话才姗姗而来。老乡一开口就非常火爆,“杨巡,你什么意思,你自己痛快,还让不让我们开店?”

    杨巡道:“你们他妈的有种今天就开门,沾我的光,我们同乡一场,我白让你们沾光。没种少说三道四,等你们摆平政府再开。我现在倒欠债,拎着脑袋也得干,你们想眼红,跟着来啊。”

    老乡那边沉默会儿,估计是商量了,才道:“你拎脑袋拎大腿都你的事,你糟蹋我们干啥……”

    “谁糟蹋你们啦,我糟蹋我自己。跟你说句实心话,趁早壮着胆子开门,别花力气跟我计较有的没的,没用。你们等政府处理这段子时间里我赚的,够值给人抢去的数儿。你们有闲有钱就等着吧,别闲得蛋疼找我碴窝里斗。”

    那边又是好一阵沉默后才道:“老王的处理结果还没出来,听说工商等着查处我们。”

    “那你们还不隐姓埋名离开了快跑?还待这儿等处理啊。跟你们说,有种就开,没种就回,没点胆子做什么生意,你又不是国家养的。我没空跟你们多说,有顾客上来。”

    杨巡扔下电话回桌吃饭,一位老李徒弟道:“处理什么?哥们给你摆平。”

    杨巡道:“不用,不就工商上来处理吗?还怕他们不来查,他们只要来了总有办法摆平。这个区的工商好几个都认识。就怕闹到市里工商跟我们上纲上线。”

    “你打听着点,有个风吹草动告诉我们,我们本地人,总有个七亲八眷认识工商的。”

    “哥哥们对我都不用说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这回能翻身,全靠哥哥们帮忙。感谢的话都不用说了。”

    “这话见外了吧。我们问你,你看煤矿的人还会找你们吗?”

    “看这势头,暂时不会了。我有个想法,哥哥们每天上班,找空子来我这儿帮忙总是不便,不如我跟你们师父说说,你们家里有没有身强力壮的弟弟,找两个来给我送货看店,工资从优,我原来两个帮手都是老乡,跑了,看来还是得找个本土人帮忙。”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我回头跟师父说一声,容易。”

    杨巡不放心这两个年轻的,又当着他们的面跟老李说了一下,顺便向老李汇报这两天的收成,老李听着大喜。老李办事上路,第二天就亲自带着两个身强力壮的大孩子来,告诉杨巡这两个都初中毕业了待业至今,要杨巡先着手调教着,调教好了他才肯点头收两个做徒弟。而且当着两人的面,一口定下工资,非常帮着杨巡。杨巡自是又感激不已。

    有两个可以差遣的名正言顺的帮手,杨巡一下活络许多。可两个孩子都是大大咧咧惯的,性子与杨巡家乡出来的很是不同,屡教不会,总是不会笑脸待人。他不得不又找回一个以前常替他看店的帮手守在店里。寻常,他就打发两个孩子出去送货,或者跟车收钱。老李派来的人,知根知底。就算是他们敢跟杨巡打游击,他们也不敢跟老李的朋友做小手,一时大家相处很是愉快,杨巡的伤臂终于有了休养生息的时候。有钱了,做事长袖善舞了许多,虽然那钱还是记在别人帐上。

    没想到生意额竟然节节高升,就跟这东北迅捷到来的春天的温度,一天一变。来买货的人都说,听说这家店现在有名气得很,听说这家店卖出去的东西现在没有短斤缺两,质量保证,规格不对还可以退换,听说……,听说……。杨巡听着心里喜滋滋的,可再怎么喜滋滋也比不上看着每天进帐的钱增多,和看着仓库空下去来得强烈。杨巡觉得这应该就是看到希望了吧,老天不负有心人。

    可令杨巡觉着纳闷的是,那些老乡还没开门。杨巡不清楚,那些人好好的钱不赚,干吗坐家中干等?老李说,可能是那些老乡们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也怕政府查收了他们手中的粮。不像杨巡,光棍不怕打赤脚,干了就干了,没有心理负担。杨巡听着觉得有理,他压力大,责任重,硬着头皮拎着脑袋都得干,不像那些个老乡都是已经赚了点钱的,就算挨砸挨抢也不是损失全部,他们患得患失。不过也正好,他们不做的生意让他做。

    杨巡闲不下来,既然店子有人看着,他就拿着刚挣的钱又去进了一些开关插座灯头闸刀保险丝之类家用电器,方便人家买电线时候一程解决。他如今不敢再进那种质量明显不对偷工减料的,他几年坐下来早已对业内谁家东西强谁家东西差心里有谱,厂子路远的,钱打过去,人家货自会火车托运上来。寻常人家不比工厂,见价格稍微比五金交电商店便宜的,他们就一定买杨巡的东西。杨巡的零碎生意也意外的好。

    等东北终于春暖花开的时候,杨巡已经兜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