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宦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0章:弹劾(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日, 适逢五日一次的大朝会。

    虽然刚入夏不久,但天气却已经是燥热非常。

    今年这个夏天, 暑热似乎比往年要严重许多。

    太和殿乃是帝王将相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 自然是非同一般,早在入夏之后,殿内便放置了十二口彩瓷的大冰盆。

    今日,这十多个冰盆皆是装好了冰块,另外每个冰盆处, 便有两个小黄门放风轮,为这大殿内降温。

    开玩笑,这里站班的那可都是朝中正五品以上的文臣武将。

    这里的人, 可谓是把控了整个华朝的权力和命脉, 所享受的待遇,自然也不是寻常可比的。

    当然, 在太和殿外站班的官员们却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不仅没有冰可用,还得盯着日头站着。

    本朝官员众多,因而定下制度,每每大朝会时, 正五品以上官员于太和殿内站班,而正六品以上官员于太和殿外站着。

    虽然殿内官员的品阶分布较多, 但在于京中而言, 正五品以上的官员, 一共却是仅四百多人, 但六品官跟从五品的官员,却也是有将近五百人。

    因而,即便这殿内站着数百人,但这太和殿外,亦是有不少人要顶着日头等散朝。

    顾云浩调任户部之后,便自从六品官员升到了从五品。

    因着官阶的变化,他自然也是要参加大朝会的。

    此刻已经快到巳正时分了,整个太和殿在烈阳的照射下,温度也开始慢慢地升了上来。

    一般而言,大朝会之时,基本都是走个程序,群臣基本都是讲奏折提前递交了内阁,朝会之时,若无什么重要之事,官员是很少奏本言事的。基本上都是含糊一会,再由皇帝发言训话一番,便直接散朝。

    可以这么说,大朝会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处理政务,而是相当于一个定期的仪式,是为了彰显帝王威严,体现君臣之礼的一个方式罢了。

    真正以处理政务为目的,却乃是只得各部门正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内阁大佬们参与的小朝会。

    对于此,顾云浩觉得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特别是对于他们这些官阶较低的人来说,真的是求之不得。

    要知道朝会之时,那基本都是元化帝跟那些大佬们的对话商议,一般的寻常官员是根本没机会说话的,更何况他们这些正五品以下,只得在殿外露天站班的官员们了。

    殿外站班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须知只要是大朝会,他们都得规规矩矩地立在太和殿外。

    天气好还则罢了,若是遇上雨天,也只得傻乎乎的站在那里淋雨了。

    因而,每每大朝会,对于这些低阶官员来说,并非是什么好事,反而更似一种煎熬。

    当然,如今天这样炎热的天气,那自然都是在盼着早些散朝了。

    只是今日的顾云浩,却是与旁人有着不一样的心思。

    此刻,顾云浩抬首看了一眼头顶上的烈日,虽然面色一如往常般平静,但衣袖中的双手,却已经是早早的便紧握成拳。

    他的额上已经汗水涔涔,官帽的帽沿处,已经带着几分湿润之感。

    现在的他,心里是焦急的紧。

    这般久还未散朝,也不见有什么动静,也不知殿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太和殿内。

    元化帝萧穆言靠坐在龙椅之上,看着殿内的一应文武官员,心中却是升起一股烦闷之意。

    近些日子以来,新政之事一直是放在他的心上。

    但是随着新税法推行的这些日子来看,元化帝却是有些失望了。

    虽然各地人口清理之事颇为顺利,但税改最根本的田地,却是到现在都还有许多地方理不清楚。

    特别是闽地、淮江流域及蜀地等田地肥沃、盛产粮食的地方,即便是用上了户部新建言的易地丈量之法,却还是有些不对劲。

    不仅是田地数量与每年的税入对不上,就连当地的田地登记薄也与开国之初的记载有些对不上号。

    身为帝王,萧穆言自小便接触这些朝政,当然一眼便看出了这其中的缘由。

    多半是一些豪强权贵以势压人,即便是在朝廷处置了王守明之后,仍是不以为意,继续动用手里的权势,压迫地方官员,为其瞒报田地产业。

    在这个时候,仍然能让地方官员为其隐瞒,可见这些人的权势滔天,必然是朝中掌权的重要人物。

    萧穆言冷冷地扫了一眼立在前排的正三品官员们,心中只觉气闷不已。

    这些人实在可恶!

    受皇家天恩,得以手握大权,如今在朝廷如此高压之下,非但不收敛不收手,反而动用手中的权力,继续与朝廷对着干。

    作为帝王,萧穆言自然是不能忍受这样的事情。

    毕竟,严格来说,那些无视朝廷法度政令之人,其实也算是在挑衅他身为帝王的威严了。

    若按着自己的情绪来说,萧穆言真是恨不得直接下令都察院跟刑部彻查这些事情,将闽地跟淮江流域,以及蜀地这些破事查个底掉,直接将那些胆敢无视朝廷政令的人都‘咔嚓’一刀给砍咯。

    但于理智上,萧穆言却知道此事并不能如此办。

    在有了湘省王守明一案的警示之后,仍然还敢瞒报田地,必然不是一般的人物。

    那必定是守旧派中的实权人物。

    若真的是彻查了,只怕牵连的人不少,假使都处置的话,说不定便会引起守旧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