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喵殿下养鱼记[重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九十章 异同(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齐璟看那盒子, 长得跟太后去岁赏赐给他的那盒香油倒是很像。

    他仔细看看盖子的角落,用手一摸, 果然有暗雕的“延年”二字。

    去岁二皇兄大婚前, 少海的鲛人上岸谒见他父皇, 为了掩盖少玄的气息, 齐璟在身上用了熏香。

    太后疼爱他,以为他突然对香道有了兴趣, 所以就赐了冀州传来的香油给他用。

    虽然那香油的味道清新好闻,但里面的纸笺也写明, 怀有身孕的女子忌用此物。

    当时皇姐齐瑢还怀着小赤羽, 齐璟几乎日日要与皇姐接触,不敢轻易尝试香道, 于是就养成了早起先沐浴、再出门的习惯, 也不再用任何熏香或者香油了。

    太后倒是不奇怪齐璟对此只有一点持续的热情, 见他不再熏香只是打趣了两句就没再说过。

    但齐璟对这东西还有印象,一看便知它们同出一处。

    齐璟把盒子打开来, 果然看到里面并排放了两只密封的瓷瓶, 还有防水的印花纸笺上写了一些小字,记着香油里面含的成分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这是冀州的东西……”连皇祖母都用的东西, 想来应该是好物,只是齐璟从前都是听说荆州多此香道之物,却不知冀州何时也有这等特产了。

    “夏季炎热, 你的病又刚好,这里面的香油, 一瓶是安神助眠的,另一瓶是驱除暑湿秽浊之气的,你偶尔用用,看是否有帮助。”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我特意问过了,十一这样的孩童亦可减量使用。”

    十一现在跟着老七,虽然其生母并非跟他们的母妃一样出自安国公府,但孩子毕竟是老七身边长大的,看样子是个好的,他作为兄长,不能厚此薄彼。

    所以思考给生病卧床的老七带什么东西回来的时候,齐珩也考虑到了小十一。

    小家伙现在已经被侍女带出去玩耍了,刚才还规规矩矩小大人似的给他问了安,非常讨人喜欢。

    他这次是跟老五一起出的远门,一路上颇有感慨——这兄弟贴心与不贴心的,总是有区别的。

    与老七在一处就能愉快交谈的齐珩,与老五在一起的时候,虽竭力维持亲和,却不自觉地生出一些防备之心。

    说话对谈间,两人都明显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说的话没有实际的意义,反倒像陌生人间说的客套话,而且他们还常常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互相试探,无论聊什么都话里有话似的。

    总之一番交流下来,别提有多辛苦。

    回到了天京,不用日日与老五相伴,对于齐珩来说,是件不可言说的高兴事。

    他第一时间来看老七和小十一,总算感受到了为人兄长、兄弟和睦的乐趣。

    不过齐璟已经不小了,这两年也开始帮他出谋划策,眼看就要成长为一个不错的帮手。

    所以他这次过来,不单单是为了送礼物,还有些别的事情要交代。

    “我们这次去冀州,总算打听到了一些消息,”齐珩开始跟齐璟分享自己得到的情报:“冀州新帝继位,随即改元,并要在宫中结庐,为冀州先帝守孝三年。”

    齐璟闻言,颇为惊讶:“今岁就改元?”

    一般来说,一国的皇帝去世,新帝为表示对先帝的尊敬,继位的当年不会立刻改元,而是会选择在来年的年关祭天时再昭告天下,改年号。

    齐璟知道冀州的继位者是位少主,年纪很小,但他既然愿为其父结庐三年,又怎么会转过头来选择立刻改元呢?

    “据说是跟钦天监占卜所得的卦象有关,都言对新帝而言,今岁大吉,明年大凶,所以官员谏言少帝,请皇帝今岁改元。”

    齐珩跟七皇子解释其中的缘由,顺便提了一句“愿结庐三年,新帝纯孝之名不日将传遍九州”。

    “难怪他前后做的事是矛盾的……”齐璟闻言点点头,继续问道:“皇兄,依你所见,那位摄政王如何?”

    其实,他们对新帝的好奇,远没有对那摄政王的好奇多。

    这是齐珩见过真人之后,感到有些奇怪的地方:“此人果然名不虚传,英武不凡,虽沉默寡言,但气势极甚,比之新帝,恐更有……之相,看上去倒是克己奉公,似乎对帝位并无所求。”

    一个被厉皇帝扶持而出的摄政王,能够这么多年手握重权、屹立不倒,将立阳三郡的兵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绝非等闲之辈……现在他连承皇帝都熬去了,还是对帝位无动于衷吗?

    ……

    不管冀州皇族和朝廷官员信不信,反正他们这邻国的皇族,是不怎么信的。

    “那他的病,真的无碍了吗?”单听传言都不可信,齐璟觉得,至少皇兄是于近处亲眼所见的,应当有些凭据。

    “应当是无碍了。”事实上,摄政王的气色可比那位新帝要好多了。

    齐珩停顿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喃喃自语,还是跟齐璟感叹道:“总觉得,这冀州之局,尚未完全打开,未来会发生什么,亦不可猜。”

    这摄政王到底是真忠臣,还是另有谋算,旁人显然是猜不出来的,只有他本人自己心里明白。

    与冀州的摄政王一家独大相比,他们青州的皇族虽繁盛,但各路王爷的势力均等,没有谁特别突出,而且各地兵权有大半掌握在帝王手中,来自其余皇族的威胁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大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皇族与京中皇族就不相干了。

    在陛下选择储君的时候,这些皇族可参与的事情,那可就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