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外挂是爸妈[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6章 我教我叔考科举(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因为众乐乐的好友出来的时候都没吃饱没睡好, 身体虚弱脸色苍白脚步虚浮, 所以李家几兄弟自然是没有被打死的。

    既然没被打死, 就必须要参加蒙萌的高强度培训班备战科考。

    是的!你没听错!在听了蒙萌梳理了一遍教材之后, 就是读了最多年书的李大伯也不得不承认, 自己不如蒙萌学的有条理学的透!

    在考举人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填鸭式教学就可以完成的了,很多都需要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所以在李大伯看来,自己等人虽然回参考蒙萌的一些方法解释,但是算不上听蒙萌讲课,没什么辈分不对的问题, 就像是平常和同窗好友请教一样。于是李大伯听起蒙萌的讲解来,那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年纪最大辈分最高的李大伯都这样了, 李小叔和李一元自然不会有异议,至于一直被教的蒙爸、王棠和李二仪,就更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辛苦学习与模拟考试交集之下, 一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就到了乡试开考前。

    为了帮助大家完成科考, 蒙萌不仅收集了多年多省乡试题押了题, 还特意帮蒙爸和王棠做了模板。

    直到将众人送进考场, 蒙萌心脏开始扑通扑通跳, 不知道为什么, 有种不太妙的感觉。

    不得不说蒙萌的第六感还是很正确的,这何止不太妙?简直是太不妙!

    首先出幺蛾子的是蒙爸。

    乡试中有一道论述题, 问的是关于目前正在准备河流堤坝的修建,分析一下利弊。

    作为一个纯种的理科生,蒙爸可以骄傲的说,蒙萌的理科思维遗传的都是自己,这题目完全是出到自己的点子上来啦(并不!

    于是,蒙爸花了十分长的篇幅分析了一下浮力、流水冲击力、水质腐蚀堤坝的速度等等方面的问题,以事实为基础,以数据为准绳,详细地向古代阅卷官普及了一下简单的物理化学知识,并从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方面下了一个结论:这堤坝修了基本没有用!就是放着好看作为心理安慰!

    为了帮助古代都是文科生的阅卷官们深入理解,蒙爸还在有限的卷面上用最小的狼毫画了等比例的简图,图解了一下为什么这个堤坝建了没有用,在蒙爸看来,这份卷子自己写的深入检出、详实有据,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考完第一场出来,蒙爸到头就睡,没有时间告诉蒙萌自己回答了什么,第二天又开始了第二场考试。

    第二场考试题目是哲学方面的意识形态,这一点蒙爸倒是没有出什么幺蛾子,受到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思想熏陶的文科生王棠同学的问题就大了!

    王棠其实还是兢兢业业的乖孩子,蒙萌大佬说啥就是啥,并没有蒙爸那样浪的心思,但是文科学渣的可怕之处在于,有些知识他记住了,他分不清是谁的思想!有些哲学论点他一旦融会贯通了,他就没办法把几个哲学观点分开来写!他就只会写自己知道的可以逻辑自洽的所有内容!

    然而这个悲惨的事情,王棠之前没来得及暴露,蒙萌完全都不清楚。当然就算蒙萌知道了,想从学渣的脑海里剥离一部分已经交杂成凌乱的线团的知识,也挺困难的。

    于是,人家问的是封建社会价值观,王棠回答了一个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交杂的价值观,这会出现什么结果,就全看主考官有没有创新精神,会不会欣赏王小棠“深入思考”后的独家结果了。

    第二场结束之后,仍然是来不及交流答案,倒头就睡的众人在第二天才被挖起来继续第三场考试。

    前面两场已经出了幺蛾子了,不管是按理说还是按照概率学来说,这最后一场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应该很小才对!但是架不住第三场考试,唯一一个中彩的李二仪分到了臭号!

    当看到自己这一场的号码之时,李二仪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在士兵领着自己去往号房的时候,越往里面走李二仪越绝望,后面发现,果然是臭号!

    如果是第一场就分到臭号,李二仪估计已经放弃了,但这辛辛苦苦答完了两场,自我感觉都还不错,要自己在最后一场放弃,怎么也不舍得啊。

    对此,李二仪只能安慰自己,自己和厕所隔了两间号房,不管怎么说,都有两个倒霉鬼比自己倒霉!而且隔了两间号房的话,第一天可能是闻不到什么问道的,到时候自己就拼命写,在前两天把题目写完,第三天就躺尸算了!

    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李二仪拿出蒙萌准备的以防万一的各项工具。

    单层口罩五个,因为乡试不给带有夹心的布,蒙萌干脆做成单层的,到时候多带几层。

    炭和碎炭若干(其实是蒙萌自制的活性炭),想到蒙萌说可以把碎炭包裹放在几层口罩之间,有过滤的效果,李二仪打算动手实践一下。

    香囊若干,可以放在炭盆燃烧的香草团若干,清凉油一小盒。这是李二仪带过来的全部工具。

    接下来三天两夜的时光里,靠着这些东西,李二仪需要头脑清醒内心冷静地存活下来并完成答题,想想还是不容易啊!

    乡试最后一场,需要作一首诗。

    诗的命题是“入景响之无声兮,闻省想而不可得”。这句话出自《楚辞》的《九章》,大概是说沉迷景色有声响也听不见,内心想要省身但是想了也白想*。这诗抒发的是作者受到打击、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之情,然而在李二仪看来,还有比这首诗更能体现自己现在在臭号的心情的吗?没有了!

    这人的感情,一碰到宣泄口就无法控制,虽然理智告诉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