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宦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82章:(已替换)告御状(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湘省数十名百姓齐齐进京敲登闻鼓告御状, 状告湘省巡抚梁如海纵容家仆强占民田,致使这数百户百姓流离失所。

    其实对于一省巡抚这样层面上的官员而言, 湘省数十名百姓齐齐进京敲登闻鼓告御状, 状告湘省巡抚梁如海纵容家仆强占民田, 致使数百户百姓流离失所。

    其实对于一省巡抚这样层面上的官员而言, 这并不算一个很大的案子。

    要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下, 所谓民不与官争,官员之于老百姓,那是有着绝对的特权。

    更何况梁如海乃是湘省巡抚, 是正二品大员, 若是放在前世来看,那可是正部级的高官。

    如此官员本就难有两个干净之人, 家里仆人狗仗人势, 欺压老百姓更是早就司空见惯的了。

    只是此事在这个敏感的时期爆出来, 即便是寻常之事也变得极为不寻常。

    梁如海可是季铭的得意门生。

    季铭一党最重要的几个人物分别为钱卓然、唐守忠跟梁如海。

    眼下唐守忠正在接受三司会审, 这边梁如海也陷入了旋涡之中,这对季铭而言,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杜允文这一手,顾云浩也是觉得心中叹服。

    这个左相动起手来还真是又快又狠。

    不错, 在顾云浩看来, 梁如海被那湘省的数十名百姓参告之事并非偶然,更多的可能是被杜允文跟陶明哲所设计。

    须知, 湘省虽然离京算不得远, 但上京一趟也还是需要十多天的时间。

    这些百姓这般齐心的放下家中的活计, 这么相约进京告御状,本就是一件不太正常之事。

    而且,梁如海能升任到湘省巡抚的位置,自然也不是一个蠢人。

    在这样的档口,朝中风云突变,季铭一党官员步履维艰,梁如海自然是会小心行事,生怕被人抓住了把柄。

    自然,那些告御状的湘省百姓所言未必是假话,但应该不至于到了必须上京告御状的地步。

    而且,说起这些湘省百姓告御状时所言之事,分明是应当首先状告梁如海的那位狗仗人势的家仆,其次才能论梁如海的包庇之罪。

    很显然,在这样形势危急的时候,梁如海只怕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会傻到用自己的乌纱帽为代价去包庇一个仆人。

    故此,若是梁如海真的知晓此事,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必然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安抚这些百姓,从而息事宁人,免得节外生枝被人抓住了把柄。

    但若是梁如海不知此事,那些湘省百姓若是在湘省境内击鼓鸣冤,梁如海也能得到消息。

    毕竟朝中这段时间以来的变故早就为华朝官场所知晓,湘省那边的官员自然也是听说过了季铭跟梁如海眼下的处境,若是此刻湘省境内有百姓状告梁如海或是梁家仆人,一般的湘省官员那都不敢轻举妄动,多半会向巡抚衙门禀明此事。

    如此一来,梁如海也应当能够晓得此事才对。

    如今这些湘省百姓能进京告御状,要么是直接被人蛊惑利用,直接越过了湘省境内的衙门,直接进京而来。

    要么,便是曾在湘省衙门击鼓鸣冤过,只不过审理此案的官员存有异心,不仅将此事瞒了下来,还告知了旁人,这些百姓在有心之人的组织下,这才进京告御状。

    看来即便是梁如海在湘省为官多年,湘省的官场还是有不少杜允文的人。

    只是在这件事情上,杜允文可真是好手段啊!

    顾云浩不由扼腕长叹。

    不错,在他看来,湘省梁如海这一件事,只怕是杜允文等人的手笔了。

    天底下没有那么多巧合之事,特别是在这样敏感的时候,梁如海此事必然是有人刻意安排。

    先是工部,再接着是户部,从低阶官员到现在的唐守忠、梁如海,这分明是在一步一步除去季铭的势力,开始在对新政一派的官员进行清算。

    看到杜允文这些动作,顾云浩心知新政的大势已去。

    不论是不是为人所操控,那湘省数十名的百姓皆是受住了一百的杖刑,有先祖规矩在前,元化帝不得不亲自过问此案。

    只不过经过杖刑之后,仍是有些百姓身体吃不消或是晕了过去,或是疼痛难耐不良于行,最后仅三名伤势轻一些的百姓上殿分说冤屈。

    这三人在经受住一百杖刑之后,虽然背上已经是血迹斑斑,但仍能上殿告御状,很显然是有着一副健壮的身躯。

    顾云浩眼下于都察院任从五品御史,同样是没有资格入殿内站班,只得在殿外等着里面的消息。

    太和殿内。

    萧穆言面色铁青地看着下面跪着的三名百姓。

    这三人面色黝黑,身材魁梧,一看就是常年干活锻炼出来的好体魄。

    “吾皇万岁!”

    随着鸿胪寺官员的指引,三人向元化帝三拜九叩行毕了大礼,便见其中一人咬了咬牙,壮着胆子俯身跪拜在地上喊冤:“陛下,草民等实在是活不成了,巡抚大人他……”

    萧穆言一言不发地只看着三人,耳朵里传来那人痛呈冤屈的声音,却是觉得心中烦闷不已。

    他毕竟是一个帝王,自小到大,那都是身处于这华朝顶尖的人物。

    所谓上位者,有时候对百姓的冤屈苦难似乎充耳不闻,其实并非是那人被蒙蔽或是不知民间疾苦。

    更多的却是不在乎!

    不错,就是不在乎!为上位者,特别是身为帝王,那是集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